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種極度瀕危物種

【正見新聞網2009年12月04日】

12月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面對可怕的滅絕危機,一些動物表現出驚人的生存能力並最終摘掉了“已滅絕”的帽子,其中包括Banggai烏鴉、以犀牛糞為食的烏龜、酷似菲比小精靈的侏儒眼鏡猴、越南龜以及大嘴葦鶯。

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以下簡稱IUCN)最近進行的一項有關47677種動植物的評估,其中有17291種物種面臨滅絕風險,雷伯氏飾邊樹蛙就是其中之一。人們只在巴拿馬中部艾爾•瓦勒•德•安東周圍的山脈地區發現這種青蛙的蹤影。森林砍伐以及真菌病是導致它們數量驟減的兩大罪魁禍首。根據 IUCN公布的瀕危動物紅名單,自2006年以來,人們只發現一隻雄性雷伯氏飾邊樹蛙,人工繁殖也被實踐證明為一種失敗的嘗試。
 
很多環保人士表示一場滅絕危機已在來的路上,引發這場危機的因素包括過度捕撈、森林砍伐以及全球氣候變化。雖然形勢令人沮喪,但好消息卻也不時傳入我們的耳朵,一些已被打上“滅絕”標籤的物種仍然健在,並且被人們發現它們的蹤影。以下8個物種便屬於這一類,雖然最終的結果可能是一場悲劇,但它們的故事至少現在還沒有畫上句號。
 
1.印尼再現Banggai烏鴉蹤影
 

 
圖片展示的是一種罕見的烏鴉——Banggai烏鴉。在科學家的印象裡,這種烏鴉不過是1900年描述的兩個標本而已,很久以前,它們就已經被打上“滅絕”的標籤。但令人感到吃驚的是,這種烏鴉又在印度尼西亞一個偏遠而多山的島嶼再次出現。
 
美國密西根州大學一名生物學家證實了重新發現Banggai烏鴉的消息,他將2007年在Peleng島捕獲的兩隻鳥與保存於美國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兩個標本進行了比較。與眾不同的眼睛顏色將Banggai烏鴉與外形類似的尖嘴烏鴉區分開來,後者同樣生存在印度尼西亞。
 
由於數量極少加之Peleng島森林砍伐速度加快,IUCN將Banggai烏鴉列為極度瀕危物種。對Banggai烏鴉採取的相關保護措施包括一項阻止當地人獵殺這種烏鴉的行動,以及通過發展可持續農業加強對餘下森林棲息地的保護。發展可持續農業能夠降低對毀林開墾的需要。
 
2.以犀牛糞為食的烏龜
 

 
生活在亞洲的阿拉干森林龜被當地人稱之為“Pyant Cheezar”(意為以犀牛糞為食的烏龜)。在緬甸Rakhine Yoma大象保護區茂密的森林地區,人們發現了這種烏龜的蹤影。環保人士表示,“Pyant Cheezar”這個名字已經過時了,原因就在於蘇門答臘犀牛早在50年前就因為捕殺在這一地區滅絕。很久以前,Pyant Cheezar就已被列入滅絕物種名單,直到1994年它們才在中國一家菜市場再現蹤影。
 
包括阿拉干森林龜在內的很多亞洲龜都是頗受人們喜歡的美食,但在人類餐桌豐盛的同時,它們也無可奈何地走向滅絕之路。在大象保護區發現的5隻阿拉干森林龜是自1908年以來的第一批野生標本。紐約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科學家號召提高這一保護區的安全性,以幫助這些動物生存下來。阿拉干森林龜被 IUCN列為極度瀕危物種。
 
3.酷似菲比的侏儒眼鏡猴現身印尼
 

 
在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的一座山上,人們發現了一種靈長類動物,外形酷似一個縮小版的菲比小精靈電動玩具,這就是侏儒眼鏡猴。對於尋找這種侏儒眼鏡猴,科學家早已選擇放棄。2000年,人們在一個補鼠陷阱內發現了一具侏儒眼鏡猴屍體,這一發現激起了德克薩斯州A&M大學人類學家莎倫•古斯基-多耶的濃厚興趣,從此便踏上搜尋之旅。2008年夏季,她最終發現了3個侏儒眼鏡猴活標本,證實這種小型靈長類動物仍舊存在。
 
IUCN將侏儒眼鏡猴列為一種相關資料不足的物種,原因就在於我們對這一物種知之甚少。古斯基-多耶及其同事希望,重新發現侏儒眼鏡猴能夠給印度尼西亞政府帶來壓力,促使他們保護這種靈長類動物位於Lore Lindu國家公園的棲息地。這座占地面積2000平方公裡的公園分布著大約60個村落,侏儒眼鏡猴的山地棲息地不斷遭受蠶食。
 
4.照片幫助重新發現貝氏海燕
 

 
貝氏海燕自上世紀20年代以來就消失蹤影,最近又現身於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北部的一些島嶼。有關這種海鳥仍然存在的堅實證據來自於以色列鳥類學家哈多拉姆•什利哈拍攝的30多張照片。為了發現這種身體呈深褐色,腹部灰白並且鼻子呈管狀的鳥類,他率領一支科考隊奔赴俾斯麥群島。
 
IUCN將貝氏海燕列為極度瀕危物種。這種海鳥的繁殖地具體方位仍舊是一個謎。令環保人士感到擔憂的是,外來老鼠和貓可能大肆捕食貝氏海燕。他們計劃對這個擁有大量環礁的地區進行地毯式搜索,以進一步了解這種海鳥的生存狀態。
 
5.可怕壺菌病未讓有甲霧蛙走上絕路
 

 
有甲霧蛙數量很少,身長只有1.5英寸(約合3.81厘米),生活在澳大利亞西北部雨林地區。由於具有破壞性的壺菌病肆虐,人們一度認為這種動物已經滅絕。2008年,有人發現了幾隻已經凍結的有甲霧蛙,自1991年以來這還是第一次。絕大多數研究人員認為壺菌讓全世界的蛙類動物面臨嚴峻生存考驗,有甲霧蛙在這種真菌的侵蝕下數量驟減。
 
有甲霧蛙身體呈淺褐色,身上布滿深褐色斑點,被IUCN列為極度瀕危物種。IUCN表示,壺菌是這種青蛙面臨的主要威脅。自1988年以來,它們的棲息地便受到保護。
 
6.被重新發現的濕地鳥大嘴葦鶯
 

 
自1867年在印度蘇特萊傑河流域發現它們的身影以來,大嘴葦鶯便再也沒有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2006年,人們最終在距離泰國曼谷郊外一家污水處理廠超過1900英裡(約合3058公裡)的地方再次發現這種鮮為人知的濕地鳥。DNA檢測結果證實了這一發現。6個月之後,人們又在英國特靈一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展櫃內發現一個被貼錯標籤的大嘴葦鶯標本。
 
IUCN將大嘴葦鶯列為一種相關資料不足的物種,並表示這可能是一種非常罕見的鳥類,但也可能是一個“大家族”,原因在於大嘴葦鶯外形與其它葦鶯類似,真實存在數量被人低估。雖然對這種鳥類知之甚少,但科學家認為泰國發現的大嘴葦鶯並不尋常。與泰國相比,這種鳥類在印度更為人們所知。
 
7.越南龜又回來了

 
越南龜Swinhoe是一種極度瀕危物種,科學家一度認為這種龜在野外已經滅絕。但在越南北部一個湖泊,人們又發現了它們的存在。圖片中這隻Swinhoe軟殼龜是唯一一個已知的野生標本。
 
當時,美國克利夫蘭大都會公園動物園的研究人員組成科考隊,出發尋找這種軟殼龜。在2008年感恩節之前,他們經歷了一次“陣痛”。當時這隻越南龜因為洪水從堤壩上衝下來並墜入湖中。當地一名漁民將其捕獲,差點就以1000美元的價格賣給希望用軟殼龜做湯的傢伙,但在環保人士的勸說下,他最終將這隻烏龜放歸湖泊。
 
IUCN將越南龜列為極度瀕危物種。大都會公園動物園表示,這種爬行動物的大批死亡主要由人類獵殺所致。一些人將它們捕獲並殺掉,用於製作美食或者利用它們的骨頭製成傳統藥物。主要河流一帶的棲息地減少以及環境污染也同樣要為越南龜的數量銳減負責。Swinhoe軟殼龜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淡水龜,重量最高可達到300磅(約合136公斤),身長最高達到3英尺(約合0.91米),壽命超過100年。
 
8.象牙喙啄木鳥摘掉滅絕帽子?
 

 
在2005年4月科學家宣布象牙喙啄木鳥就生活在美國阿肯色州一片沼澤地之後,全世界的觀鳥愛好者陷入興奮之中。這種啄木鳥最後一次露面是在1944年。上演這一發現之後,專家們便踏遍美國東南部的沼澤森林,希望證明這種獨特的鳥類確實存在,但最終空手而歸。
 
一些象牙喙啄木鳥可能仍生活在附近難於抵達的沼澤地,但在2009年,康奈爾大學鳥類學實驗室的科學家還是因為一無所獲,最終結束了長達5年的搜尋工作。環保人士號召在古巴進行搜尋,當地可能仍有象牙喙啄木鳥存在。IUCN將象牙喙啄木鳥列為極度瀕危物種。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