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觀寶島山河

【正見新聞網2013年06月18日】

齊柏林-大霸尖山+雪山主峰+聖稜線。(國立台灣博物館)

“鏡觀寶島山‧河~攝影家眼裡的台灣大地”特展即日起至11月24日於國立台灣博物館展出,台博館館長陳濟民於3日記者會中表示,攝影是歷史記憶,也是重要的文化資產,這次展覽不僅精選展出台灣山水的雄渾壯闊,也展出台灣細緻的風土民情。


洪世聰-頭前溪出海口黃昏。

策展人台灣攝影博物館文化學會理事長莊靈表示,從幾位前輩攝影家的作品中,可窺見光復初期台灣的不同風貌,也可看到攝影師們各自從生態、風景、甚至純藝術的不同背景和角度出發的精彩傑作。


阮榮助-白楊金礦山脈朝東北山脊。

國立台灣博物館與台灣攝影博物館文化學會聯合主辦的特展,記者會現場攝影家們齊聚,高齡91歲的前輩攝影家李鳴雕、81歲的余如季等人均親自出席。特展總計展出94幅,其中69張作品為第一次對外展出。包括前輩攝影家方慶綿、陳耿彬、李鳴雕、蔡高明、余如季、阮榮助等人所拍攝到光復前後的玉山和淡水河。還有當代攝影家董敏、莊靈、莊明景、徐仁修、陳敏明、陳加盛、洪世聰、齊柏林等共計15位攝影家的作品。


陳敏明-玉山群峰。

方慶綿曾登台灣最高峰玉山超過四千次,開創台灣早期山嶽攝影先河,這次並同展出三張4x5玻璃底片;陳敏明作品為雪霸連峰航拍,他持70MM底片相機搭乘直升機至海平面高度約2,500~3,000公尺進行高空攝影。董敏則為了拍攝合歡山環景,當時74歲仍以粗繩捆住腰部,置身於鐵塔天線上進行拍攝,都讓特展的攝影作品令人讚嘆驚艷。


莊明景-立霧溪-大理石。

莊明景-立霧溪-3穿流大理石。

莊明景-玉山西向迎黃昏。

該展還特別展出1871年英國攝影家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到台灣時,用玻璃版底片記錄下的南台灣月世界、荖濃溪及平埔族人等地形、地貌與人文風土。


董敏-合歡山環景

董敏是已故甲骨文研究大師董作賓之子,曾替故宮博物院進行文物攝影50餘年,中興大學森林系畢業的他和記者分享自然的珍貴,現代人在都市生活最大問題是躁鬱,平日到公園接近樹、噴泉;假日可以到森林進入100公尺後,你將完全籠罩在各種植物分泌的芬多精裡面,這對人體具有消炎、鎮定情緒的功用;還有站在瀑布下面深呼吸,吸進大量陰離子就像是在享受空氣的維他命。


莊靈-太魯幽峽。

莊靈的父親是前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書法家莊嚴,國民政府遷台時,當年故宮典藏的文物幾乎都由莊嚴護送來台。莊靈、董敏等攝影家希望未來台灣能成立攝影博物館,讓前輩及當代攝影家的精采作品有好的保存地方。


陳敏明-101暮色。

陳敏明-台北市新店溪華中橋。

徐仁修-山羌。

徐仁修-台灣水鹿。

徐仁修-白面鼯鼠。

徐仁修-藍腹鷳。

陳加盛-翠鳥。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