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新聞網2012年04月16日】
月亮的太空景相(圖片來自NASA)
長期以來,人類都在思索月球來源於哪裡,最新研究發現,月球並不是像此前科學家所說的起源於一個天體與地球相撞而產生,月球完全來自於地球。
研究證明 月球來自於地球
據芝加哥大學網站報導,近期對上世紀70年代阿波羅計劃期間收集的月球土壤樣本進行的最新分析顯示,目前被主流科學界所接受的有關月球可能起源於45億年前一顆火星大小的天體和地球相撞的理論可能是錯誤的。根據此前的大撞擊理論,科學家認為,月球起源於地球和另一顆火星大小的,被稱之為“忒伊亞”的星球相撞而產生的。
然而近期由芝加哥大學地球物理系的一個研究小組共同發表的一份論文對這一主流理論進行了挑戰。此項研究對比了月球,地球和隕星體中的鈦含量。他們發現月球的物質組成應當僅僅源自地球。
這項研究論文由美國芝加哥大學張軍軍(音譯)和合著作者發表在3月25日出版的《自然地球科學》期刊上。
最新研究表示,月亮完全來自於地球。圖為:阿波羅11號登月,阿姆斯壯在月球上工作。(圖片來自NASA)
月球和地球的鈦同位素特徵嚴格相符
芝加哥大學地球物理學副教授尼古拉.道菲斯(Nicolas Dauphas)是上述論文的合著者。他解釋說:“如果月球果真是由兩顆天體相互撞擊而形成的,那麼就像人的遺傳一樣,它的物質組成中就應當包含有來自兩顆星球的物質,大約各自占據一半的比重。但是我們分析的結果顯示,月球和地球之間在化學成分上幾乎沒有差異。這就說明月球是一個只有單個母體的後代,至少我們目前是這樣認為。”
研究小組基於鈦同位素分析進行了相關研究,所謂同位素是指質子數相同,但是原子核中的中子數量存在差異的原子。之所以選取鈦元素作為此項研究的對像,是因為這一元素非常耐高溫。這就意味著當遭受極端高溫環境時,它仍將傾向於保持固態或熔融狀態,而不會變成氣體形態逃逸。
道菲斯說:“當我們對不同的行星和隕星體進行考察時,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同位素特徵。這就像是它們各自不同的DNA。”隕星是墜落地球的小行星碎片,其中鈦同位素的特徵和地球相比存在很大的差異。而對月球和地球的鈦同位素特徵分析的結果顯示,月球和地球相比嚴格相符。
張軍軍說:“我們一直認為月球有兩個母體,但是當我們對其化學成分進行分析時卻發現,看起來它只有一個母體。”
史前文明學說認為 上一次人類文明製造並發射了月球
上述研究結果與史前文化的學說相符。一些科學家認為,人類的發展是有規律的,人類文明也不是存在一次,而是多次毀滅後重新發展起來的。
源於中國修煉界的學說認為,地球上存在著多次文明,每當人類發展到一定階段,當道德極端敗壞的時候人類文明會滅亡,並重新開始新的文明發展。而我們目前看到的月亮,是上一次人類文明時期人類發射上天空的,其目的是用來為人類照明,月球中間是中空的。
實驗證明月球中空
令人驚奇的是,對月球的一些科學實驗也表明,月球是中空的。
地震學家通常用地震波研究地球內部的性質。同樣地,“月震波”被科學家用來研究月球內部的性質。
美國中部標準時間1969年11月20日4點15分,阿波羅12號的太空人用登月倉的上升段撞擊了月球表面,隨即發生了月震。
地震研究所的負責人莫裡斯.雲克在當天下午的電視新聞節目中傳達這個令人吃驚的事實時說:“要直觀地描述一下這種震動的話,就像敲響了教堂的大鐘。震波只是從震中向月球表層四周傳播,而沒有向月球內部傳播,就像在一個完全中空的金屬球體上發生的。”在地球上這種現像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這充分證明月球內部是空的,表面是一層殼。
在阿波羅12號造成“奇蹟”後,阿波羅13號的太空人用無線電遙控飛船的第三級火箭使它撞擊月面,地點選在距阿波羅12號的太空人設置的地震儀87英裡的地方。月震持續3小時20分鐘後才逐漸結束,月震深度達22英裡至25英裡。科學家知道,只有中空的球體才會發生這種形式的振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