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長江中下游大旱敲響氣候危機警鐘

【正見新聞網2011年06月02日】

舟山市普陀區蝦峙鎮的蝦峙水庫乾涸見底,只剩下正常庫容1%的蓄水量

據大陸媒體6月2日報導,一場歷史罕見的大旱將中國水資源豐富的長江中下游地區推上了尷尬境地,曾經煙波浩渺的兩大淡水湖中心區成了“草原”,濕地生態遭到嚴重破壞……有關氣象專家表示,“氣候危機”已經越來越深入地影響到民眾的生活。

監測顯示,今年前5個多月,長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區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三至八成。安徽、江蘇、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平均降水量為1954年以來 同期最少。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評估,這是長江中下游自1954年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較為嚴重的旱情,達到極端氣候事件標準。

民政部救災司的消息稱,湖北、湖南、安徽、江蘇、江西等長江中下游五省共有3483.3萬人遭受旱災,423.6萬人飲水困難,農作物受災面積3705.1千公頃,其中絕收面積166.8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149.4億元。

湖北省氣象局武漢區域氣候中心副主任說,受拉尼娜現象影響,自去年底以來大氣環流出現異常。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勢力整體偏弱,暖濕氣流無法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

她說,與此同時,受拉尼娜現象影響,西北氣流占據主導地位。今年冷空氣南下頻繁,也壓制了暖濕氣流北上,一直都難以形成持續性的降水。這也造成了去年11月以來長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區的降雨偏少。

湖北省氣象局科技服務中心高級工程師介紹,本次乾旱再次說 明氣候變化對人們生活的影響越來越明顯。研究分析表明,氣候變暖導致低層空氣明顯變暖,大氣不穩定性增加,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的頻率和強度都有所增強, 氣象災害的發生更加難以預測。

他說,這次的天氣災害是以異常乾旱的形式表現出來,其實在之前已經有所顯現。以湖北為例,歷史資料表明,雖然近幾十年降水總量幾乎沒有變化,但 降水的時間分布,降水的區域分布出現了明顯變化,也就是說降水呈現出了時間短、強度大、小區域的特點,這也就意味著無降水日數明顯增長,降水往往以極端的暴雨形式出現。

過去湖北春節氣象預報有個專用名稱叫“春季連陰雨”,現在出現的頻率越來越少,長江中下遊春季綿綿細雨現象也漸漸減少,反倒是“秋冬連旱”“冬春連旱”這樣的詞語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長江中下游地區。

世界自然基金會2008年發布的《長江流域氣候變化脆弱性與適應性研究》報告顯示,在過去幾十年氣候變暖的過程中,尤其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長江流域洪澇災害發生的頻率正日益加大,極端嚴重的洪災、冰雪災害及乾旱事件有增加的趨勢。

報告預測說,中國長江流域未來50年地面氣溫將可能上升1.5至2攝氏度,受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極端氣候發生的頻率將呈進一步增加趨勢。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