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礬白糖醬油勾兌假蜂蜜 內行人難辨真假

【正見新聞網2012年06月02日】

近日,中國國內多地曝出“假蜂蜜”事件,不法商販用明礬、白糖和醬油勾兌“蜂蜜”,並拿到市場上銷售。這是真的嗎?

29日,記者買來材料,根據網友提供的辦法和步驟,8分鐘時間就勾兌出了一斤“蜂蜜”,這斤“蜂蜜”居然讓賣蜂蜜的專業人士也真假難辨。

專業人士爆料價格過低,成分肯定不純明礬、白砂糖可勾兌出蜂蜜

記者隨後走訪了青年南路、文化路附近的兩個市場發現,有四五家零售蜂蜜的攤主都自稱是蜂農,所賣蜂蜜的價格在10-18元之間不等。

“價格過低的蜂蜜質量難以保障。”煙臺一家蜂蜜專賣店負責人告訴記者,市場上洋槐蜜、棗花蜜等稀有蜜種價格多在一斤25元以上,街頭上的洋槐蜜價格較低的話肯定不純。

業內人士也透露,像一些價格較低的蜂蜜有的是果葡糖漿、蔗糖水等轉化糖,有的甚至沒有蜂蜜成分,是用其他不含糖的東西勾兌出來的,“像最近爆出的明礬、白砂糖等勾兌出蜂蜜那樣。”

左上為1號杯、左下為2號杯,右下為3號杯、右上為4號杯,兩個小瓶為店內蜂蜜樣品。

實驗熬制“蜂蜜”只需8分鐘1斤的成本僅有4.75元錢

用明礬、白砂糖等材料真的能勾兌出“蜂蜜”嗎?29日,記者從超市和藥房購買了材料,進行實驗。記者將一份純蜂蜜倒入1號杯,以便與熬制完的蜂蜜形成對比。

下午1點10分,實驗開始。記者先往鍋裡加入400ml清水,加熱至沸騰,然後加入400g白砂糖,攪拌使其完全溶解並沸騰,這時水的顏色漸漸泛黃。

5分後,往鍋裡加入15g有增稠作用的明礬,隨著明礬融化,鍋裡的糖水顯得稍微有點粘稠。1分鐘後,鍋裡的液體產生了大量的白色泡沫,並飄出一股如蜂蜜一樣的甜膩氣味。記者盛出一勺放進了2號杯中。

1點17分,記者往鍋裡倒入了幾滴醬油用來調色,攪拌均勻後,盛出放入3號杯中,液體的顏色較2號杯深了很多。

1點18分,記者又往鍋裡加入一勺蜂蜜香精,沸騰後,盛出放入4號杯。

整個熬制過程用時8分鐘。記者計算了一下熬制“蜂蜜”的成本:

400g白砂糖,4元;100g明礬,1元,實驗中只用了15g,約為0.15元;一瓶醬油5.5元,只用了3滴,不到0.1元;一瓶蜂蜜香精28元,只用了一勺,按0.5元計算,熬制這份300多毫升的“蜂蜜”,約有1斤重,成本只有4.75元。

業內人士鑑定看色澤、聞氣味、觀形態記者造的“蜂蜜”讓行家也犯了難

這些勾兌出的“蜂蜜”會不會被輕易識破?下午2點多,記者帶著4個裝有不同“蜂蜜”的紙杯,來到位於煙臺一中附近的福明蜂專賣店,讓店內賣了4年蜂蜜的銷售人員幫忙辨別真假。

銷售人員拿出店內的棗花蜜、洋槐蜜樣品與杯內的液體對比,從色澤、拉絲程度來看,銷售人員並沒有分辨出孰真孰假。

她拿起杯子仔細聞了聞,驗定1號杯中是真蜂蜜,並稱2號、3號杯中的液體糖味太重,成分不純正。

但4號杯中加入蜂蜜香精的液體讓銷售人員犯了難,杯中蜂蜜有些淡淡的植物香味,她也無法驗定杯中蜂蜜是真是假。隨後,將蜂蜜滴在報紙上。她說,純正蜂蜜呈珠狀,不會滲開,結果4個杯子中的蜂蜜都沒有滲開的痕跡。

折騰了半個多小時,銷售人員拿起吸管嘗了嘗該杯中的蜂蜜,甜味很大,後味有些許澀,還是無法確定。最後,銷售人員勉強認定4號杯中的液體可能為假蜂蜜。

國內多地曝光假蜂蜜

近日,湖南、重慶等地的媒體都報導過,一些不法商販利用白砂糖加明礬、色素等材料熬制“蜂蜜”。去年下半年,湖南城口縣東安鄉村民王某購買了20斤野蜂蜜。食用時感覺味道怪異,吃了幾口便頭暈,噁心嘔吐。王某向公安機關報案。經相關部門鑑定,王某買回的蜂蜜中含白糖、明礬和香精。最終販賣假蜂蜜者落入法網。

在南京的菜場門口或是部分郊縣地區,也時常可以看到有小販挑著所謂的“野蜂蜜”叫賣,業內人士稱,這其中不乏假蜂蜜。

利用這些材料嘗試調製,勾兌出“蜂蜜”,居然讓從業4年的行業也難辨真假。業內人士說,食用過多的“明礬”蜂蜜對人體有害。如果市民擔心之前食用過勾兌蜂蜜,銀河醫藥商場的醫師董敏華提醒市民,可以通過食用以下食物將體內累積的鋁成分排出,如大蒜、綠豆、葡萄、黑木耳、豆腐、苦瓜、蘋果等。

長期食用明礬易患老年痴呆

食用明礬勾兌的蜂蜜對身體會產生什麼危害呢?

據銀河醫藥商場經理介紹,明礬,又名白礬,化學名稱叫硫酸鉀鋁,它含有鋁離子,很容易在人體中蓄積,比如在大腦、腎、肝、脾等器官。“如果在大腦中產生沉積就容易引起老年痴呆、記憶力減退、智力下降等症狀。長期攝入會影響人體對鐵、鈣等成份的吸收,導致骨質疏鬆、貧血,甚至影響神經細胞的發育。”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