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江西俄洛鄉郭崗頂遺址驚現唐代白狼國文物

【正見新聞網2012年07月21日】

中國著名佛教考古學家、龍門石窟研究所原所長說:這些陶俑栩栩如生,它們多是微笑的,有男性形像也有女性形像,都是杏仁般大眼睛,明顯受到吐蕃和唐代的藝術影響。

陶俑反映了9世紀白狼人的生活狀況,他們的髮飾有的保持著原來的狀態,有的類似吐蕃人的髮飾。

歷史上的白狼國

據《雅江縣誌》記載,東漢時,境內雅礱江以東地區為氂牛國地,雅礱江以西為白狼國地。唐代(公元667年)境內雅礱江東西地區屬吐蕃。

“白狼”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早見於漢書,起源於青海省果洛地區,而果洛在藏文中的意思,與西俄洛的“俄洛”在藏文中的意思是一樣的。大約在東漢時“白狼”向南遷移,直到巴塘縣一帶,白狼族與漢族很早就有接觸與交流,東漢使臣拜訪過他們並給他們帶去了鹽巴。白狼國王寫詩表示感謝,這首詩至今保持在後漢書中。10世紀以後白狼國不在見於史冊,他們完全融合到藏族之中。因此這批出土的白狼國文物是我們已知的關於白狼國唯一的一批文物。

近日,我省考古學家在郭崗頂有了重大發現:甘孜州雅江縣郭崗頂遺址的元代寺院窖藏中,出土了大量公元9世紀的白狼族陶俑。7月19日,我國著名佛教考古學家、龍門石窟研究所原所長溫玉成教授說,這次考古發現意義重大,是有史以來首次見到白狼族的面貌。這批出土的白狼國文物是目前已知的關於白狼國唯一一批文物,十分珍貴,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初判遺址在明初廢棄

19日,是高原花開美麗季節,73歲高齡的所長為了弄清郭崗頂遺址的文物,親自登上了海拔3850米的郭崗頂。從雅江縣城到西俄洛雖然只有63公裡,但一路泥濘,開車足足走了3個半小時。到鄉上再換乘摩托,穿過茂密的森林。快到山頂時,突然眼前一片開闊,一望無際的草原成片美麗的野花,古遺址就在山頂處。

郭崗頂遺址處在山形尤如坐落在一朵蓮花台上,面積約8000畝左右,目前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郭崗頂坐落在山坡上的廢墟建築群,其中一部分是古代寺院遺址,寺院遺址長35.4米,寬24.8米,還有一個不足100平米的主殿。

考古人員正是在主殿中心開挖發現了文物。考古現場能看見陶俑的殘片。據當地人介紹,出土陶俑的窖藏和塔基裡堆放著元代的塔形擦查,塔基面積1.5平方米。在遺址的中間部位也有30多座古建築遺址散布,在遺址東部較遠處還有遺址分布。其中有一處遺址房間內伸出的古樹直徑3米多,高15米多。

所長認為,這些樹至少500年以上,判定該遺址廢棄在元末明初時段。

“白狼”為何建寨山頂?

“豁然開朗的天地,遠遠地看到地平線上一個黑色的凸起物,走近看是一堵殘牆。再走走,又在周圍發現了四五處殘垣斷壁。有的廢墟上有枯死的大樹,要兩人才能合抱過來。他們為什麼選擇這麼高的地方建寨安家?為什麼又荒廢了?”之前,曾有學者這樣描述初見郭崗頂遺址的疑惑。

雅江縣當地考古學者說,神秘的郭崗頂始終是個謎團,“白狼”為何山頂建寨?什麼時候建成又什麼時候衰敗?歷史書籍和資料中都無答案。

當地關於郭崗頂的傳說有幾種說法。一說是原屬雲南麗江木氏土司(藏語稱“降沙盪甲波”區域),後格薩爾王征戰滅留下遺址;二說公元9世紀到11世紀西藏歷史上郎達瑪贊普滅佛後,一些高僧逃到西俄洛大興土木,講經傳法,廣招弟子,後因戰亂和一場火災使該地成為廢虛;也有猜測是具有600多年歷史的郭沙寺在遠古時代行是信奉嘎舉派寺院,後幾經搬遷改信黃教至今,是郭沙寺遠古在郭崗頂的建築遺址等。

有望弄清“白狼國”興衰

出土文物目前收藏在老郭沙寺,這些陶俑栩栩如生,它們多是微笑的,有男性形像也有女性形像,都是杏仁般大眼睛,明顯受到吐蕃和唐代的藝術影響。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一個殘缺的琉璃瓜果,考古人員分析是用來供奉佛祖的。所長判斷其為唐代文物,尤為珍貴。還有一個骨刻殘片,上面刻的是索羅亞斯德教(也稱拜火教)的神鳥,該鳥形像的文物在青海都蘭古墓曾出土,並確定其為唐代文物。這種神鳥的形像是被佛教吸收兼容的,所以會在這裡出現。

根據郭崗頂遺址的發現以及出土文物的研究,溫教授說:“這裡應是古代白狼族一個重要的居住地,吐蕃滅掉白狼國(白蘭)以後,白狼族經歷了吐蕃化的過程,陶俑反映了9世紀白狼人的生活狀況,他們的髮飾有的保持著原來的狀態,有的類似吐蕃人的髮飾,從一件佛教護法神像上看他們剛剛接受佛教。”他認為,這些文物意義重大,或將幫助歷史和考古人員弄清神秘“白狼國”的興衰。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