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發現中生代植物林 可看億萬年前生存環境

【正見新聞網2010年08月23日】

據大陸媒體8月23日報導,日前,由DEEP—中國科學探險雜誌社、PNSO-啄木鳥科學小組主辦的“GPA+全球植物避難所計劃”新聞發布會透露:在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發現一片保存完好的中生代植物林,人們有幸真實看到億萬年前遠古生物的生存環境。

據了解,貴州省黔西南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這片植物林,毗鄰著名的風景區“萬峰林”和“馬嶺河大峽谷”,占地6000多畝,分布著大量的中生代植物,比如蕨 Pteridium aquilinum var.latiusculum、鳳尾蕨Pteris nervosa、蜈蚣草Pteris vittata、貫眾Cyrtomium fortunei J.Sm、蔓出卷柏Selaginella davidii、腎蕨Nephrolepis auriculata、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烏蕨Stenoloma chusanum、蘇鐵、銀杉等等。

雖然對於如此大量的中生代植物群成因有待進一步探討,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這不僅僅是一個散布著種類繁多的中生代植物的傳說中的中生代植物公園,更是一個非常好的中生代植物避難所,將來的它會為許多瀕臨滅絕的中生代植物提供良好的庇護。同時,對於這片植物林的生態保護模式的研究,可以為其他地方的生態保護提供思路和方法,在全球生態日益惡化的情況下,將開闢一條獨創的生態保護之路。

所謂中生代,是顯生宙的第二個代,包括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中生代生物界的主要特色是以遠古生物為代表的爬行類動物空前繁盛。植物界以裸子植物占據重要地位,遠古生代繁盛的種子蕨、鍥葉類、科達類等大多數衰落和絕跡,而裸子植物的銀杏類、蘇鐵類、本內蘇鐵類等的發展達到了頂峰。因此,地史上又稱中生代為“裸子植物時代”。侏羅紀晚期,原始被子植物出現,早白堊紀裸子植物開始退居次要地位,到了晚白堊紀,被子植物迅速發展取代了裸子植物而居統治地位。

由於億萬年地質的變遷、環境的變化,很多生長於中生代的植物已經滅絕了,留存下來的松柏類、蕨類及石松類便成為了中生代植物的顯著代表。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