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3年03月17日】
【典故出處】
語出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楚襄王問於宋玉曰︰「先生其有遺行與?何士民眾庶不譽之甚也?」宋玉對曰:「唯,然,有之。願大王寬其罪,使得畢其辭。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裡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夫聖人瑰意琦行,超然獨處;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為哉!」
【釋義】
《陽春》與《白雪》古琴曲並稱為「陽春白雪」,春秋戰國時期已有記載,皆為師曠所作。現存琴譜中首見於明代《神奇秘譜》中的「太古神品」。後亦用「陽春白雪」比喻精深高雅的文學藝術作品。
《陽阿》和《薤露》都是古歌曲名,原意是比喻春秋時中等水準的歌曲,指能為較多的人所演唱的歌曲。比喻能為較多的人所接受的文藝作品。《薤露》,田橫的門徒為田橫自殺所作的悲歌,薤露是說人命短促,有如薤葉上的露水,一瞬即乾。
《下裡巴人》,亦作《巴人調》、《巴人下裡》、《東野巴人》,是指戰國楚國的民間通俗歌曲。後泛指通俗的文學藝術。
【評註】
相對於民間通俗歌曲而言, 「陽春白雪」是較為深奧高雅的音樂。 「陽阿薤露」 則是介於高雅與通俗之間的歌曲。還有一個成語 「曲高和寡」 ,又作唱高和寡、調高和寡,是指曲調愈高雅,跟著唱和的人就愈少,即「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用來比喻無法引起大眾的共鳴。
事實上,這裡提出了一個衡量參考系的問題,是以大眾的共鳴為評判尺度,還是以曲調的高雅為價值衡量準則?
【評析】
明代崔時佩等的《南西廂記.第一九齣》中說道:「高山流水千年調,白雪陽春萬古情。」又據《真傳正宗琴譜》對《白雪》的記載︰「按斯曲與《陽春》並傳,皆師曠所制。蓋以商績宮,取其淸潔焉耳。想夫太素為質,瑩然白璧無瑕矣,一氣覃敷,萬裡銀妝,廓然太公無私矣,而又不事剪裁,體態天然,兆豊年而瑞帝都,愈梅色而肩風月,渾然萬善咸備矣。是以高世之士,或騎驢於灞橋,或誦讀於窗下,或烹茶於幽室,而撫景推敲,最屬意於冬雪者居多。意者,古人秦之虞弦,果先得我心之同然乎。抑亦後之君子,聞風而興起也。」
從中可以看出 「陽春白雪」古琴曲的境界,不僅瑩然白壁無瑕、清潔素質,而且廓然大公無私、渾然完善咸備矣。體現出了對高世之士養吾浩然之氣的情操陶冶作用。
關於陽阿(也作 「揚阿」 )薤露,晉朝張華的〈輕薄篇〉中記載:「新聲踰激楚,妙妓絕陽阿。」意思就是曲調激昂淒切, 「女娥長歌,聲協宮商,感心動耳,盪氣迴腸。(曹丕《大牆上蒿行》 )」 會使人產生某種激昂或悲壯等情緒。而下裡巴人,則是以迎合觀眾的通俗趣味為出發點。也有人以為,觀眾需要通俗的下裡巴人來調劑身心,也需要高級的陽春白雪來提高品味。
其實,音樂與創作者以及演奏者的境界有著密切的聯繫。陽春白雪能夠陶冶情操是緣於音樂體現的境界和承載的正能量的作用;下裡巴人迎合隨著潮流下滑的大眾的變異觀念和趣味,其曲調中充滿了刺激人慾望和情緒宣洩的因素,向人輸入負面的物質,會進一步加重這種變異觀念或癮好;陽阿薤露使人產生激昂或悲壯等強烈情緒,好似讓人顯得霸氣和有力量,卻也偏離了中和之道,帶有負面的物質因素,同樣也是導致人類社會道德下滑的推手。
因此,聽何種音樂不僅是品味或調劑方面的考量準則。以單純的取悅大眾而獲取共鳴為衡量尺度,低級趣味的音樂或文學藝術作品將會給人不斷增加業力。而高雅的、高境界的音樂或文學藝術作品可以使人淨化心靈,並且有助於提升其內在的境界。陽春白雪好比陽光雨露,有利於萬物生長,不僅能使人洗心除塵,還能夠滋濡心田,在提升人的品味和境界的同時給人類鋪墊通向未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