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巧取豪奪(成語故事)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8年10月11日】

【原文】

怪君何處得此本,上有桓玄(1)寒具油(2)。巧偷豪奪古來有,一笑誰似痴虎頭(3)。(宋朝蘇軾〈次韻米黻(4)二王書跋尾〉詩二首之一)

【批註】

(1)桓玄:此指東晉桓玄,是東晉名將大司馬、南郡宣武公桓溫之子。
(2)寒具油:寒具是寒冬時的一種食品。用糯米和面搓成細條狀,捲曲如環,可油煎食用。據傳桓玄喜好書畫,有客人帶來名作與他共賞時,往往用寒具來待客,因此弄髒了畫,故說“寒具油”。
(3)虎頭:此指晉朝顧愷之,字長康,小字虎頭。擅長繪畫,有才絕、藝絕、痴絕三絕之稱。
(4)米黻︰即宋朝米芾,襄陽人,世稱為“米襄陽”,字符章,號海岳外史,又號鹿門居士。為人倜儻不羈,舉止顛狂,又稱“米顛”。官至禮部員外郎,或稱“米南宮”。為文奇險,尤妙於翰墨,畫山水人物,自成一家。愛金石古器,見到古器物書畫,必盡力求取,得到方止。黻、芾,音福。

【故事闡述】

米芾是宋代大書法家、畫家。在書法上的成就,米芾與蘇軾、黃庭堅、蔡襄被稱為北宋四大書家;又米芾擅長水墨山水,他自己獨創的“米家雲山”畫法,更為後世畫家所效法。

根據宋朝周輝《清波雜誌.卷五》所載,因為米芾很喜歡古書畫,所以他常跟別人借來古畫欣賞並臨摹。不過,他會把臨摹好的畫,和真跡一起送還給古畫主人,讓他從中再挑出真跡來。由於他的畫藝精湛,古畫主人常常分辨不出來,所以他利用這種巧妙的手段,騙取到許多古書畫真跡。

此外,在《晉書.卷九二.文苑列傳.顧愷之》也有記載,東晉桓溫的兒子桓玄也很喜歡畫,對顧愷之的畫作更是愛不釋手。有一次,顧愷之要出門遠遊,就把畫放在箱子內加以彌封后寄放在桓溫家。因為桓玄太喜歡顧愷之的作品,所以桓玄就偷了箱內的畫,然後再把箱子回復為原狀。顧愷之回來取畫時,發現畫不見了,可是顧愷之不但沒有生氣,只是想了想幽默的說:“真奇妙,畫竟能通靈,羽化登仙了。”

原來,蘇軾寫的這首〈次韻米黻二王書跋尾〉詩:“巧偷豪奪古來有,一笑誰似痴虎頭。”就是以桓玄偷畫的不正當行徑,藉以諷刺米芾同樣的作為。後來詩中的“巧偷豪奪”就演變為“巧取豪奪”這句成語,用來形容不擇手段奪取權利或財物的人。

【討論】

(1)米芾用什麼手段取得別人古書畫的真跡?你認為他的手段對嗎?
(2)桓玄是用什麼手法取得顧愷之的畫?你認為顧愷之真的不知道畫被偷嗎?他是以什麼心態來面對畫被偷的事實?
(3)米芾和桓玄的行為給你什麼啟示?請說說自己的想法跟大家分享。

【造句練習】

例:在共產國家,農民的田地、房子經常被貪官污吏所巧取豪奪。

例:他這種巧取豪奪的行為,跟強盜有什麼差別呢?

【相似成語】

軟硬兼取;敲榨勒索

【課後時間】

一介不取、樂善好施是“巧取豪奪”的相反詞,請寫出這兩句成語的意義並造句。

參考答案:

一介不取:一絲一毫都不茍取。
樂善好施:形容人樂於行善,喜歡施捨救助別人。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