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1年09月24日】
傅昭(西元454-528年)字茂遠,歷仕宋、齊、梁三朝,北地靈州人。生於南北朝宋孝武帝孝建元年,卒於梁武帝大通二年,年七十五歲。以他廣博的學識任郡王侍讀;治理政事,以清靜為主,不尚嚴肅;清廉貞靜無所幹預,器度、服飾直率簡陋,一身安於粗茶淡飯;盡節、守正,無所參入,竟然因此不罹禍患。在朝堂,無所請謁,不私自招收門生,不交私利。終日端居靜坐,以讀書記述為樂事,雖年老而此志仍是不衰。他著有文集四卷《兩唐書志》以及短篇筆記《處世懸鏡》行於世。
昭個性尤其篤敬、謹慎,他的居身處世、嚴以律己,不欺暗室,絕不逾越本分。也因為他「依然故我」,所以雖然改朝換代,他仍是當朝倚重的人臣;也因為他「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的豐厚經歷,所以那短篇筆記《處世懸鏡》的九個處世態度與良方、人生理念和襟懷,一千五百多年後的今天讀來,照樣起了「醍醐灌頂」的作用、「當頭棒喝」的啟迪!
天地載道,道存則萬物生,道失則萬物滅。
(天地萬物負載天道,這天道即是宇宙規律;天道長存則萬物生機盎然;天道喪失則萬物無所依存而覆滅。)
天道之數,至則反,盛則衰。炎炎之火,滅期近矣。
(天道的規律是物極必反、鼎盛則衰。就像那熊熊炎炙的火勢,已將燃盡,熄滅之期已到。)
自知者智,自勝者勇,自暴者賤,自強者成。
(能清醒認識自己的,是個智者;能戰勝自己的不足與惰性,是個勇者;自暴自棄的人,是作賤自己;能自立自強的,當有所成。)
不矜細行,終毀大德。
(不拘小節、不檢點自己的細微末行,最終會毀掉以往積攢的大德。)
夫用人之道,疑則生怨,信則共舉。
(用人之道無他,疑心生則怨恨起;信之任之則共襄盛舉。)
有膽無識,匹夫之勇;有識無膽,述而無功;有德有識,大業可成。
(有膽量沒見識,是匹夫之勇;有見識無膽量,只是嘴巴說說,無功可言;有道德有見識,則扛鼎之業可成。)
柔舌存而堅齒亡,何也?以柔勝剛。
(柔軟的舌頭長存,而堅硬的牙齒反倒容易斷裂,啥原因呢?那是以柔克剛而勝剛的緣故哪。)
見一落葉,而知秋臨 (秋天降臨);睹(目睹)窪 (低洼)中之冰,而曉天寒。
用人者,取人之長,辟 (避開)人之短;教人者,成 (成全)人之長,去人之短也。
歲寒乃見松柏本色,事險方顯朋友偽(真偽)賢 (賢愚)。
天地賦命,生必有死;草木春秋,亦枯亦榮。
智莫難於知人,痛莫苦於去私。
(擁有最大的智慧,也很難知人知面與知心;最痛的割捨,是苦於無法去「私」。)
君子之生於世也,為其所可為,不為其所不可為。
膽勁心方,雖弱亦強。
(膽氣剛勁、心存方正,外表雖柔弱也是強者。)
以勢友者,勢傾則斷;以利友者,利窮則散。
(以權勢結交朋友的人,權勢傾頹則友誼斬斷;以利益結交朋友的人,無利可圖、窮途末路時則情失誼散。)
諂諛逢迎之輩,君子鄙 (鄙視)之。何以貨利 (獲取利益)而少舛 (錯誤干擾)?上之需也 (那就視上天的安排????
綱舉目張,執本末從。
(三綱五常具備善於修身,自然耳聰目明;處世態度從人性根本著手,則其它微枝末節自然遵從。)
天下皆知取之為取,而莫知與之 (給予)為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