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古寺:肉身殿─地藏真身鎮佛門

牟梅


【正見網2007年09月26日】

在安徽省九華山上有三座著名的肉身殿,一在神光嶺,一在百歲宮,一在雙溪寺;其中最為大家熟知的是神光嶺肉身殿,亦稱地藏塔,因為這裡安葬的是地藏王金喬覺的肉身。古人曾讚嘆說:「神塔輝千古,真身鎮佛門。」

釋地藏,俗姓金氏,新羅國王的王子。他雖然外貌醜陋,但是心地慈善,而且穎悟天然。他落髮出家後,曾涉海徒步行走到池陽,看到九華山後,心下非常高興。於是直達其峰而選擇在此修煉。他居住在東崖峰岩洞內,過著清苦的生活,時稱「洞僧」。他的兩個舅父上九華山勸他回去,卻被他的苦修苦行所感動、反而留了下來。由於他隱去了真實的名字,人們只知道他姓金,後人遂敬贈他德號為「金喬覺」(喬是高大的意思,覺是覺悟,意為大知大覺者),法號「釋地藏」。金喬覺在九華山修行期間,開始栽種蓮花。蓮花自此在九華山上盛開,這似乎預示著佛法亦在此生根發展。

至德年初,有個叫諸葛節的人率領村民從山腳向上攀登,行到高處已不見人影,只有地藏孤然閉目在石室中打坐。石室中有折足鼎,鼎中有白土和少許米,平時地藏就是烹而食之。這些人驚嘆說:「和尚苦行如此,是我山下百姓的過錯啊。」於是村民們為地藏共同修建了一座大禪寺。

不到一年時間,一座禪寺建成,地藏有了棲身之地和收留徒眾常住寺內的條件。許多人紛紛皈依佛門。新羅國人聽說了,也相繼渡海來尋找地藏。因為人數眾多,沒有辦法供養,地藏就將石頭碾成土面,其色清白,讓眾人食之。

一日,地藏忽然將眾人召來,並與之告別。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94年)農曆閏七月二十日夜,地藏跌跏涅~",證成正果,世壽99歲。徒眾將其跏跌坐於缸內,三年後開缸發現其身體仍然綿軟,顏貌如生,撼其骨節,有金鎖般的響聲。由於其生前死後各種瑞相酷似佛經所載的地藏菩薩,他成為印度地藏菩薩靈跡應化的「中國地藏王」。僧眾立三級小浮圖供奉,以證金地藏菩薩果位。九華山成為地藏菩薩的道場。在民間,人們把金喬覺去世的日子看作是地藏菩薩的生日,每年都要舉行盛大的紀念活動。因為地藏菩薩普度眾生,「遠近焚香者,日以千計」,九華山香火十分興旺。

明朝萬曆年間,朝廷賜銀重修塔殿,賜額「護國肉身寶塔」。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池州喻成龍重修殿宇,並建有84級台階。咸豐七年(1857年)大部分殿宇因兵亂被毀。同治初年山洪再次沖毀殿宇,不久又重建。光緒十二年(1886年),朝廷開始大規模重修肉身塔,並將殿門移至正南方向,門額懸掛「東南第一山」橫匾。此外,又建了81級台階。1914年、1955年和1981年,殿宇再次重修。

如今經過修繕的肉身殿,是典型的塔殿式建築,上蓋鐵瓦,四角有宮殿式翹檐,占地面積為705平方米,殿宇高15米,山門朝向西南。站在台階之下,可見南門廳上方有兩塊橫額。上額書「肉身寶殿」四字,楷書,豎匾四周鑲飾立體花邊,無署款;下額書「東南第一山」五字,行書,民國八年(1919年)閏七月青陽人施玉藻題。上署「浙江慈裕縣信士董東海、董東福久感地藏王威靈,以助夙願。」

沿81級台階拾級而上,除了可見欄杆外的花圃外,還會在東側看到石碑《地藏聖跡碑記》,為明萬曆年間劉光復所撰寫,記載著地藏的神跡。附近與塔基相平處橫著一塊巨石,南面橫刻著「磐石常安」四字,意思是祝願塔殿永久堅固之願;北面刻著「神光異彩」四字,為記神光嶺地名由來和地藏用語。長條石兩旁分置石獅一尊,為清光緒年間雕刻。

上完台階,來到殿前,但見四周迴廊上方雕棟畫梁,以仙鶴、糜鹿、牡丹等珍禽異卉雕飾,鮮艷奪目。共立有石柱20根。南北檐下石柱上均刻有對聯,北邊石刻是:「誓度群生離苦趣,願放慈光轉法輪」。南邊兩聯,一幅寫道:「福被人物無窮盡,慧同日月常瞻依」;又一聯寫道:「心同佛定香火直,目極天高海月升」。兩聯的首字,連讀是「心目福慧」,表示僧尼心目中依靠地藏、修到「福慧」二字。「慧」即覺悟成佛,「福」即是佛寺興旺發達。

殿宇面闊3間,進深16米,地平鋪漢白玉石。中央為1.8米高的漢白玉塔基,上矗七層八方木質寶塔一座,高17米。塔的每層八面背有佛龕,每龕均供奉金地藏金色坐像,供56尊,大小不一,塑於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塔內是地藏肉身所在的3級石塔。南北前後均供奉地藏像。木塔東西兩仍分塑十殿閻羅參拜地藏站像,金碧輝煌。肉身殿內有塔,構造罕見。塔前懸著鏤空八角琉璃燈,不分晝夜,終年燈火長明。

塔北門廊下,有黑底、金字的小篆橫匾,寫的是地藏誓言:「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為北洋軍閥政府總統黎元洪所書。在此遠眺,周圍美景盡收眼底。

殿前的東西廂房,底層均有房間。東廂數間,為客堂和僧人寮房。西邊數間,原為「佛教文物陳列室」。今日的肉身殿,依然是朝山進香的香客和遊覽九華山的遊人必到之地。地藏王保存了千年的不腐肉身,似乎在向今天的人們昭示著「世上的確有佛的存在」。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