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新聞網2010年06月02日】
據大陸媒體6月2日報導,山東昌樂縣一村民日前挖出一些帶有圖案的石塊和人形石塊,經文物部門鑑定,這些石塊為東漢晚期石俑像以及漢畫像石,距今已1800多年的歷史。
這批石俑像有40餘個,大的有1米多高,小的有20餘厘米,是以圓雕、陰線刻和淺浮雕相結合的技法完成的。在人形輪廓的平面上雕刻出人的眉、眼、口、鼻、手、足、衣冠等細部,刻線雕鑿有較大的隨意性,有些部位的比例安排失調,上身與下肢的不成比例尤為明顯。
據專家介紹,像這樣成批的石俑像出土比較少見,而且造型各異,小的製作較粗,大的雕刻細緻,這種在同一平面上體現人物形像的技法,與漢畫像石無多大差別。在造型上古樸凝重,人體上下比例安排適當,少動感,凝重粗獷等特徵都具漢代特色,與漢畫像石比較,更有很大的相似和一致性。
經文物管理部門詳細鑑定,認為這些出土的石塊為東漢晚期石俑像及漢畫像石,距今已有1800餘年的歷史,有著珍貴的文物價值和研究價值。
據了解,這批文物是農民建大棚時挖出來的。5月初,昌樂縣一村民在建蔬菜大棚時挖出一些帶有圖案的石塊和人形石塊,去掉石塊上的泥土,越看越覺得像是文物,便主動報了案。
據介紹,石俑像是兩漢時期雕塑藝術中的重要門類,漢代尤其是東漢石俑像樸拙的風格,奔放粗獷的雕刻氣勢構成它獨特的藝術魅力。這次出土的石俑像應是隨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