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2年05月11日】
【原文】
嗣宗(1),俶儻(2),故響逸而調遠;叔夜(3)俊俠(4),故興高而采烈;安仁(5)輕敏,故鋒發而韻流;士衡(6)矜重,故情繁而辭隱:觸類以推,表裡必符;豈非自然之恆資,才氣之大略哉!
《文心雕龍.體性》
【註解】
(1)嗣宗:三國時代魏國著名作家阮籍,字嗣宗,為竹林七賢之一。
(2)俶儻:即“倜儻”,豪邁洒脫無拘無束的樣子。俶,音替。
(3)叔夜:三國時代魏國著名作家嵇康,字叔夜。博學有奇才,與山濤、阮籍等人為友,世稱“竹林七賢”。
(4)俊俠:英俊有俠氣。
(5)安仁:西晉作家潘岳,字安仁,長相俊美,又稱為“潘河陽”、“潘安”。
(6)士衡:西晉作家陸機的字。
【故事闡述】
《文心雕龍》共十卷五十篇,是南朝梁劉勰所著,〈體性〉這篇主要是討論文章的風格和作者的性情,並把文章歸納為典雅、遠奧、精約、顯附、繁縟、壯麗、新奇、輕靡八種風格,劉勰認為文章風格的形成受作者的性情影響。
文中還舉了漢朝、三國魏及晉朝的幾位文學名家為例,如漢朝賈誼性格豪邁,所以文辭簡潔而風格清新;三國時代魏國的阮籍,性格豪邁不羈,所以文章風格高遠脫俗;三國時代魏國嵇康長相英俊有俠氣,所以文章旨趣高超而辭采犀利;西晉潘岳性格輕率而思慮敏捷,所以文辭流暢優美;西晉陸機性格莊重,所以文章內容繁雜而文辭隱密。由此類推,內在的性格與寫出來的文章風格是一致的。
後來,原文中的“興高而采烈”被濃縮為“興高采烈”這句成語,用來形容興致高,情緒熱烈的樣子。
【討論】
(1)劉勰認為文章風格的形成受什麼影響?
(2)《文心雕龍.體性》中把文章歸納為哪八種風格?
【造句練習】
例:這次期中考試她得了全年級第一名,朝會時她興高采烈的上台領獎。
例:過年前爸爸領了不少年終獎金,全家人都興高采烈的歡呼。
【課後時間】
成語接龍∶
綽綽( )余→余( )繞樑→樑上( )子→子( )烏有→有( )一日
參考答案∶
綽綽(有)余→余(音)繞樑→樑上(君)子→子(虛)烏有→有(朝)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