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9年10月20日】
摘要
傳統的中國醫學,有很多值得借鑑的智慧,包括治病、包括防病;現代的各種流行病,都不像以前那樣,只是病菌感染,反而一旦發生,幾乎就都屬病毒感染。
科學發達了,儀器精良優質化了,最微小的病原也幾乎能找到了;可治病防病的效能,卻沒有同步跟上,發生了嚴重斷層。怎樣將現代愈來愈嚴重的病毒感染,消弭於其開端;怎樣從傳統的中國醫學中找到更高的見解和智慧;也許應該是現代醫護人員和醫藥研究人員的重要課題,也應該是所有人們應該好好思考的問題。
前言
流感,這個詞的本來面貌,應該是「流行性感冒」;不知何時,卻一變再變的,成了「流感」,成了個專有名詞。
從2003年初,大面積流行過「嚴重急性呼吸症狀病(SARS)」之後,人們見流感就如臨大敵。2003下半年的「禽流感」,還正方興未艾之時,又有手足口疫的再度流行……,之後在2009年4月底,又出現了一種本來只應該在豬身上傳染的病毒,卻在人與人之間互相傳染,稱之為「豬流感」。
那麼,古時的中國人怎麼叫大面積流行之傳染病呢?叫做「瘟疫」。
鬼所役使的病
看一看古書中有關「瘟疫」這個醫藥名詞的描述:「瘟」,《抱朴子微旨卷》原文中,人問「方術繁多,誠難精備,除置金丹,其餘可修,何者為善?」,於是談到許多與修煉有關的問題,其中認為修煉中,自然會產生「經瘟疫則不畏」這種免疫能力;但它也說,這只是小能小術般的「此皆小事」;通過修煉,在很低層次的修煉中,人就會產生對於疾病的免疫能力,就算碰到瘟疫也無需害怕。《說文》雲「疫,民皆疾也」;《釋名》雲「疫,役也,言有鬼行役也」。意思說,「疫」病是,人民都已經染患疾病了,而且是另外空間的「鬼」,在役使生病哪。
鬼,這個「現代化」以後的中國人,只要提到它都要被人恥笑的「迷信詞」,雖然在口頭上沒人敢講了,但多數中國人心理上卻能接受,只要看看七月半中國許多地方的「燒紙錢比賽」,就知其梗概了。
陰陽調,風雨節,茂氣至,民無夭疫
古人有: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的說法;「醫國」的意義,那就是國君、國王、總統、國務院、或地方的執政者,他們如果能讓他所治理的地區,人民少災殃、少有流行病、沒有吃不飽的問題,那就算是醫國的「上醫」了。觀看《史記》中的文字,敘述了好的和不好的君、王:
《史記.曆書》談論到,黃帝命人根據自然的節奏,製作曆法;記載五種官職,有「五官」之說。人們懂了曆法、五行、消息等,於是人民「有信」,神有「明德」,人對神「敬而不瀆」,於是人民就能享受自然,不生災害。同時,舉了一些例子說明古時敬神和不敬神的王君與人民,凡是正確對待曆法、明確人神互敬之理的時代,都是很好的時代。明君如堯、舜、禹,都是重視這種「歷數」的、懂得敬重天地的,於是「陰陽調,風雨節,茂氣至,民無夭疫」,人民不受疾疫影響;而那些相反的就出亂子。
(《曆書》原文:少?氏之衰也,九黎亂德,民神雜擾,不可放物,禍?薦至,莫盡其氣。顓頊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屬民,使復舊常,無相侵瀆。其後三苗服九黎之德,故二官咸廢所職,而閏余乖次,孟陬殄滅,攝提無紀,歷數失序。堯復遂重黎之後,不忘舊者,使復典之,而立羲和之官。「明時正度,則陰陽調,風雨節,茂氣至,民無夭疫。」年耆禪舜,申戒文祖,雲「天之歷數在爾躬」。舜亦以命禹。由是觀之,王者所重也。)
疫苗能做些什麼
現代人們,耳熟能詳的是,疫苗能防疫。
人們自小就和疫苗為伍,例如肺結核的疫苗、破傷風疫苗、腮腺炎疫苗、小兒麻痹疫苗、麻疹疫苗、水痘疫苗、帶狀皰疹疫苗……等等。
有一次,一位大約12歲的西人小孩,得了個「怪病」,面頰腫,痛到頸脖子不能迴轉,我告訴他這是「腮腺炎」,中醫所稱的「大頭瘟」、「蛤蟆瘟」。他對筆者說,絕對不可能,因為他曾經施打過腮腺炎疫苗。又把他在學校中所學的有關免疫知識跟我論述。我想,現在的人們,真的「中毒」了,中了西方現代科學的「毒」很深了,為甚麼用過疫苗就一定不會生那個病了?絕對化了的、僵化了的教育,讓人思索問題的方向也擰了勁兒。
防疫的想法,的確很好,西方科技和醫學知識的發展,也的確讓人為之耳目一新。生物醫學的實驗研究,找到了抗原和抗體之間的關係,理論發展也看起來很好了,所以近代很多的疾病,也因為那個理論的發展,而獲得了很多的解決,可是,它也可能有不靈的時候吧?什麼時候不靈了?那可不是人們自己說了算的,當病原一再變種的時候就是。
現在被稱之為「A型H1N1」的豬流感病毒,就是典型的多變產物。根據相關研究和報導,它這種病毒,融合了豬、人、鳥類的流感病毒DNA,還會不時的產生突變種,且在人類之間互相傳染。
免疫學的知識,抗原(亦即病原)和抗體之間的關係,類似鎖和鑰匙的關係,是一對一的。鑰匙不對了,不能打開鎖,抗體不對了,也不能防病原。疫苗是針對了將要流行的病所特製的減毒或滅活病原,為的是誘發人體產生對抗那個病原的抗體,如果下次來的病原不是原先所預測的,那就無效,這就是為甚麼老年人每年施打感冒疫苗,而卻常常不管用的原因。
可是呢,許多國家的政府醫政單位,每年卻一定宣傳注射流感疫苗,以利民眾防感冒的措施,不知何因?
豬的流感病毒,突變非常的快,變種情形非常嚴重。其實,醫生們都明知這個事實,也明知注射疫苗可能無效。曾經在報紙上看到這樣的消息:香港的醫院中,醫生、護理人員很多都拒絕施打豬流感疫苗;不是沒有原因的。
向古代中醫借用抗病智慧
古時的中國,也有大面積的流行病發生過的,所以可見諸古時的中醫書籍者,有所謂「瘟疫」的說法,它的意思是說,沿門闔戶都染患同樣的疾病。還有,《黃帝內經》中已有這樣的敘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這種大家都染患同樣病症的,不就和現在所云之流行性傳染病的意思相同了嗎?既然相同,我們可以看看古人怎樣想辦法避免繼續的流行感染。
(一)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內經素問.刺法論篇第七十二》中記載,黃帝悲天憫人的詢問岐伯,怎樣可以在疫癘流行之時不使用救療的方法,卻可以避免感染。「不施救療,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岐伯說了很多個方法,最能引起筆者注意,並願提供參考的是,人如果腦中有正氣,就不會被邪氣給侵擾了,「不相染者,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避其毒氣,天牝從來,復得其往,氣出於腦,即不邪干。」於是教給了黃帝,怎樣將五臟的正氣在腦中一一想過,如此就算在疫情流行的地區,也不受邪氣侵襲。
(二)利用節氣,利用藥物
還有,《內經素問.刺法論篇第七十二》雲,順應和利用不同的節氣調理,也可以防病;例如春分之日或雨水之後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法調理。
另外,《內經素問.刺法論篇第七十二》還傳出了一種藥方,名叫「小金丹」的,每天吃一粒,十天之後,不再受到流行病的干擾。這個小金丹的處方製作方法以及服用的方法,筆者在「正見網」曾經發表過。
(三)大黃,橘葉,泡黑豆
《松峰說疫》廣泛的搜集瘟疫的理論、避免感染的方式、治療瘟疫的方式,還有許多他自己經驗或閱讀書中記載的故事,做了一些評述。
《松峰說疫》舉了避免瘟疫感染的例子,包括了各種免疫法,例如服用瀉藥而治癒疫情、飲橘葉水或黑豆水都能治癒流行之瘟疫等:(1)陳宜中夢神人語曰:天災流行,人多死於疫癘,唯服大黃得生,因遍以示人。時果疫,因服大黃得生者甚眾。松峰曰:大黃,瘟疫症尚在表,總不宜服,唯入裡宜服。(2)蘇耽最孝,謂母曰:後三年郴人大疫,宜穿井植橘,病患食橘葉水一盞,自愈。(3)時瘟疫流行,水缸內每早投黑豆一握,全家無恙。五更潛投黑豆大握於井中,勿令人見,飲水,家俱無恙。
(四)利用嗅覺,時時嗅香包,也能防疫情
筆者在古中醫書中發現了可用以避免瘟疫流行的香囊,它的製作也不算太費事。只要研磨幾種藥物,放入絹布製做的囊袋中,佩掛在胸前,時時持以嗅其香味,流感就離人遠去。2008年的正見網已經收錄筆者預見地震災後可能發生疫情,為了救那些身陷四川震區人民,而將香囊處方公諸於世,後來大紀元網站也有收錄。
嗅覺,這種對揮發性化學物的特殊感覺,很值得科學家進一步研究。筆者曾經醉心於西方的神經藥理學基礎研究工作,深知神經學至今仍是所謂「尖端科學」,它有一些知識可以應用於解釋某些現象。
通過嗅覺,幾種中藥的香味,在鼻黏膜上的嗅覺區刺激了相應的神經受體,經過嗅神經將這個刺激變成神經衝動,送入大腦皮層而認知其嗅味;神經衝動也刺激了低級的中樞如下視丘、腦下垂體等,而誘發了一些特殊荷爾蒙的分泌,荷爾蒙互相的影響,又觸發身體各處的免疫機構發生變化,以致於調動了抗原、抗體相對應的快速形成,達到免疫的效用。它不像疫苗,只是誘發一種相對的抗體,它是「廣譜」的、以「見招拆招」的方式,產生應該產生的抗體。
一些已經佩掛這種防疫香包的使用者反饋,香包使他們的咽喉疼痛消失了、香包使他們的鼻塞通了,香包使他們的感冒痊癒了,都是筆者原先沒有預料到的附屬作用,可見中國傳統醫學中的經驗,非常值得現在的人們去學習並且探究,也許能開創醫療環境的另一扇天窗。
(五)焚香嗅煙氣,避免瘟疫毒
《松峰說疫》還有個很生動的避免瘟疫例子:余家曾有患瘟症者十餘人,互相傳染。余日與病患伍,飲食少進,旦夕憂患所不待言,而竟免傳染。偶一日,一入疫家,即時而病,求其故不得,因憶伊時舉家患病,余忙亂終日,夜來獨居一室,閉門焚降真香一塊,想以此得力耶。瘟疫不可先定方,瘟疫之來無方也。
這個例子中,竟然只是由於每晚上閉門焚燒降真香,每晚嗅好香的煙霧,而能免除疫癘,真是得來全不費功夫。
也有一些書籍中記載,的確有焚燒線香防疫的處方,待筆者整理之後,將會發表在其它媒體。
(六)已經感染,找中醫辨證施治
除了以上避瘟的方法,還有,就是當已經感染了瘟疫,必須趕緊治療。以現代醫學的方法,對於病毒的感染,盡人皆知,就算是奇招盡出,也沒有任何效果可言;中醫卻有好方法,可以很快治療,2003的SARS冠狀病毒感染,如果沒有中醫的處方,還不知將肆虐多久。
不過,中醫的治療方法,以「辨證」為最重要。大致上,流行性疫病都是屬於「外感」,外感就必須分辨「風、寒、暑、濕、燥、火」等。當「辨證」清楚確定了,就可以以中醫中藥的方式治療,絲毫不含糊的。
為避免再生病,患者須有所為、有所不為
中醫治病,近程的目標,就是將已得之病趕緊治好;遠程的目標,那就是讓人不再得病。因此傳統中醫有「治未病、治已病」的說法。
流行性傳染疾病或瘟疫等,在《內經》的敘述就是屬於溫病、熱病、疫病等範疇,看書中有:「病熱少愈,食肉則復,多食則遺,此其禁也。」,意思是說,溫熱之病已經有了痊癒跡象,應該注意不要吃肉,不要多吃食物。可是,現代人的觀念裡,常以為剛生過重病,總覺沒有體力、總覺虛弱,尤其營養學醫生或教授們所給人們的觀念是,蛋白質的營養為人最最需要的,沒有卡路裡那就沒有能量可以幹活。現代篤信營養學的人們,最難以接受的事實便是吃肉、吃飯還會讓人病情變壞。
除了忌口這種屬於形而下的防病概念,還得有更高層次的防病想法。
《道德經》雲,「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人不應該過度聽聞或甚至應該拒絕聽聞不好的音樂、拒絕欣賞不好的畫作或電視節目、杜絕不好的作品等等視聽污染,令心中純淨、無雜染之事物。
《內經.湯液醪醴篇》雲,人的病情,用盡了各種方法,包括「?、石、針、艾」(亦等同現代之各種手術)之法治病,卻仍然「形弊血盡而功不立」的原因就是「神不使」;就是因為針灸砭石等,都是屬於「道」的範圍,如果「精神不進,志意不治」,那麼病就不可能痊癒。於是結論雲,一個人之所以「精壞神去,榮衛不可復收」的原因,那就是《內經》所說的「嗜欲無窮,而憂患不止」、《老子》所說的「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最後就「精氣弛壞,榮泣衛除」;再更甚的,就是「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過度的音色五味都讓人生病,拒絕是其一之方法;如果人們都能接觸美好的音樂、美好的藝術作品那又會怎樣呢?現代人有「水結晶實驗」、有「植物情緒實驗」,都有肯定的、正面的答案。那麼,怎樣去接觸美好的作品呢?
筆者每閱讀《大紀元時報》新聞、觀看《新唐人電視》新聞節目,「美國神韻藝術團」全世界各處的表演,都令人振奮、都非常的啟迪人心,幾乎任何作品都沒離開中國美好傳統文化之根。她就是可以陶冶人們心情、穩定人們情緒的優良作品。接受訪問的、觀賞表演之後的人們,幾乎一致的肯定她的心靈啟迪功效,那就起到《內經》所教給人們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目的了。
心中存有正氣,病邪就不能侵擾人了,如此不就可以無須任何藥物的輔助、達到最好的防病效果嗎?
結論:建議現代人改變僵化了的觀念,認識真理
古時中國人對於疾病演變過程、科學的觀察,都非常仔細,現代人很難以望其項背。
現代人,只要談到醫學科學,一切都講究統計數據,一切都講究實證,這樣的結果,不但不能了解傳統中醫之所云,更不可能理解並深入傳統中醫之實踐。
如果能從新思考,改變已經僵化了的科學認知和科學觀念。徹底的、從根本上、真正的來研究中國的傳統科學和傳統醫學,將會有個嶄新的體驗,也讓處於各種流行疾病而不能自拔的大眾,重見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