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 苻堅尊儒重學

嚴謹


【正見網2010年03月06日】

十六國時期的前秦皇帝苻堅(338-385年),雖然是氐族人,然而他從小就和一般的氐族人不同。氐人大多數都嗜酒如命,不愛好讀書,而他卻從八歲起,就延請了家庭教師,從師學習經典。長大成人後,他「博學,多才藝,有經濟大志」。

晉昇平元年(公元357年),苻堅殺掉暴君苻生,自立為大秦天王。即位之初,他便採納了謀臣王猛重禮尊法的主張,重用王猛、鄧羌等人,懲處了居功自傲、仗勢不法的豪強貴戚樊世、強德等二十餘人。百官都被整肅一新,豪強大族也屏息靜氣,不敢妄動亂來。

苻堅非常推崇漢代的兩個皇帝:漢武帝劉徹和光武帝劉秀,他推行尊儒重文的治國之道,在國內平定以後,他立即著手施行重學崇儒的方略。他下達詔命,廣修學宮,規定全國的學生,只要精通一經以上,都收入學宮;公卿以下各級官員的子弟,都要從師受業;對於學成通儒、才堪任事或品德清廉、為人孝悌、勤於稼穡的人,一律給以旌表。這一詔令下達後,前秦國內人人積極上進,一時人才濟濟。為非作歹的盜賊,很快銷聲匿跡。苻堅杜絕了走後門、托人情的鑽營之道,田地道徑,整治得井井有條,庫府貨幣充足,典章法令無不齊備。

為提高學生苦讀的積極性,苻堅還親自到太學,主持對學生的考試,根據學生對經義掌握的優劣程度,品評學生的高下,然後給以褒獎懲罰。

苻堅曾經問及博士王實:「我一月之中,三次來到太學,親自獎優罰劣,絲毫不敢有所違誤,希望周公、孔子的微言大義,不因為我而廢棄。我這樣做,可以趕得上漢武帝、光武帝嗎?」王實回答道:「自從趙之劉氏、石氏擾亂京畿,東西二都 淪為廢墟以來,儒生所剩無幾,典籍散佚殆盡,經學廢棄不修,完全如同秦始皇時一樣。如今陛下英明神武,撥亂反正,崇尊正道,高於虞夏;設立學宮,弘揚儒教,風化大行於世,垂芳百代之後。漢代的二武,怎能與陛下相提並論!」苻堅聽後,非常高興。

從此以後,苻堅堅持每月去一次太學。諸生大受鼓舞,都埋頭苦讀,只恐落在人後。

那時,有一批家私累積達千金的商人,如趙掇、丁妃、鄒瓮等,他們雖然不學無術,但派頭可與王侯相比。前秦的諸公都爭相擇用,委任他們作自己的顯官重臣。黃門侍郎程憲,看在眼裡,便向苻堅進言道:「趙掇這類人,都是些商人小販、市井之徒,卻有如王侯一般;甚至身居君子才能得到的要職,成為藩國的列卿。這種現象傷風敗俗,有損陛下推行的教化。應該嚴肅法紀,明定尊卑。」

苻堅聽了,覺得很有道理,於是下令檢查藩王,有隨意提拔趙掇之流為國卿的,給以降爵的處分。並且通令國內:在都城中,非士以上者,不得乘坐車馬;百裡之內,手工業者、商販、奴僕、婦女,不能身著錦繡服裝,不得佩帶金銀飾品,違命不從者,一律殺頭示眾。這一舉措,大大的剎止了奢侈之風,提高了博學者的社會地位。

苻堅實行重學崇儒的方略,對鞏固政權、擴張國勢,也起了促進的作用。到晉太元八年(公元383年),除東南一隅之外,苻堅幾乎把整個中國,都統一在自己的版圖之內。

(事據《晉書•前秦•苻堅載記》)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