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2年09月15日】
中國的姓氏中「京」姓是一個比較少見的姓,據說它源於周朝天子的姬姓,周宣王的弟弟被分封在鄭(今陝西華縣的東方)建國,成為鄭國第一代君主,是為鄭桓公。鄭武公時非常寵愛武姜,武姜先後生下兩位公子:長子叫寤生,次子叫段。寤生繼承王位後,段被封在一個叫京城的地方,於是他的後代中便有以京作為姓氏的。
在歷史上「京」姓人中最出名的應該是南宋丞相、詞人京鏜。京鏜(1138 —1200年),字仲遠,豫章(今江西南昌)人。他的父親京三郎是八品小官,但為人誠信友善。
京三郎有個好朋友,病重時擔心自己死後兒子不肖,會將家產敗光,就找來京三郎,將千兩銀子交付與他,並說:「等到我的兒子陷入困境,請你周濟他,這是你對我們的恩惠啊。」京三郎鄭重對朋友承諾,一定不負囑託。
京三郎的好友去世後,他的兒子果然花天酒地,很快敗光了家產,變的窮困潦倒,無家可歸。京三郎將他找來責問道:「你父親給你留下了不少家產,為何卻到了如此地步?」其子羞愧不已,陷入深深的自責中。
看到他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京三郎又說道:「我這裡有一件東西想給你,但擔心你又拿去玩樂。」其子指天發誓,說自己絕不再象以前那樣度日。察覺到了他悔過的真心,京三郎馬上取來他父親留下來的千兩銀子交給他,銀子上的封條依然如故。
其子抽泣道:「我父親臨終時,告誡我要善事京公,沒想到今日竟然有這樣的收穫,這足以證明您高尚的品德並不因生死而改變。」他再拜接過,從此改過自新。
京三郎不昧朋友的錢財等善行,無疑是在積累德行,他的第三個兒子京鏜位極人臣,與父親重德應該是有著關聯的。
京鏜在高宗紹興二十七年(1157)考中進士,之後在「才子之鄉」臨川任主簿,在廬山山南星子縣任縣令。京鏜為人寬厚,待人有禮,處理政務公正,江西地方長官龔茂良見到京鏜後,感到他的不凡,讚嘆說:「你真是朝廷的人才。」於是舉薦他入朝為官。
在面見孝宗後,對答如流、切中時弊的京鏜被擢升為監察御史,累遷右司郎官,其後還任四川安撫制置使、刑部尚書、參知政事、丞相等,封翼國公。
1141年「紹興和議」後,南宋一直向金國稱臣納貢。1187年,太上皇高宗駕崩恰逢金國使臣來慶賀孝宗生日。因在居喪期間,孝宗不宜接見,即派京鏜為賓佐,負責接待使臣。金國使臣本想多逗留幾日,但京鏜以國喪之日,不宜以賀喜的名義久留為由,果斷地拒絕了這無理的要求。孝宗對此十分讚賞。
第二年,金國又派使臣來弔唁。為了答謝,孝宗派京鏜為報謝使,出使金國。到了金國後,金國並未遵循漢地居喪三年的習俗,依舊是大擺宴席,鼓樂招待。京鏜表示現在是國喪期間,不宜飲宴,請求免除宴席,金國人不同意。京鏜便退了一步,說如果不能免除宴席,但請求撤去宴樂,如果不撤除就不入席。
金國官員予以威脅,但京鏜毫無懼色,表示「頭可取,而樂不可聞!」說罷帶手下拂袖而去。金兵意欲阻攔,但遭到了京鏜的厲聲呵斥。金朝皇帝聽說後,感嘆道:「真是南朝的忠貞耿直之臣啊!」遂下令撤去宴樂,然後請京鏜入席。
事情傳到南宋朝廷後,孝宗龍顏大悅,對大臣們說:「士大夫平常誰不自認為有氣節,但是有誰能像京鏜這樣臨危不變,能臨危不改變志操呢?」復命後的京鏜被提升為工部侍郎。
1188年,京鏜在任四川安撫制置使兼成都知府後,採取了減免徵斂、讓利於民、懲治兇犯、加強治安等一系列措施,很快就形成了蜀地大治的穩定局面。這表明,他是一位頗有才幹的大臣。在四川任上,他還留下了許多寫景抒情以及與友人唱和酬答之作。
其中一首《定風波》堪稱其代表作。詞曰:「休臥元龍百尺樓。眼高照破古今愁。若不擎天為八柱,且學鴟夷,歸泛五湖舟。萬裡西南天一角,騎氣乘風,也作等閒遊。莫道玉關人老矣,壯志凌雲,依舊不驚秋。」意思是自己滿懷報國之志,如果不能成為擎天之柱,就像范蠡一樣辭官歸隱,泛舟太湖。
1200年八月,京鏜病逝,贈太保,諡文忠,後改諡莊定。
參考資料:《寰球名人德育寶鑑》 《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