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8年10月10日】
【原文】
楚莊王欲伐越,莊子諫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亂兵弱。」莊子曰:「臣患(1)智之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2)。王之兵自敗於秦、晉,喪地數百裡,此兵之弱也。莊蹺為盜於境內,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亂也。王之弱亂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難,不在見人,在自見。故曰:「自見之謂明。」
(《韓非子・喻老》)
【批註】
(1)患:憂慮、擔心。
(2)睫:音節,長在上下眼瞼邊緣的細毛。
【故事闡述】
春秋時,楚莊王想要攻打越國,莊子就問他為甚麼要攻打越國?他回答說:目前越國政治腐敗,兵力不足,正是攻打的好機會。莊子又問:「大王有成功的把握嗎?」楚莊王十分自信的說:「當然有把握,越國正一堪不擊,我出兵必能馬到成功。」
莊子聽了便說出他心裡的憂慮:「君王你的智慧正如眼睛一樣,可以看見百步之外的東西,卻不能看見自己的睫毛。您想想看楚國的軍隊其實並不強大,曾敗給秦、晉,還喪失數百裡的土地,這是兵弱。強盜莊蹺在楚境內四處作亂,官吏卻拿他沒辦法,這是政亂。大王你看不見自己國家的亂象,卻想攻打越國,就像目不見睫那樣缺乏自知之明。」於是楚莊王打消攻打越國的念頭。
後來「目不見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見遠而不能見近。亦用來比喻人無自知之明,不能看見自己的過失。
【討論】
(1)你覺得楚莊王是個怎麼樣的國君呢?如果他沒接受莊子的建議,貿然出兵,後果又會如何?
(2)平常我們是不是很容易忽視自己的過失?最後,是由他人口中才點出自己的不足,日常生活中你是不是也有類似的經驗,請跟大家分享。
【造句練習】
例:你只知挑剔別人缺點,卻目不見睫,不知好好反省自己。
例:一個不知自我檢討,目不見睫的人,是很難成長的。
【課後時間】
除了「目不見睫」,你還認識哪些「目」開頭的成語呢?
目( ) ( )( )
目( ) ( )( )
目( ) ( )( )
目( ) ( )( )
目( ) ( )( )
參考答案:
目( 瞪 ) ( 口 )( 呆 )
目( 不 ) ( 轉 )( 睛 )
目( 光 ) ( 如 )( 豆 )
目( 中 ) ( 無 )( 人 )
目( 不 ) ( 識 )( 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