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億個綠色行動! 全球行動拯救地球

【正見新聞網2012年04月22日】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與污染也日益嚴重,為了拯救地球、拯救人類。在第42屆“世界地球日”之際(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官方網絡發起主題為“全球動起來了”“Mobilize the Earth”,拯救地球刻不容緩的行動!

“世界地球日”官方網絡發表聲明,在全球經濟衰退的威脅下,環境議題似乎被放到了次要的位置,然而地球面臨的威脅卻不會因人類的忽視而和緩。只要持續排放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溫室氣體至空氣中,氣候變遷就會持續惡化,而河流、小溪、湖泊及海洋也都跟空氣一樣持續地被污染。而巨大的環境破壞事件,如油管破裂,原油泄漏或是另一座煤礦的開採如此頻繁地發生,社會已對這些消息麻木了。

“為了對抗這個狀況,保護環境,現在是動員全球,同聲發出訊息的時候了!”地球日網絡表示,各國國家領袖應該從現在起,就將綠色經濟視為未來的經濟模式,並將人類帶往持續發展的道路。

十億個綠色行動!

地球日網絡表示,正致力於推廣環境議題,喚醒人類對森林砍伐造成日漸嚴重的環境破壞有所覺悟,今年目標是要在2012年6月,聯合國永續發展大會(Rio+20)舉行前,註冊十億個“綠色行動”。

10億綠色行動的重點是“再生能源普及計劃”。地球日網絡表示,目前缺乏一個可以確保未來永續發展的全面跨國性計劃,因此,個人、組織與企業必須擁抱對環境友善的生活型態,藉由各界的通力合作,來要求各國的首腦們對於未來的永續發展做出行動。

“再生能源普及計劃”的目的是希望藉由推廣使用提升能源效率與再生能源等技術,讓這些利害關係人直接動起來,以減少全球的碳排放量。目前地球日網絡,與Applied Solutions, LCLEI, 以及 Native Energy等組織合作,共同承諾要與25,000個人,10家企業,5個地方政府一起擁抱再生能源,減少碳足跡。透過這樣的通力合作,預計將可減少超過1百萬磅的碳排放量。

科技的迅猛發展導致環境嚴重污染

地球日網站表示,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尤其是近幾十年來採礦業、農業、交通運輸業、旅遊業、化工、漁業等的飛速發展,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力幾乎達到了歷史的最高點,導致人類賴以生存的空氣、淡水、土壤、海洋全部嚴重污染。

1. 大氣污染

大氣污染源可分為自然的和人為的兩大類。自然污染源是由於自然原因(如火山爆發,森林火災等)而形成,人為污染源是由於人們從事生產和生活活動而形成。人為污染源會排放出很多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烴類(碳氫化合物)、鉛化合物、氟利昂及飛塵。

同時由於人類對森林、草原、濕地等大量破壞,導致植物對大氣污染物的淨化能力降低,致使酸雨、北極煙霞、全球黯化、全球暖化、蚱蜢效應、臭氧層空洞、懸浮粒子、氣溶膠等各種社會問題,導致北極冰雪開始融化、海岸線升高、土地污染(如酸雨)、呼吸道疾病增多等各種危害。

2. 水污染

乾淨清澈的河水,常常會因為颱風、土石流或是大雨將垃圾、沙泥等沖入河裡而污染水源。不過,最主要的水污染原因,還是家庭、工業排放出來的污、廢水,農、畜業所產生的污水和垃圾滲出的污水,施過肥、噴洒過農藥的土地經雨水沖刷而污染水源,以及養魚業、船隻、油外泄、富營養化、 海洋廢棄物等。

同時,人類對植被的人為破壞,及大建水壩等都會大大降低水源的自動淨化能力。如同人類正常的活動,水通過自己的循環系統就可以達到淨化的目的;然而由於人類大量的破壞植被,大建水壩,土壤的嚴重污染及廢水的直接排放,遠遠超出水的循環系統的負荷。

水污染造成危害是嚴重的,輕者中毒,重者則可以毀滅人類。如我們常見藉著飲用水傳播的疾病有:霍亂、傷寒和痢疾等。著名的鎘米污染事件,也是因為灌溉稻田的水源所致。而有的污染物可以在魚類等水產品中累積,人類吃後會在人體累積,最後可能使人類變異、不育等,嚴重者導致人類滅亡。

3. 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是指由於具有生理毒性的物質或過量的植物營養元素進入土壤而導致土壤性質惡化和植物生理功能失調的現象。土壤處於陸地生態系統中的無機界和生物界的中心,不僅在本系統內進行著能量和物質的循環,而且與水域、大氣和生物之間也不斷進行物質交換,一旦發生污染,三者之間就會有污染物質的相互傳遞。

被病原體污染的土壤能傳播傷寒、副傷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傳染病。這些傳染病的病原體隨病人和帶菌者的糞便以及他們的衣物、器皿的洗滌污水污染土壤。通過雨水的沖刷和滲透,病原體又被帶進地面水或地下水中,進而引起這些疾病的水型暴發流行。

土壤的污染主要來源於工業污水、生活污水、化肥、農藥、工業廢物和城市垃圾(塑料薄膜、塑膠袋造成農田“白色污染”)、大氣污染。

輻射污染等

輻射污染已成為近幾十年來日趨嚴重的問題。輻射污染主要包括電磁輻射污染和核輻射污染。

電磁輻射主要是廣播、電視發射設備;通信雷達及導航發射設備通信,包括短波發射台、微波通信站、地面衛星通信站、移動通信站;及工業、科研、醫療高頻設備等。

核輻射污染主要是核工業中會產生放射性廢棄物、廢水、廢氣等污染物,典型污染案例如車諾比事件和2011年3月由於關東大地震引起的日本福島第一、二核電廠事故;核武試驗時,放射性物質會擴散到大氣中,形成放射性粉塵。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國於1945年8月6日上午8時15分(日本時間)在日本廣島市實施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場核武器空襲行動,爆炸中心的溫度,達到了3,000-4,000℃之高。爆心附近的房屋瓦片等紛紛“起泡”,木質房屋達到著火點自動自燃,包括廣島城在內的許多建築無一倖免。原子彈爆炸後造成廣島市十幾萬居民死亡,都市遭到毀滅性打擊。

1945年8月9日日本當地時間上午11時02分,美國在長崎市投下了第二顆原子彈,造成長崎市24萬人口中約14.9萬人死亡,而建築物大約36%受到全面燒毀或破壞。

保護環境 “世界地球日”誕生

1970年4月22日,全美國有上萬所中小學,兩千所高等院校和兩千個社區及各大團體共計兩千多萬人走上街頭。人們高舉著受污染的地球模型、巨畫、圖表,高喊著保護環境的口號,舉行遊行、集會和演講,呼籲政府採取措施保護環境。這次規模盛大的活動,震撼朝野,促使美國迅速通過了清潔空氣法案、清潔水法案、瀕危物種法案,以及海洋哺乳動物保護法,並且促成美國環保署的設立。該次運動也就成為第一個“世界地球日”的誕生。

1990年4月22日全世界有來自140多個國家的逾2億人參與了地球日的活動。從此世界地球日成為全球性的環境保護運動。

2009年4月22日,第63屆聯合國大會一致通過決議,決定將今後每年的4月22日定為“世界地球日”。

決議說,地球及其生態系統是人類的家園,人類今後和未來要在經濟、社會和環境三方面的需求之間實現平衡,必須與自然界和地球和諧共處。決議呼籲各國政府、國際和地區組織、社會團體以及非政府組織等有關各方以適當的方式慶祝“世界地球日”,提高人類對保護地球及其生態環境的意識。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