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歷史的眼光看神話

李曉陽

【正見新聞網2012年02月21日】

盤古開天、女媧造人。那一段段傳說與神話,是否應該是實實在在的歷史、實實在在的真實,卻在這短暫的五千年被一代代的承傳中,失卻了本應有的光華?也許,我們可以擺脫現代科技套在我們身上的枷鎖,以歷史真實的眼光去看一看我們的先輩為我們留下的那些所謂傳說與神話。當然,吾妄言之君且聽,權當笑談。

從微觀到宏觀的真實

首先請相信,真正純正的華夏文明,是存在於五千年以前的,而不是距今五千年以內的。那時對天與地的認識,指的是我們現在所謂的“宇宙”,並且是在微觀層面上的“宇宙”,也就是盤古開創的“天與地”。在這片“天地”中生存的最初的生命,並非我等這般依靠外在物質、工具方能存活的生命,並且是微觀層面上的“生命”,也就是被現代科學否認存在的“神”。

出於某種原因,也許是真正的“宇宙”走到了某個“進化的關鍵點”,眾多的“神”一起創造了更表面的物質世界,並且用表面物質世界的物質創造了我們的先輩,去開發、利用這個表面物質世界。而物質從微觀到宏觀是連貫的、相互影響與制約的,為了維持這個表面世界的存在與運作,不但要在微觀上極其精細的維持相應的秩序,更要定期的將相應的生存法則與表面物質世界所需的科技,教導給這個表面物質世界的生命。最大的難題是,即便是最初的人類,亦只有符合了“神”世界的存在法則才能與其溝通;而那些“神”亦只有通過人類的“出生”披上了表面物質世界的外衣──人皮,才能如操縱“阿凡達”一樣展現在我們的眼前。而創造了黃皮膚中國人的那個神,被我們的先祖敬稱為“女媧”。

而無論是盤古、女媧還是其他的那無數的“神”,並不是創造了我們的世界與我們的先祖之後,便逍遙自在去了,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祂們一直在微觀上維持著這個世界的穩定。而在人世中,無論是東西方,歷代都有一部分人,因為自身的“德行”符合了標準,於是有能力見證了那些對應世間歷史事件背後的微觀世界的一切,尤其在中國五千年歷史中,無數的實際歷史與“神話、傳說”夾雜在了一起,流傳下來。只是,如今我們卻不願以立體的方式去理解那些真實。

正邪主導權之爭

在這個立體、宏微觀交錯的世界裡,似乎自表面物質世界出現的第一天開始,便沒有停止過“主導權”的爭奪。在西方神話系統裡,好像是講最初的一部分“天使”出於嫉妒而背叛了“創世主”,最終成了魔鬼;而東方神話裡,便如“封神演義”裡一樣,是兩類生命出於“神界世界觀”的不同,或者是對未來走向的認同差異,亦不斷的出現衝突,而表面世界亦隨之而動。於是,先輩們將這一切用曾經很容易理解的“立體歷史觀”記載下來,卻令我們現今的“平面、線性歷史觀”的後輩們迷惑萬分。

筆者鬥膽,編撰一部分出來,以期拋磚引玉吧。在華夏歷史記載中,天上一直是“正邪”兩勢力存在。正的一面,中國有“三皇五帝”之說,可按筆者猜測,並非人世之皇,而是最初主掌“天庭”的神,以及相應時期被指派到人間代神主掌人間的世間的“帝王”;而邪的一面,按傳說講叫“共工”。正因為“共工”不是特指的哪一個人,而是一個等同於“魔鬼”的概念,且是同指神界與人間那一系的生命,所以才會在傳說中,不同時期世間的“皇與帝王”都與“共工”抗爭、且不斷的勝利又殺掉“共工”。

最初的“共工撞不周山”的時間大致是在七千年前,“不周山”也不是我們世界裡的山,而應是立於微觀世界支撐表面物質世界的柱子,如果非要找個表面物質世界的對應,那估計應該是地球自轉的“軸”吧。“共工”與當時“正神天庭的皇”爭而敗後,怒而撞此山,也是出於“我得不到也不讓你得”的目的吧。而當這個“軸”被撞後,便真的和電影《2012》描述的一致了,最終導致表面物質世界一片汪洋。中國古書裡記載的“天傾西北、地陷東南”,在筆者理解並不是指的中國大地的地勢,而是中國先人看到了地球圍境線太陽轉動時自身的狀態因這“撞不周山”而變了,就是出現了我們課本裡的“黃道面夾角”。

而所謂的“女媧補天”,補的哪能是我們眼睛看到的那一片藍呀。“女媧煉七彩石補天”在筆者看來,是在微觀世界上對表面世界的修補,也就是穩定那個“軸”的過程吧。而所謂的“折神鱉之足撐四極”,也是用微觀層面上構成表面物質世界的“四種因素”在彌補因“撞不周山”而造成的物質混亂。中國的大地土色,據說是呈“五色”且按八卦位分布的,想來是與這相關吧!

而所謂的爭奪“世界主導權”的戰爭,卻不是單獨發生在“神界”的,在表面世界也是需要對應表現才能實現。而在世間,便是由“正邪”兩面掌控的“阿凡達”實現的。最初“共工撞不周山”時世間的事大多被洪水沖沒了,沒留下來太多具體的記載。而“女媧補天”時,世間相應出現的事應是“大禹治水”那段歷史。而在這個過程中,也存在著“正邪”之爭。傳說中這時候世間又出現了“共工”在用修建水庫一類“堵”的方法整治水利,而大禹是用疏導的方式整治水利。現在人們開始注重環保了,在概念上知道世間的河流便如世界的“血脈”一樣,是不能隨意改動和堵截的,這也正是微觀世界兩類生命對世界走向的不同差異所致吧,也是現在正進行的又一次“共工爭天”的一種表現吧。於是,當時的先人們看到了在微觀世界裡的“共工”,在重整勢力與又一任“天庭之皇”相鬥,表面世界是兩大部落因“治水觀念”不同最終導致部落戰爭。相應時期神界的“共工”頭目應該便是傳說中的“刑天”了,被殺後頭埋“常羊山”,而這頭後來又被“共工”系利用來做壞事,卻是對應到了今天的一些事了。

關鍵時刻的選擇

之所以用這段歷史來形容先輩的世界觀,不但是因為這段歷史很能說明先古華夏文明真實的世界概念,更是因為這段歷史很能深刻的表現“立體世界”過去與現時的狀態。古代先民能夠見證到微觀“神世界”的一切,是因為符合了“神世界”的“德行”標準,而在歷史的走向中卻是我輩多數人失卻了這類“德行”,於是變成了“低維度”的生命方式,中國歷史上的大小事件,一直有人以這種“神凡交雜”的方式記錄下來絕非偶然。

現如今的世界,交織在“現代科技文明”與“傳統文明”之中,是否是又一次“共工與神之爭”,只能是你我自行判定了。但若真的能以歷史真實的眼光去看一看過往的傳說、神話,也許您也會發現,其間絕非虛幻的妄想,五千年的時光,人世間如輪盤般轉了一圈又回到了關鍵的時刻,如若今日神界的“共工”又操縱著其世間的“阿凡達”與“神及其子民”爭未來的話,我們這些迷失了“立體世界觀”的人們又該如何選擇呢?

希望所有的人們,能在這一次“共工爭位”中,都能站到正確的一面,成為下一個輪迴傳說、神話中的先民。

“歷史成為傳說,傳說成為神話”──好萊塢大片《魔戒》開篇語裡的這一句,如果用來形容華夏文明史的發展演變過程,似乎是再恰當不過,此處且由此開頭,頂禮膜拜一下先人視若平常、卻被我輩後人視為虛幻的那云云總總。

孩提時出於天性,總會猜想神話傳說到底是真是假;成長中雖接受著現代科技的教育,卻仍無法盡釋諸多疑問。然而隨著網際網路科技的發達,使得很多“邊緣科學知識”更容易走進視野,反而令往日的疑團逐步清晰。

先說“科學”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筆者不敢下斷言,不過日常中的理解,“科學”是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而接下來的問題是,我們現在掌握的“科學”究竟是否“真的科學”呢?或者說在認識客觀世界的能力到底有多大呢?與那些流傳千古的民俗傳說、神話相比, 便真的“科學”了嗎?

中國的“五行”科學

每與友人談論此類話題時,總願以“五行學說”為引。中國的“五行學說”據說是被“現代科學”所認同的,甚至在尖端科學裡已經有人將元素周期表按“五行”分了類。然而,無論如何認識,“五行學說”如今似乎仍被人們畫在了“哲學”的範疇。試想,若先人的“五行學說”並不止於哲學、宗教式的認識世界,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科學技術知識呢?在現代科學裡,上過中學的便知道,世界的萬物,在微觀上都是由分子、原子組成的,而大家熟識的元素周期表,便是構成世間萬物的基本原料;按不同的排列、組合方式構造了多采多姿的世界萬物。不知道是否有人想過,若在更深層的物質結構中,是否也有某一個層級,而在那個層級中看那元素周期表中的百多元素,也是由更深層次的五類元素為原料所構成?而那五種元素,卻正是我們的先人早已見證並賦予了名字:“五行”。試想一下,如果先人的“科學技術”真的達到了這一層級,那是何等微觀?豈是“現代科學”能夠比擬的呢?

在很大程度上,現今的人們在研究古文明時,總是以現代科學更先進為前提的,卻未曾預想過如果現代科技落後於古代科技的話,歷史又該如何認識呢?比如中國古代的世界觀,有一種說法是世界是漂浮於“大海”之中的,現代的眼光將其視為落後的迷信傳說。其實現代科技認識到的宇宙“真空”若對應著古人“五行”學說中構成世界的基本因素“水”,然後再看古人說的這句話:世界漂浮於水中。又將做何等感想呢?在佛教中,亦有我們的世界是浮於水中這樣的說法,所以說如果能站在特定的角度,也許所謂的科學、宗教、傳說、神話都是不同的人文環境下認識世界、表述世界的不同方式而已!只是科學是一步步探索而得,而宗教、神話卻是扶搖直上九重天。而前些時,大陸一位著名的物理學家在講解愛因斯坦的“統一場論”和霍金的“弦論”時,便引用了大量的佛學經典來解說,並提出:“科學家千辛萬苦爬到山頂時,佛學大師已經在此等候多時了!”

微觀與宏觀世界的共生

其實一談起中國的民間傳說、神話,便會有人說:人類已經登月了、宇宙飛船也飛上天了呀!月亮裡也沒有嫦娥、天上也沒有仙宮呀!當然,其他人有其他人的解釋,筆者這裡還是先用科技的角度來假說一下。首先我們假設在微觀層級上,如原子、質子的層級上存在另類的生命方式,將其定義為神仙也好、其他類型的生命也好,總之其生存的環境只能在那一層級上,便如人類只能生存在分子的世界裡一樣,而自微觀至宏觀的一切生命是一種共生的關係。也許先古的文明可以通過某種特定的方式,與微觀世界的生命進行溝通,並共同維持一個整體生存環境的和諧與穩定。當宏觀世界出現一些問題時可以在微觀世界的層面上幫助解決,而宏觀世界的發展又是微觀世界存在與發展的輔助,試想一下如果真的曾經或是未來出現如此的生命鏈體系,那與我們現今認識身邊這個單一層級的世界存在方式又有何區別呢?

若這樣的假設可以成立,那以我們熟知的“封神演義”、“黃帝戰蚩尤”等神話故事為例,也許是當時不同的部落與不同的微觀世界不同的共生關係,而當我們這裡的部落間,或者是不同的文明之間發生衝突時,最終導致微觀世界生命的參與。“嫦娥”是不是建造那個月亮為世人照明的微觀世界生命族群的一個代稱?所謂的“天宮”正是微觀世界生存環境的描述,這樣說是否能夠合了現代科學思路呢?

再者,我們總是習慣的以為前輩先人與我們一樣,將抬頭看到的那片藍叫做“天”、將腳下踩著的這片土叫做“地”。可曾想過,如果在先古文明中,那包括了無數繁星的“銀河”真的只是某種概念上的“一條河”,而那河岸之外方是相應概念上的“大地”;也許在先古文明之中,真的見證了那片“大地”之上的諸般“文明”,千百年來傳頌至今的無數“傳說、神話”卻是指的是那片“大地”之上真實的歷史。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是否會覺得有那麼一絲絲的慚愧?

眼見為憑的誤區

當然,這些觀點如今只能歸入到假設之中,但即使是現代科學的發展與進步,不也是由無數的假設、猜想甚至是幻想開始的嗎?而在中國五千年浩如煙海的各類典籍之中,又隱藏了多少現代科學無法解釋的謎團?只是因為如今的我們固執認為先人與我輩今人一樣,如井底之蛙般觀讀世界。或許先古之人早已具備更為發達之技,千古傳承的那種種傳說與神話,實為先古之人將其時所歷之事,微觀宏觀之因果以精練之言記之,以為傳承。卻未料及後人竟然只承其表而未承就其內涵,更將先輩一體傳承的諸般文明硬是骨肉分離,只重視那些有實物記載、有佐證可尋的浮華,而將原本一體流傳下來的微觀記載、無跡可覓的珍寶視若浮塵。想那些在民間口傳心授的歷史故事,哪一件不是如此?只不過流傳至今,我們恰恰應了那句成語:買櫝還珠。

相信,依靠現代科技生存的我們,無論如何“自命不凡”的嘲笑先人“愚昧無知”,都無法掩蓋先古文明的璀璨之光。相信,終有一日,便是普通的你我也能如不少的專家學者一樣驚嘆:史書的記載是真實的!那些傳說與神話是真實的!只是我們把真實的歷史當成了傳說與神話!

【新紀元週刊】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