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古論今話修煉: 信則靈

李覺


【正見網2008年03月11日】

介象,字元則,會稽人,學通五經,博覽一家之言,能屬文。後學道,入東山,善度世禁氣之術,能於茅上燃火煮蛋而不焦;令一裡內人家炊不熟、雞犬三日不鳴、吠;令一市人皆坐不能起;可隱形變化為草木鳥獸。

起先,聞有《五丹經》,周旋天下,尋求不得其師,乃入山精思,冀遇神仙,憊極臥石上。有一虎往,舔介象之額,象寤中見虎,乃謂之:「天使汝來侍衛我?汝且停;山神使汝試探我?便疾去。」虎乃去。

象入山谷,有石子紫色,發綠光;大如雞蛋,晶瑩剔透,不可稱數,取了兩枚。谷深,不能再前行,遂還。途遇山中美女,十五、六歲模樣,著五色彩衣,美麗異常;心知其乃神仙,乞長生方。女曰:「子送手中物還故處方可。汝未應取此物,我才勸止你,當在此等你。」象送石還,女在前處,對像說:「汝血食之氣未盡,斷谷三年再來。」象歸,斷谷三年復往,見女仍在原處,以「還丹經」一首投予象,告之曰:「得此便得仙,不要再去求什麼。」乃歸家。

象常住弟子駱廷雅家。一天,見圍帷內、屏床中有幾個書生,在議論「左傳」,相持不下。象聽得性起,為他們裁決。書生知他非常人,將他推薦給吳王。象知之欲去,說:「恐官事拘束」。廷雅固留,吳王征至武昌,很尊敬他,稱介君;詔令立宅、供帳,皆綺?。饋黃金千鎰,隨象學隱形。試從後宮出入閨闥,沒人能見。種種變化,不可勝數。後象告病,帝遣左右姬侍;以美梨一奩賜象,食之,須臾便死,帝葬之。以日中時死,晡時(午後3-5時)已到建業(今南京)。所賜梨付苑吏種之。吏後以表奏,吳主聞,即發棺,視之唯見一符。帝思念之,乃立廟,常往祭,常有白鶴來集。後弟子見象於蓋竹山中,更年輕了。(《神仙傳•介象》)

象曾與吳王論膾,何者最美。象曰:「海中?魚為上」,請於殿前作方坎,汲水滿之。象垂綸於坎中,食頃,得?魚作膾。 (《建康實彖》)

【點評】

一.悟性與修煉

介象欲求《五丹經》走遍天下,不得其師,乃入山冀遇神仙。困頓中遇虎,知非偶然,猜有二種可能:天讓你來「侍衛」我?神讓你來試探我?「侍衛」則不該舔我;試我則不必,我心至誠。虎乃去。反證了他的判斷的準確性。

我們知道,虎是要吃人的。為甚麼不吃介象?

人會這樣來解釋虎不食象之迷:不餓;氣味兒不佳,不想吃;此虎溫、弱、病;虎本怕人,人不惹它,它不傷人;以及種種牽強附會的「科學」理由。今天,我們經歷了反反覆覆的「遇虎」過程,方解其中味兒。

在現世的修煉中,我們遇到大大小小的專制者――「惡虎」、「暴虎」、「餓虎」、「飽虎」、「文虎」、「偽善之虎」。虎的特性,決定了它們中沒有一隻肯放棄到手的「獵物」,就如人的「惟利是圖」。當它張開「血盆大口」、刑鐐相加的時候,我們的心在其中歷煉。依止佛法,我們在悟中,漸漸將人心轉變為神念。由「怕虎」、「懼虎」、「順虎」、「恨虎」、「抗虎」,到「不怕虎」、「正視虎」、「視若無虎」,平和待之;病貓待救、伸援手。是心的變化,使我們完成了從「磣人」到「度人」的轉變。

不用人的觀念看問題,是修煉者與世人的區別。人神之差,結果迥異,乃不同層次空間境界不同所致。

虎要吃人,警要治人,是人這層空間的理。這境界中的「兇殘」,乃高一層次空間的生命,利用了它的業力,控制了它的思想、行為所至。人不懂,還以為是自己要這麼做,自以為能夠主宰自己。非常可悲。

二.失與得

介象尋仙不遇,覓得紫水晶,而後見仙女。仙女讓他歸還水晶再見,象即去。如系今人,麻煩大了。第一是貪得無厭,水晶礦啊,豈止取兩枚?其二,我撿的,憑什麼還?其三,你是誰?憑什麼管我?其四,深山美女,仙乎?妖乎?色乎?起心動念多了去了。其五,相信遇仙,我還,您能在此等我嗎?……所以,今天的人很難得度。一念之下,十七、八個「橫向思維」;縱向思維不能前行,原地不動不了了――鼠目寸光。象與今人不同,他本沒有掠寶之心,在「不可稱數」中僅取二枚,目地是尋仙――目光遠大,「不能再探」方還。見山中女子,心知為「仙」,不疑惑。二話不說,直指主題:乞長生方。女仙亦直率:汝未應取此物,我才勸止你。箇中值得玩味處極多。

象有福分,能見到水晶礦脈。不貪,而後遇仙。事有應份,人有禍福;不捨水晶,那有道份。象於「利」淡泊,即「還」而後受教。世人利益薰心,只知「捨我其誰」,豈知「得」不一定是「福」;「失」亦不一定是「禍」。先失後得;不失不得;無求而自得;不該得而得,必得而復失;強得亦強失。學問大矣。

三.人迷「神通」,得道者煩

象能於茅上燃火煮蛋、庭中垂綸釣魚;控制人、畜行為;改變局部事態;變化、隱身、神足。人視為神奇,往往獵之。在得道者的看來,煩不勝煩。為避糾纏,往往「屍解」。為留下神傳文化,又多化現,如象般「日中時死,晡時已到建業」(武昌至南京)。可神的本意不是展示神通,乃使人從中看到人類的低下,生出渴望昇華之心。也確實引導許多人走上了修煉路。

一個修煉者,如果脫不了人的思維,仍是個人,那有功能?神通、神通,通曉神界之理也。不讓人知道那麼多。

累世得道者,每走過一段歷史,又悟到一些道理,屢屢「更年輕」了。而不真修的人,舍大道而求小術,忙在「瞎搭裡」,與修煉「渾身不搭界」。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今日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