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新聞網2010年10月04日】
第三屆全世界中國菜廚技大賽五大菜系金銀銅獲獎選手。
10月3日晚,第三屆全世界中國菜廚技大賽主辦方新唐人電視台在曼哈頓哈德遜河畔的60號碼頭(Pier 60)舉行了盛大的頒獎典禮和由決賽獲獎的大廚們精心烹製,集五大菜系之精華於一桌的高規格晚宴,為此次在世界中心所舉行的中國菜廚技大賽划上了圓滿的句號。包括美國著名美食評論家在內的主流人士驚讚在美國享受到真正正宗的傳統中國味。
晚宴現場高朋滿座,熱鬧非凡
晚宴現場高朋滿座,熱鬧非凡。舉目宴會廳窗外,哈德遜河畔浪漫美景盡收眼底,美味勝境相得益彰。在座嘉賓不僅品嘗到可口的傳統中國菜,也領略到中華傳統飲食文化的風雅。晚宴現場還播放了本次大賽團隊製作廚車、運廚車以及在時代廣場置台等一系列緊張忙碌的工作場景,其付出和用心可見一斑,博得全場熱烈掌聲,不時有人感動落淚。
有參賽廚師表示,這次新唐人在世界之都舉辦廚技大賽,而且以象徵中國文化頂峰的大唐的風格布置賽場,可謂“全世界第一觀 ”、“這一輩子就這一回了!”,也有大陸客感嘆“真給我們中國人長臉!”
23位選手獲獎 嘉賓分享喜悅
在頒獎典禮上,大賽主辦方宣布了23位獲得金銀銅獎和優秀獎的選手名單,並向他們表示祝賀,選手們在盛唐風格的領獎台上接受了獎項,在場嘉賓以熱烈的掌聲共同分享獲獎者的喜悅。
金獎:
川菜:蔣永毅
粵菜:鄭澤
銀獎:
魯菜:王宏益,畢科江
粵菜:劉順泰,方偉章
銅獎:
川菜:吳崇榮,廖曉峰
魯菜:戴德和,沈佑諭,徐文強
粵菜:李文輝
淮揚菜:許健鋒,章君安
東北菜:閻德貴
優秀獎:
川菜:厲正揚,陳依春
魯菜:呂秋玉
粵菜:劉邦傳
淮揚菜:許樺仁
東北菜:陳立真,田振宇,劉立雲
西方主流喜遇傳統中國菜 著名美食評論家讚嘆
60號碼頭(Pier 60)位於造價1.2億美元的曼哈頓西側哈德遜河畔的四個碼頭建築群中。宴會廳是曼哈頓的高規格場所之一。當晚晚宴門票每人275元,整桌2,500元。高規格的宴會現場布置和世界級的烹飪水準讓西方主流社會對中餐低價位的觀念為之改觀。
晚宴的一道粵菜“芙蓉蟹腳肉”
晚宴的一道川菜“蔥油鮮貝”。
當晚晚宴由決賽獲獎的大廚們精心烹製,前菜有五香薰魚、鹵雙菇、金陵鹽水鴨、生熗大蝦、紅油海螺片、蔥油鮮貝。主菜有一品海鮮羹、芙蓉蟹腳肉、雀巢海上鮮、蚝皇汁鮑魚、干燒明蝦、腐皮如意卷、蚝油牛肉、魚香銀鱈魚、蘆筍扒冬菇、紅油鍾水餃、人參燉雞。甜點為蓮子紅棗羹。
美國著名美食評論家Jeffrey Steingarten也參加了今天的晚宴。他說,今天晚宴上的川菜是真正的傳統川菜。而今天晚上一半以上的菜餚比紐約任何一家餐館都要好,你根本找不到這樣好吃的。紐約餐館老闆為了迎合美國人的口味,讓廚師做出的菜不是傳統味道。
Jeffrey Steingarten還表示,“我曾去過8、9次中國,知道真正川菜的味道,而中國派出的廚師團所做出的東西也是事先調查過美國人的喜好而投其所好,這種做法很傻,你怎麼就知道美國人不喜歡傳統的川菜味道呢?”
Jeffrey Steingarten是美國著名的食品專題作家,自1989年起擔任著名的時尚雜誌Vogue的美食評論家,他在該雜誌的專欄贏得國家雜誌獎,他還曾榮獲很多其他獎項和提名。
廚技大賽影響巨大 世界中心再現大唐盛景
此前,新唐人電視台第三屆“全世界中國菜廚技大賽”決賽在紐約時代廣場舉行。現場的唐風建築和中國傳統的服裝和色彩布置在世界的中心重現了長安盛況。在富有唐風,外形如古建築般典雅大氣的移動廚車裡,參賽的廚師們運刀、烹飪、裝盤的影像及時傳到時代廣場醒目的電子螢幕上。身著唐朝服飾的侍者用木製小轎上菜,中華古風的花傘下食客們體驗中國古人用餐的雅興。
淮揚菜廚師武小剛說:新唐人大賽此次在時代廣場的排場可說是“全世界第一觀 ”。大賽金獎得主蔣永毅興奮地搓著手表示,“這一輩子就這一回了! ”評委會主席曲運強表示,在時代廣場沒有人辦過這樣的事。當天在休息的時候,許多從中國大陸出來的人看到工作人員說:“真給我們中國人長臉!”許多選手也說,一生就這麼一次。
評委主席:選手水平一年超過一年
大賽評委主席曲運強談到:“參賽選手水平一年超過一年。比賽對參賽選手也很重要。‘食’字上邊是人,下邊是良,是說人要好才能做出好的食物,先得學會做人才能學會做菜。廚師要懂心理、食材、文化知識、專業素質才能作出好菜。”
他說:“中國菜的傳統講究色、香、味、刀工,比如說菜炒活了,活就是生命,色好比人的皮膚,香就是人的氣,味就是人的靈魂,型好比人的肢體,要想炒活,就得首先對食物的屬性有深入的了解。孔子講‘割不正不食、不時不食’,不止強調刀工,還講到四時、節氣、人體和自然對應的問題。中餐講整體,文化上說是講人和自然精神上的關係。要出美食要經濟、物產、道德都具備的地方才行。”
“中國菜的傳統是具有生命力的,是有普世價值的。現在講時尚,我們不反對,要了解傳統的烹調技法,比如川菜的‘煸’,它有它的特點,可以吃進味道,它的技法就是非常有代表性。用傳統的技法、手法,用本菜系沒有的材料入菜,在這個基礎上融合,這才是創新。中國文化本身就是很包容的。要發揚光大中國菜,就要了解中國的傳統技法、傳統文化。”
(大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