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新聞網2012年06月08日】
地球的變化(三) - Zeta極移
前言
在文章《太陽系的變化(二)-百年歷史》中,我們了解到了地球、太陽系其它行星都在經歷著巨大變化,這一切並不是太陽造成的,而且太陽本身也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異常。那麼,這會是ZetaTalk(齊塔人之聲)提及的X行星造成的嗎?Zeta的極移會發生嗎?本篇文章就這個問題進行探討,對Zeta提到的幾個變化特徵進行分析。
目錄
1、Zeta的X行星
2、Zeta的極移
3、Zeta的極移引發的災難
4、Zeta的X行星引起的變化-討論
5、小結
6、對Nancy Lieder的質疑
正文
1、Zeta的X行星
(1) 關於Zeta的X行星路徑圖請見:http://poleshift.ning.com/profiles/blogs/planet-x-path (planet-x-path )
(2) 關於反駁ZetaTalk的文章請見:http://www.2012hoax.org/planet-x (Nancy Lieder's "Planet X" does not exist)
Zetas(齊塔人)是一類遠古外星人,ZetaTalk(齊塔人之聲)是關於Zetas資訊的官方媒介。
“我們齊塔人,比人類進化得更多,知識更淵博” (GLP Live, 2010/01/16)
“我們在第四密度,在這裡幫助屬於第三密度的地球進行轉變。” (GLP Live, 2010/03/20)
“所有的第三密度的文化都著等同於錢的某種東西,但我們的文化已進入了第四密度“為他人服務”的境界了,所以我們不需要這些東西。” (GLP Live, 2009/12/19)
ZetaTalk稱,X行星的直徑是地球的4倍,質量是地球的23倍,重力約是地球的1.5倍[01]。
經計算可知,X行星的體積約是地球的64倍,密度大約只有地球的1/3 [02]。
“孿生太陽(the Sun's binary twin),即一個未被點亮的太陽,大約是太陽到冥王星之間距離的18.74倍。它在X行星出現,並沿拋物線穿過太陽系的方向上。”(GLP Live, 2010/01/30)
“若干世紀以前,X行星在它的兩個焦點(太陽和孿生太陽)間的中點處(mid-point)開始飛馳,離我們大概是18.74個太陽到冥王星(Pluto)的距離。直至2003年初以很高的速度衝進太陽系。因排斥力的作用,它才又慢慢圍繞太陽運行了。”(GLP Live, 2010/02/13)
“行星x在2003年進入了內太陽系。” (Newsletter 166, 2010/01/03)
“X行星的直徑是地球或者金星的4倍大,目前大致在金星距離地球那麼遠的位置上。”(GLP Live 2010/03/13)
“X行星每3657年過境一次。” (GLP Live 2010/03/13)
2、Zeta的極移
ZetaTalk(齊塔人之聲)認為X行星(Planet X)會引起地球極移,並給出了X行星在2001年6月時的天文坐標(astronomical coordinate) [03],聲稱2003年3月就變得肉眼可見[04]。極移的最初時間是2003年,後來改為2010年。現今許多人認為Zeta的極移實際上是指2012年。
“NASA對於極移的時間是沒有線索的。他們不斷地盡力估算X行星的軌道以及速度,但每次都完全弄錯了。唯一能做出正確預測的人是我們(齊塔人)自己。”(GLP Live 20100130)
“在1995年,南希.耐得就收到了來自齊塔(Zeta)網狀星系的訊息,是關於一個物體會穿過我們的太陽系,引起極移,並且導致人類的毀滅。最初的毀滅日期是在2003年。2003年到來又逝去後,齊塔人的訊息又得到了重新解釋,揭示說2010年,而非2003年將標誌著我們稱為地球的生命的終結。” (Newsletter 166, 2010/01/03)
“直到最後幾周顯露出來才能知曉日期的,沒有確定的極移日期。” (GLP Live 20100313)
ZetaTalk認為X行星是高磁性(highly magnetic)的,與引力相比,磁力是個更大的影響因素[02]。ZetaTalk認為X行星通過其磁場對地球磁場的影響而引起地極極移[05]。
“最後幾周的近距離接觸中,地球被一個強大的磁場抓住,自轉減慢並停止下來,地球被X行星牽拉得更加近,它們之間的距離幾乎是3000萬英裡。” (GLP Live 2010/05/29)
“兩者(X行星和地球)磁場的相互衝突和融合對於地球而言意味著現在地球不僅僅有著一條轉矩和一個抖動,X行星會對附近形成欺壓,並最終取代太陽的影響力。它會取代太陽磁場的主導地位,再加上增加270度的滾動,就會將自己的北極直接指向地球,並導致極移開始。” (Newsletter 169, 2010/01/24)
“極移過後,地球的磁極點和地理極點與過去相比只會有很小的不同,因為未來地球將會有比今天更強的地軸傾斜度。” (GLP Live 20100522)
“X行星的居民不會經歷由於過境地球造成的任何的動盪。X行星是欺壓性的磁體,而地球是其路邊的一個廢棄物而已。” (GLP Live 20100130)
3、Zeta的極移引發的災難
“在極移後的兩年之類,海洋將會上漲到大約比今天的海平面高675英尺(約200米)。” (GLP Live 20100313)
“我提供了一份(當前世界地圖的)675英尺等高線圖以及一份顯現於極移後的新地圖作為直觀的指導。” (Newsletter, 2010/03/06)
“極移的時刻會見證全球所有的地方參與了9級的地震,以及與今日人類所經歷的颶風相同力度的颶風暴。所有的海岸都要經歷海潮潑濺沖刷。” (GLP Live 2010/03/06)
“由於地震範圍是全球性的,地震是裡氏15級。地震震級不僅僅按照搖動的力度來衡量的,而且是按照所影響的地區來衡量的。然而,用實際的術語來說,震級對於特定的地區等於9級。” (GLP Live 20100313)
“在極移期間,X行星離地球僅1400萬英裡,其尾部就會拍打地球,落下冰雹般物體和紅塵。” (GLP Live 20100102)
“極移後,地球將會經歷火山灰陰霾,我們說過這將持續25年並逐年減弱。” (GLP Live 20100327)
4、Zeta的X行星引起的變化-討論
在開始探討之前,先了解一些數據(以下均是大約數字):
X行星與地球比較:直徑4倍,體積64倍,質量23倍 [01]
海王星與地球比較:直徑4倍,體積58倍,質量17倍 [06]
土星與地球的比較:直徑9倍,體積764倍,質量95倍 [07]
木星與地球的比較:直徑11倍,體積1321倍,質量317倍 [08]
太陽與地球的比較:直徑109倍,體積130萬倍,質量33萬倍 [09]
經計算可知:
土星與X行星比較:直徑2倍,體積12倍,質量4倍
木星與X行星比較:直徑4倍,體積21倍,質量14倍
太陽與X行星比較:直徑27倍,體積2萬倍,質量1.4萬倍
從以上數據可看出,X行星大小與海王星差不多,直徑和質量都比土星、木星小,與太陽比更小。
下面就Zeta的一些觀點,進行討論。[註:關於X行星存在與否,本文不作討論,僅就ZetaTalk的一些觀點進行探討,從側面分析一下ZetaTalk言論的可能性。]
(1) 太陽的迷惑 (Solar Confusion)
“早在2002年的上一次太陽大爆發之時,他們(NASA)就宣布這一次的太陽周期會更加猛烈。隨後由於X行星開始把自己的南極指向太陽,使太陽黑子的活動趨於平靜,因為它的南極是磁子的吸入口(磁子從本質上將就是磁性的),太陽進入了沉睡期。一個接近260天的記錄裡沒有太陽黑子活動。”(Newsletter 189, 2010/06/13)
“過去兩年裡,太陽黑子的大部分已經不見了。它們的消失無蹤是將近100年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甚至使按季節觀察太陽的觀察者大為震驚。”(Newsletter 192, 2010/07/04)
“我們說過,太陽黑子就是磁風暴,X行星的S極是磁子的吸入口,因此當X行星的S極正對太陽時,它將對太陽產生顯著的影響。這就是本太陽周期內黑子稀少的原因。” (GLP Live 2010/04/24)
在《太陽的變化》和《變化的趨勢》兩篇文章中我們了解到“2007年,本來預計會達到11年太陽活動周期的谷底,但這個周期末期延長了15個月以上。2008-2009年,創造了太空時代的記錄:低黑子數、弱太陽風、低太陽輻射,超過2年沒有明顯的太陽耀斑。使得對第24太陽周期(Cycle 24)的預測也被迫延後,太陽活動峰(Solar maximum)預計2013年到來。”這就是Zeta所提及的沉睡期。那麼X行星有多大能耐能使太陽活動平靜呢?我們先看一下對比。太陽黑子往往以群組的方式出現,已觀測到的最大的太陽黑子直徑可達地球直徑的20倍[10]。X行星直徑是地球的4倍,為最大黑子的五分之一。太陽的體積是X行星的2萬倍,質量是X行星的1.4萬倍。你覺得有多大可能X行星會使黑子或黑子群的活動趨於平靜呢?又有多大可能對太陽產生顯著影響呢?
“NASA一直把太陽當做由X行星引起的地球變化的主要藉口。該藉口已經被策劃了幾十年,甚至在目前的太陽活動周期開始之前的2000年,美國航空航天局就宣布這次太陽活動周期將是人類記憶中最劇烈的一次。起初,預計太陽最大爆發會在2011年到來,但又合宜地移至了2012年,以配合記錄洪水的書籍和兜售末日日期的2012電影。然而,太陽拒絕合作。太陽黑子是幾乎不存在的,太陽日冕物質拋射(CME)也微乎其微。然而,美國宇航局按照計劃編造出了恐慌的故事,聲明如果太陽不守規矩,美國的基礎設施可能發生事故。但是太陽繼續沉睡。美國宇航局沮喪不已,現在被迫承認太陽睡著了。”(Newsletter 195, 2010/07/25)
在2000年,不止是NASA,包括其它研究機構,如果是根據1750-2000年的太陽黑子活動周期(11年)規律來做預測,都會得出第24太陽活動周期可能在2011年達到高峰的結論。但是本來2007年就該達到第23太陽活動周期的谷底,但這個周期末期延長了15個月以上(這是前所未有的情況),所以預測高峰也需要相應延長,合情合理。另外,NASA預測的活動高峰是在2013年5月左右(見《太陽的變化》),而不是2012年。你覺得NASA是為了配合2012才推移預測的嗎?Zeta將X行星引起極移的時間由2003年“合宜”地移到2010年又如何解釋呢?Zeta說是當時是為了測試政府而說的善意的謊言,你信嗎?你覺得“比人類進化得多,知識更淵博”的外星智慧,有必要通過謊言來測試政府嗎?Zeta的極移是否是另一個善意的謊言呢?
(2) 北磁極遷移 (N Pole Migrating)
“由於遭受了X行星北極的壓力,地球的磁氣圈(magnetosphere)在彎曲,將北磁極推向西伯利亞。”(Newsletter 169, 2010/01/24)
“磁場的合併在2009年發生過,地球的南極不時地丟失,同時,地球北極的磁極卻在移動!”(Newsletter 169, 2010/01/24)
在《地球的變化(二)-地球磁場》中我們了解到“從1831年初次發現北磁極(NMP)位置到2001年的最新測定,在整個20世紀裡,北磁極朝西伯利亞方向移動了1100公裡。從1970年左右開始,北磁極移動速度加快,現在超過了40公裡/年,以目前的速度和方向,約在50年內就會移動到西伯利亞。”1904-2001年的北磁極就一直就是朝向西伯利亞移動的。而齊塔人之聲稱X行星在2003年才開始進入太陽系。你認為是X行星將北磁極推向西伯利亞的嗎?
Zeta關於X行星引起的變化還有很多,本文就不作探討了,列舉一些請自行分析。
(3) 地球抖動 (Earth Wobble)
“地球的抖動從2004年X行星靠近的時候就開始了,現在持續變得越來越猛烈了。地球每天自傳時其北極被推離,並把自己的北極朝向了太陽和鄰近的X行星。” (Newsletter 173, 2010/02/21)
“太陽是主導性磁場,其北極點指向地球。X行星是另一個主導性磁場,將把其北極指向地球。可憐的地球每天擺動著自己的北極和南極點,將之展現在太陽和X行星面前,試圖取悅兩位‘主人’。” (Newsletter 183, 2010/05/02)
(4) 磁氣圈變化 (Magnetosphere Changing)
“X行星正在扭曲地球的磁氣圈,不時地使地球南極逃遁,或者用一陣磁子猛烈轟擊地球。”(Newsletter 173, 2010/02/21)
“磁氣圈顯示了地球南極磁場丟失情況;或者來自X行星北極磁場方向的磁粒子(磁子)衝擊的跡象;還有磁子流往錯誤的方向移動造成的扭曲。” (Newsletter 181, 2010/04/18)
(5) 月球軌道 (Moon Orbit)
“過去已經注意到了這點,2005年的時候,月球的軌道明顯傾斜了。”(Newsletter 186, 2010/05/23)
“自從X行星來到內太陽系中,開始離開太陽向外圍逝去,月球已經極度傾斜了。月球為了避開圍繞著地球中間和黃道處擁擠的粒子磁場,軌道已經傾斜了。”(Newsletter 186, 2010/07/11)
(6) 地球公轉 (Earth's Revolution)
“地球於2003年末就在其公轉軌道上停止不動了。”(GLP Live 2010/02/27)
5、小結
Zeta對極移的描述可以說很細緻,其主要論調就是X行星闖入太陽系,由於磁場很強,因而對太陽、地球都有很大影響。翻來覆去,基本上都是用磁力來解釋各種變化。齊塔人(Zeta)自稱比人類進化得更多,知識更淵博。但其對地球磁極移動及太陽活動低谷的分析,卻讓人大跌眼鏡。對NASA抨擊不斷,似乎有很深的敵意,其言論倒像一個熱血青年,而有失外星智慧的“科學性”。Zeta聲稱X行星2003年才闖入太陽系,從《地球的變化(一) -自然災害》中我們了解到,地球從20世紀70年代起,各種自然災害的趨勢快速增加了,X行星究竟對這趨勢影響了多少?而且從《太陽系的變化》中,我們了解到,太陽系其它行星在20世紀70-90年代也在經歷著非常大的變化。這說明在X行星闖入太陽系之前,地球和其它行星就已經在發生著重大變化了,一定有更深刻的因素在影響。地球、太陽、太陽系所有行星都有著巨大變化,這遠非一個X行星、Y行星能解釋得了的。
6、對Nancy Lieder的質疑
Nancy Lieder是Zeta資訊的通靈者。對Nancy Lieder的質疑已經有很多文章,例如《Nancy Lieder's "Planet X" does not exist》等,下面僅作一些小結。
Nancy Lieder的X星
最早認為是彗星,後來改為行星(Nibiru)。詳見《Nancy Lieder's "Planet X" does not exist》。
Nancy Lieder對X行星軌道及太陽黑暗伴星的解釋
黑暗伴星的概念最早在1983年就在《Nature》上提出了,另外有抄襲Andy Lloyd黑暗伴星理論的嫌疑。詳見《太陽系的變化-黑暗伴星》。
Nancy Lieder對地球自然災害及地磁活動的解釋
認為是X行星的強磁場導致,但是她對北磁極移動的解釋明顯是錯誤的。另外,地球的變化在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加快了,而X行星在2003年才剛進入太陽系。因此,地球變化的加快一定有更深刻的原因,所謂的X行星可能會影響這種變化,但絕非是主要原因。詳見《地球的變化(一)-自然災害》、《地球的變化(二)-地球磁場》。
Nancy Lieder與NASA
Nancy Lieder對NASA的言論強烈否定,看不到NASA也有其合理的一面。NASA是基於歷史規律推測第24太陽活動高峰的到來時間,因太陽出現了有記錄以來的太陽活動異常,因而預測相應推遲,屬於合情合理。另外,Nancy Lieder對北磁極移動的錯誤解釋,對於一個極其先進的外星智慧來說,似乎是不應該犯的低級錯誤。據此,有理由懷疑Nancy Lieder的動機以及其它資訊的真實性。詳見《太陽的變化-太陽風暴》。
Nancy Lieder對太陽系星際氣候的解釋
未對太陽系星際氣候未做出合理解釋,很顯然X行星不可能導致所有行星氣候的巨大變化,一定有更深刻的原因。詳見《太陽系的變化-星際氣候》。
Nancy Lieder對密度升級的解說
與《一的法則》中RA對地球密度升級的解釋非常類似,只是發生時間兩者差異很大(Zetas:極移之後約100年;RA:約2011年) ,不排除Nancy Lieder(1995年開始)有抄襲《一的法則》(1981-1984年)的嫌疑。詳見《人的變化-通靈資訊》。另外一點不同是,認為升級之後地球上的第4密度人全部變為與混血人(地球人與Zetas),眾多資訊表明地球人類來源並不同,為甚麼都要成為與Zetas混血的人呢?因此Zetas很可能是個負面實體,有著很強的目的性。
Nancy Lieder的通靈
真正的通靈,對管道(作為通道的人)的身體狀態有一定要求,而且通靈不能太頻繁,以免能量透支。例如Edgar Cayce因過於頻繁而身體不支去世,Carla因能量消耗較大而減少每月通靈次數,而Nancy Lieder以老弱病體竟然每周通靈那麼多信息,因而有理由懷疑她的信息來源。詳見《人的變化-通靈資訊》。
總之,Nancy Lieder的通靈狀態值得懷疑,其通靈信息的可靠性存在很大問題。另外,如果其信息來源均出自與Zetas的通靈,那麼,Zetas極可能是個負面實體,潛藏著很深的目的。
[References]
[01] Planet X Gravity
http://www.zetatalk.com/theword/tworx557.htm
[02] Nancy Lieder's "Planet X" does not exist
http://www.2012hoax.org/planet-x
[03] Planet X: VIEWING
http://www.zetatalk.com/usenet/use00815.htm
[04] Pole Shift in 2003 Date
http://www.zetatalk.com/index/psdate.htm
[05] The Magnetic Dance Between Earth and Planet X
http://www.zetatalk.com/index/blog0913.htm
[06] Neptune/Earth Comparison
http://nssdc.gsfc.nasa.gov/planetary/factsheet/neptunefact.html
[07] Saturn/Earth Comparison
http://nssdc.gsfc.nasa.gov/planetary/factsheet/saturnfact.html
[08] Jupiter/Earth Comparison
http://nssdc.gsfc.nasa.gov/planetary/factsheet/jupiterfact.html
[09] Sun/Earth Comparison
http://nssdc.gsfc.nasa.gov/planetary/factsheet/sunfact.html
[10] Earth-Directed Sunspot Now Size of 20 Earths
http://www.nasa.gov/vision/universe/solarsystem/0723sunspot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