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醫學反思:過度醫療誰的錯?

【正見新聞網2013年09月24日】

台灣人平均一年看12次病 藥品浮濫,每年浪費約300億台幣
十年間門診成長率高達44% 檢驗浮濫,醫院眼中的“肥羊”
做一個檢查的收入,等於看5.4個病人 醫師看病,也變成“業績導向”

台灣人看病多、吃藥多、檢查多、開刀多,平均一年看12次病,是美國的3倍,而民眾每年浪費的藥費,足以供應全台小學生3年的營養午餐。根據《天下雜誌》最新報導,“藥品浮濫”及“檢驗浮濫”,已造成“過度醫療”的扭曲現象;而“業績導向的醫師敘薪制度”,是台灣“過度醫療”現象的主因之一。

現象一、藥品浮濫,每年浪費約300億台幣

根據《天下雜誌》的研究整理,台灣人平均一年看12次病,是美國的3倍;約8成民眾上門診會拿藥,而平均一張藥單就有3.2種藥,也高過歐美國家的一到兩種。在民眾拿的藥中,約四分之一未曾服用,預估每年造成的浪費,足以供應全台小學生,3年的營養午餐,金額高達300億台幣。

在藥品浪費的品項中,尤以“腸胃藥”的使用,最為浮濫。從一份研究中顯示,回收藥物裡,民眾最常見的剩藥前5名,分別是消化腸胃道(22.7%)、心血管系統(15.6%)、身心科用藥(13.6%)、止痛消炎與肌肉鬆弛劑(10.7%)、內分泌系統(10.4%)。

一位公立醫院腸胃科醫師在接受《天下雜誌》採訪時表示,“病人說一個症狀,醫生就開一種藥,就像便利商店一樣,滿足病人所有需求。”這種普遍過度給藥的醫療模式,不僅造成台灣醫療支出的暴增,也讓台灣民眾處於“過度醫療”的風險中。

現象二、檢驗浮濫,醫院眼中的“肥羊病患”

根據另一項《天下雜誌》的研究整理,2010年每家醫院平均每日的門診量,與十年前相較,成長了44%,手術人次更增加了近5成。另外,從1997至2009年間,磁核造影(MRI)進口儀器的數量,成長了將近2倍,使用人次更增長3.7倍。
《天下雜誌》表示,多數醫院最喜歡只需進行簡單檢查或心導管檢驗,就能出院的“肥羊病患”。另一方面,許多病人認為,電腦斷層(CT)或磁核共振(MRI)等檢查,多半有健保給付,因此多做無害。事實上,一張電腦斷層檢查吸收的輻射量,相當於照了3、4百張胸部X光;而MRI則是將電腦斷層的放射線,改為電磁波。《天下雜誌》表示,多數民眾都會擔心,手機電磁波有致癌風險;然而,卻對使用高階儀器的使用,沒有戒心。

以“一時性腦血管循環不全”的病徵為例,目前的標準醫療流程為:先做X光求證,接著做電腦斷層,然後再做血管攝影,進行確認。完成檢查後,神經內科的醫師,會請病人轉掛神經外科,由神經外科的醫生告訴病人,“你不用開刀。”《天下雜誌》指出,醫院將醫療檢驗視為“肥羊病患”、病患迷信“檢驗萬能”,造成台灣民眾處於“過度醫療”的另一種風險。
現象三、醫師看病,也變成“業績導向”

《天下雜誌》研究發現,依據目前的健保規定,每次看診的“診查費”健保給付額,為228元,醫院拆帳4成,實際收入約140元;然而,若醫生執行10分鐘即可完成的“腦血管超音波”,收入等於他看5.4個病人。

從監察院的統計數據,《天下雜誌》也發現,如果以“平均月薪”與“固定薪資”比例來計算的話,部分醫學中心主治醫師的底薪,僅為實際薪資的四分之一,如慈濟醫院(21.3%-25.0%),台北市立聯合醫院(25.0%);新光紀念醫院(33.3%)及台北榮民總醫院(33.4% -50.0%)的醫師固定薪資,則超過總薪資的三分之一;國泰綜合醫院(40.0%)、長庚紀念醫院(41.4%)、及馬偕紀念醫院(43.3%)等3間私立醫院薪資結構較平均,“業績”占比,則約為總薪資的六成。

某大型醫學中心主治醫師,接受《天下雜誌》訪問表示,“如果是零底薪,我所有的東西都靠業績。你想,我要不要多做一點點醫療?”在醫療商品化的趨勢下,造成醫院的“給薪模式”,也採取“業績導向”。

中國近年來過度醫療和藥物濫用的六個現象

中國胸透使用率超過英國300倍,剖腹產率居全球第一,心臟介入手術10年增長20倍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胸透”是目前醫學檢查常用的輔助診斷方法,我國的使用率高達61%,但是在美國、日本等大多數已開發國家都已淘汰,英國的使用頻率僅為0.2%。

近年來,從濫用抗生素到瘋狂的心臟支架,從濫開藥品的“大處方”,到動輒核磁共振、CT的“小病大檢查”,過度醫療或藥物濫用時有發生,給病人帶來巨大的醫療負擔,並造成了醫療資源不必要的耗費。

列舉六個過度醫療或藥物濫用的普遍現象如下:

如上表所示,我國胸透使用率超過英國300倍,剖腹產率居全球第一,心臟介入手術10年增長20倍。

心臟支架又稱冠狀動脈支架,是心臟介入手術中常用的醫療器械。心臟支架的過度使用,安放支架所帶來的“差價回扣”是一個重要的誘因。一個心臟支架從出廠到被患者使用,價格猛增幾倍。

全國各地盛行的微量元素檢測,被媒體曝光此項檢測基本沒有意義。醫院之所以設置和安排這個檢測項目,一方面是對微量元素檢測存在錯誤認識;另一方面,是作為醫院的一個盈利手段。

過度醫療問題由來已久,過多使用心臟支架只是問題之一,更普遍的問題表現在過度和重複檢查以及濫用抗生素。

過度醫療不僅給患者增添經濟負擔,往往還帶來其他問題。僅以最常見的過量使用抗生素為例,不但導致病毒或細菌出現耐藥性,原有疾病不容易痊癒,還容易引發患者急性腎衰或肝衰竭,給患者帶來新的傷害。

結論: 避免過度醫療,從自己做起

從醫生、醫院、到制度環境,民眾在求診時,實際上就是在打一場“過度醫療”的攻防戰。民眾必須認清,多治療、多檢查、多吃藥,不見得就是好,甚至可能造成傷害。跳脫“醫療多就是好”的迷思,避免過度醫療帶來的浪費及風險,民眾才能更聰明地保護自己。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