《幼學瓊林》筆談(二十八):有巢氏

劉如


【正見網2019年01月14日】

【原文】

洪荒之世,野處穴居;有巢以後,上棟下宇。

【字詞義解釋】

洪荒(1)之世(2),野(3)處(4)穴(5)居;有巢(6)以後,上棟(7)下宇(8)。
(1) 洪荒:指遠古未開化的時代。
(2) 世:時代。
(3) 野:荒野。
(4) 處:居。
(5) 穴:洞穴。
(6) 有巢:即有巢氏,相傳是房屋的發明者。
(7) 棟:屋頂的正梁。
(8) 宇:屋檐。

【譯文參考】

在遠古未開化的時代,人們夏天居住在荒野,冬天住在洞穴;自從有巢氏發明房屋之後,人們才建造出有屋樑屋檐,可以遮風避雨的房屋。

【讀書筆談】

有巢氏處於創世的遠古時代

遠古時代,有一個稱作「三皇」(現在一般認可的《尚書大傳》的說法,認為三皇是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的半神治世的極其漫長的創世歷史時期。這些歷史的記載,都如同神話傳說。帝皇都是天神降生於人世,或造人,或除災,或教會人們生存的各種技能和文化,他們與人同在,稱為人神同在的時期。所以,那時的帝皇直接在人類面前展現神通,教化人類,帶領人類從矇昧無知走向文明,走進農耕,最後才進入開啟這一輪五千年人文教化的黃帝時代。

這個漫長的三皇時期廣泛流傳著五位最有代表性的半神,他們分別是: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媧氏,神農氏。課文中涉及的就是第一位的有巢氏。

氏是神的尊稱  不是姓

最早上古所稱的「氏」,並非姓,而是對神、半神降生人間的尊稱,有半神的含義,比如伏羲氏、神農氏等。因此,有巢氏便是神的尊稱。這些氏族在人間繁衍的後代以「氏」傳稱,成為最早的「貴族」。後來各個家族紛紛效仿,以「氏」傳稱;而姓,並非氏,姓完全來自凡間的人類母系傳稱的「姓」,所以由「女」和「生」組成,後來,氏與姓合成一體,叫成了姓氏,表示家族的稱號。

有趣的是,日本天皇家族自古只有名字,沒有姓,他們認為自己是神的後代,而姓是普通人的名稱。日本自古以來未曾改朝換代,始終為皇室一系(號稱「萬世一系」),開始幾位天皇的事跡也是來自傳說、神話,從第十代崇神天皇開始考古學才能確認,仿佛他們家族的存在就是為了提醒人們,遠古歷史神話傳說的帶領人類開創文明的神族是真實存在過的,在中國尊為氏。

有巢氏教人建屋

傳說中國的三皇遠古時期,又大致分為十紀,我們這裡提到的有巢氏,便是第十紀統治人類社會的半神。古籍《遁甲開山圖》中說,遠古時期,有巢氏在琅玡的石樓山(今山東諸城附近)以南為王,統治人類部族。《通志.三皇紀第一》中則說,有巢氏統治人類部族,共傳承了一百多代。而這一百多代可能都繼承了有巢氏的名號,都被稱為有巢氏。

有巢氏正如其名,最大的功德就是教會人類建造房屋,雖然是最原始簡單的巢屋,但解決了人類衣、食、住、行四大生存問題中「住」的問題,開創了中華建築文化的源頭。

據《山海經》、佛經等古籍記載:遠古以前,人類道德高尚、心靈純淨,人類具有一定神通能力,可以與神相通來往,可以在空中飛行,地上到處是仙禽神獸,奇花異果,自然環境非常優美,人類生活得無憂無慮,壽命很長。

後來,人類道德逐漸墮落,變得利慾薰心,神通就一步步消失,自然環境也隨之越來越惡化,見到神就很難了,因為一般人的道德已經不配看到神了,又失去了神通,生存能力還比不上野獸。

為了躲避野獸的傷害,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生存下去,上天派一位神降世為半神,仿照鳥巢,教人民架木為屋,終於可以遮風擋雨,遠離野獸的傷害,解決了生存危機。百姓感念他的恩德,便推舉這位聖人為王。尊為「有巢氏」,又稱「巢皇」。

到了五帝的黃帝時期,人們便擁有了「上棟下宇」的正規宮室,在五千年文化中,不同朝代、民族、和地區都逐漸發展出了自己獨特的建築文化和風格樣貌。

【說故事時間】

中國建築的文化特色

有巢氏是中國古神話中巢居的發明者,他教人類構木為巢,以躲避野獸的侵襲,從此人類由穴居進步到巢居。人類文明不斷發展,住屋除了原有的遮風避雨的功能之外,同時蘊含了一個民族的文化特色。

傳統的中國建築以木結構為主,以木材作為房屋的主要結構,造型上講究比例勻稱,分為台基、屋身、屋頂三部分。房屋的基礎一般是磚石的台基, 以防止屋身的木材受潮損害。台基的高度則與建築物的大小成正比。此外,中國建築也十分重視建築細部的處理,彩繪、木雕、琉璃瓦、石雕等,造就了中國建築的文化藝術特色。

中國建築極為講究色彩與裝飾。由於木結構的建築特色,為保護木材,更使彩繪藝術飛速發展,樑柱、屋檐、鬥拱、長廊……無處不可彩繪,彩繪雕飾的內容包含山水花鳥、神話傳說、歷史人物、自然風景、各種吉祥圖案等,不僅將建築物裝飾得美輪美奐,同時讓人們了解到古老文化的內涵。

在空間布局上,中國建築最大的特徵是在院落與群組的配置上,中國人利用單體建築組合成豐富多變的庭院空間,再由重重院落構成一個封閉的群體空間,以正南正北為中軸線,對稱地布置房屋和院落,各建築前後左右按長幼賓主規律的排列著。不論何種建築,從住宅到宮殿,布局的原則都相同。坐北朝南的是主人居住的「正房」;主人的長輩住在後面的院落;東西面是晚輩住的「廂房」。這樣的組合統稱為「四合院」,依建築面積大小及組合的不同,有大四合院、小四合院、三合院之分。北方居多。此種建築格局,體現了中國古代社會長幼有序的宗法思想和禮教制度。

在南方,有著名的傳統漢族客家民居。客家民居的客家圍屋、土樓,與其他地區的傳統民居建築一樣都是坐北朝南,以木樑承重,以磚、石、土砌牆;以堂屋為中心,以雕樑畫棟裝飾屋頂、檐口見長。客家人被稱作是儒家文化的活化石,他們沉穩內斂,節儉重德,敬重自然和祖先,長幼有序,所以建築也就會體現儒家文化的人倫思想和天人合一的精神,也是南方典型的合院,不同的圍屋多少,造就不同的建築規模。同一氏族還建有祭祀共同祖先的家廟。

整體而言,中國建築文化強調大自然與人的和諧,重視人倫道德,表現沉穩內斂的氣息,展現傳統「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使中國建築文化具有十分獨特的風格。

(註:據正見網傳統文化教材《幼學瓊林》改編,增加筆談部分,以便理解課文內容)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