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6年09月11日】
范蠡,春秋時期越國大臣,輔佐越王勾踐20多年,終於打敗了吳國,重整越國。因為他功績卓著,被封為「上將軍」。受封之後,范蠡想到勾踐的為人,可以共患難,不可以同安樂,自己盛名之下是難以久安的,於是攜妻帶子辭官而去。
范蠡首先來到齊國,他隱姓埋名,自稱是鴟(音:吃)夷子皮,那意思是說自己是「酒囊子的外皮」,用起來可以很大,收起來又可以很小,舒捲自由,能屈能伸。范蠡父子在海邊以耕種為主,辛勤勞作,沒多久他就積聚了數十萬財產。齊國人聽說范蠡很能幹,又非常賢能,便請他做官。范蠡感嘆道:「我當官當到卿相,種地得到千金,這是布衣出身的最高境界了。如果長久去享受,這是不明智的。」於是,送回齊國大印。不久,又把財產散給窮人,帶了些金銀珠寶,悄悄離開了海邊。
他來到陶(今山東淄博),認為這裡是四通八達的商業樞紐,居天下中心,在這裡謀生治產是完全可以致富的,於是就住下來,自稱朱公,人們都稱他為陶朱公。范蠡除了進行農牧業生產,還從事商業活動,只謀十分之一的利潤,買賣做的十分紅火。沒多久,他又積累了數百萬的財富。天下人都知道定陶有個陶朱公,富甲天下。范蠡把財產分出很多用來接濟貧困的朋友和同鄉,真可謂「富而好行其德者也」。
有人問范蠡致富的辦法,范蠡告訴他,要想儘快致富,必須辛勤勞動,而且要不怕艱苦,同時多養六畜。又有人問他:「你十幾年中,三次聚財至千金,家資巨萬,有什麼訣竅嗎?」范蠡就把自己經商理財的十八則說了出來:
第一,生意要勤快,切勿懶惰,否則什麼事也幹不成;第二,價格要標明;第三,生活要節儉,切勿奢華;第四,切勿濫出;第五是貨物需面驗,切勿濫入;第六是出入要謹慎;第七,用人要公正,切勿歪斜;第八,優劣分明;第九是貨物要修整;第十,期限要限定;十一,買賣要快捷,切勿懈怠;十二,買賣雙方要明確責任;十三,做事要穩重;十四,切勿暴躁,和氣生財;十五,切勿妄勸,妄勸則誤事;十六,臨事要盡責;十七,工作要精細,切勿粗糙;十八,切勿浮躁,浮躁失事多。
范蠡致富還有許多成功經驗,如「水則資車,旱則資舟」(洪水期準備天旱商品,天旱時籌劃做船的生意),被司馬遷寫進《史記・貨殖列傳》作為例子。
司馬遷雖然沒有另闢章節為范蠡樹碑立傳,卻把《越王勾踐世家》後半部分的篇幅留給了范蠡,足見司馬遷對范蠡的欽羨。文章最後說:「故范蠡三徙,成名於天下,非苟去而已,所止必成名。」
「富而好禮」(《論語》),富而仁愛,范蠡就是這樣的人。
(English Translation: http://www.pureinsight.org/node/4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