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新聞網2011年04月07日】
據中央社台北4月7日電,衛生專家今天再度提出警告,1新種超級細菌賦與細菌具有抵抗幾乎所有已知抗生素的能力,這種新超級細菌正快速蔓延,構成1項全球性的衛生威脅。
美國“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今天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發布請求,呼籲採取集體行動,對抗“新德裡金屬β內醯胺1型”(New Delhi metallobeta─lactamase,NDM-1)之類的新種超級細菌,並警告這種威脅正迅速蔓延。
英國健康保護局(Health Protection Agency,HPA)的抗生素抗藥性監測主任利佛摩(DavidLivermore)在聲明中表示:“從腸道手術、癌症治療到移植,現代醫學大多是倚賴治療感染的能力。若抗藥性破壞這項能力,那麼整個現代醫學就會崩潰。”
過去30年只有2種類別的新抗菌藥品被發現,相較下,之前50年發現11種。
阿斯特捷利康公司(AstraZeneca PLC)執行長布瑞南(David Brennan)今天針對世衛“世界衛生日”(World Health Day)發表演說時表示:“我們必須承認,即使我們能增加新藥數目,這項任務也絕不會結束,因為我們最新核准和最具療效的藥將逐漸失去功效,我們將需研發新抗生素,以取代這些失靈的藥。”
美國每年在醫院感染抗藥性細菌而喪生的病患有6萬3000人,費用達340億美元。產業界數據顯示,在歐洲聯盟(EU),多重抗藥性細菌每年造成約40萬例感染,至少2萬5000人喪生,損失15億歐元。
據7日出版的“刺胳針傳染病期刊”指出,被稱為超級細菌的NDM-1基因普遍存在印度德裡的環境中,包括飲用水和不流動的污水裡都有。
這本期刊去年8月首度發表NDM-1基因時認為,超級細菌基因存在於醫院內。英國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NDM-1基因廣泛存在新德裡公共供水系統。上述研究成果曾發表在醫療期刊“刺胳針傳染病期刊”(The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共同作者英國卡地夫大學(Cardiff University)教授陶爾曼(Mark A Toleman)對“印度時報”(TheTimes of India)說,“我們現在發現NDM-1不存在醫院加護病房,而是在德裡的環境中任意散布,飲用水和不流動的污水裡都有”。
他說,“喝下遭污染的飲用水會讓超級細菌進入人體。不過,帶有超級細菌的人口數尚不得而知”。
陶爾曼指出,印度的霍亂和痢疾細菌也已帶有NDM-1基因;尤其兒童一旦染病,現有抗生素幾乎罔效,最令人憂心。
研究還發現,NDM-1基因在攝氏30度時最容易在不同細菌間傳播,這是德裡4至10月的普遍氣溫。陶爾曼表示,這使NDM-1基因得以快速散播;雨季積水和下水道溢流,也存在散播超級細菌風險。
上述研究是在去年9、10月間,自新德裡巿中心半徑12公裡內的171處街頭積水或河流中採樣,其中51個樣本檢出NDM-1基因;另在50個自來水樣本中,則有2個檢出。
令人憂心的是,過去未發現超級細菌的11個菌種,現在也含有NDM-1;其中包括可引起霍亂和痢疾的霍亂弧菌和鮑氏志賀菌。
報導引述北方省(Uttar Pradesh)尼赫魯醫學院附設醫院(Jawaharlal Nehru Medical CollegeHospital)的夏希德(Mohd Shahid)說,NDM-1基因的潛在國際散播是真實的,不該忽視。
超級細菌透過糞口傳染是全球性問題,可能風險則因衛生條件而異。上述研究指出,6億5000萬印度人無抽水馬桶可用,沒幹淨水源的人口甚至可能更多。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辦事處今天也警告說,如果再不採取行動因應抗藥性問題,否則生病沒藥醫的日子可能降臨。
總部設在馬尼拉的WHO西太平洋辦事處今天發布聲明說,抗藥性已成為全球性複雜問題,不但足以致命,還提高醫療成本並危及病患的照顧。
聲明指出,如肺結核、瘧疾等疾病應該早在數十年前就已獲得控制;再以多重抗藥性結核病為例,每年全球估計就新增44萬宗,其中還有58個國家出現廣泛抗藥性結核病病例。
WHO西太平洋辦事處主任申榮洙表示,雖然WHO早於2001年就推出“抑制抗微生物藥品抗藥性全球戰略”,但未獲廣泛落實。
WHO在世界衛生日的今天,推出6點政策配套,包括投入廣泛的全國方案;加強監控及實驗能力;確保優質藥品正常供應;管控及宣導藥品合理使用及妥當病患照顧;強化傳染病防治及護理設定控制;促進創新、研究及發展。
申榮洙說,6點政策配套對像為衛生官員、決策者、民眾、病患及藥廠等,希望能喚起各界對抗藥性問題的關注意識,也盼望193個會員國能以實際行動阻止情況繼續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