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初級):《千家詩》――五律(三十七)望秦川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7年12月16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wàng qín chuān
望秦川

lǐ qí
李頎

qín chuān zhāo wàng jiǒng,rì chū zhèng dōng fēng。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東峰。
yuǎn jìn shān hé jìng,wēi yí chéng què chóng。
遠近山河淨,逶迤城闕重。
qiū shēng wàn hù zhú,hán sè wǔ líng sōng。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yǒu kè guī yú tàn,qī qí shuāng lù nóng。
有客歸歟嘆,淒其霜露濃。

ㄨㄤ?ㄑㄧㄣ?ㄔㄨㄢ ㄌㄧˇㄑㄧ?
望秦川 李頎

ㄑㄧㄣ?ㄔㄨㄢ ㄓㄠ ㄨㄤ?ㄐㄩㄥˇ,ㄖ?ㄔㄨ ㄓㄥ?ㄉㄨㄥ ㄈㄥ。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東峰。
ㄩㄢˇㄐㄧㄣ?ㄕㄢ ㄏㄜ?ㄐㄧㄥ?,ㄨㄟ ㄧ?ㄔㄥ?ㄑㄩㄝ?ㄔㄨㄥ?。
遠近山河淨,逶迤城闕重。
ㄑㄧㄡ ㄕㄥ ㄨㄢ?ㄏㄨ?ㄓㄨ?,ㄏㄢ?ㄙㄜ?ㄨˇㄌㄧㄥ?ㄙㄨㄥ。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ㄧㄡˇㄎㄜ?ㄍㄨㄟ ㄩ?ㄊㄢ?,ㄑㄧ ㄑㄧ?ㄕㄨㄤ ㄌㄨ?ㄋㄨㄥ?。 
有客歸歟嘆,淒其霜露濃。

【作者】

李頎,唐趙郡(河北趙縣)人,後隱居穎陽東川(河南登封)。生於武后天授元年(公元690年),卒於玄宗天寶十年(751年),享年六十二。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中進士,曾任新鄉縣(河南新鄉)尉,久未升遷,辭官歸隱。性格超脫,長於玄理,詩作秀麗雄渾,震人心神,尤擅長描寫邊塞風光,風格豪放。

【注釋】

(1)秦川:指賧西的渭河平原,又稱關中盆地,號稱「八百裡秦川」。
(2)迥:遠。
(3)逶迤:綿長曲折的樣子。
(4)城闕:此指長安京城。闕,宮門外兩邊的望樓。
(5)五陵:五個漢代帝王陵寢,皆位於長安,為當時貴族豪門聚集之地。
(6)歸歟嘆:回鄉的感嘆,為「嘆歸歟」的倒裝句。歟,置於句末,表示疑問、感嘆的語氣,相當於「嗎」、「啊」、「吧」。
(7)淒其:淒涼。其,語助詞,無義。

【語譯】

清早望向秦川感覺很遠,太陽正從東邊的山峰升起。遠近各處的山河明亮潔淨,曲折長遠的長安宮闕重重迭迭。萬戶人家的竹林中發出蕭瑟的秋風聲,五陵松木顯出清寒的景象。他鄉作客的遊子感嘆不如歸去吧,淒涼的心情有如霜露一樣濃。

【詩中有話】

李頎出身唐朝士族(趙郡李氏),年輕時浮躁揮霍而傾財破產,立志苦讀了十年,四十歲才考中進士,但只被派任新鄉縣尉的小吏(公務員),數年後依然家徒四壁。晚年辭官歸隱,將歸東川時,回望長安城,心中百感交集,寫下了這首詩。

前四句寫景,描寫長安一帶在清晨的陽光下,山川壯麗明淨,京城隨著山勢曲折綿延,氣勢雄偉。後四句借景抒情,描述內心淒涼的秋意,松竹籠罩在寒氣秋聲中,秋晨霜露濃重,好似異鄉遊子歸去時沉重悲涼的心情。

李頎經五次考績仍未能遷調,感嘆不如歸去,回頭望秦川時觸景生情,倍覺心寒。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況且凡事皆有因緣,當盡了力仍無法扭轉時,也只能把心放下了。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