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醫學反思:美國專家建議改變癌症定義

傳統中醫並沒有「癌」這病名

【正見新聞網2013年07月30日】

美國癌症研究專家建議,徹底改變癌症的定義、診斷和治療,並從一些常見的診斷中完全消除癌症這一術語。

《紐約時報》報導,這一建議由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一組癌症研究專家提出,於7月29日(周一)發表在美國醫學協會雜誌上。 他們說, 一些癌前病變的病例,比如,一個名為乳腺導管原位癌(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的疾病, 很多醫生認為其不是癌症,應該將其換名,把“癌”字去掉,則可使患者少些驚嚇,也少尋求可能是不必要的治療,甚至是潛在的有害的治療,包括手術切除乳房。

專家們也提出,在乳腺癌、前列腺癌、甲狀腺癌、肺癌和其他癌症篩檢中可能檢測到許多病變過程, 都不應該把它們列為癌症,相反,應重新分類IDLE狀態,即“惰性無損害的上皮源性腫瘤”(indolent lesions of epithelial origin)。

也許專家所提的建議可能在幾年內不會有變化發生,但該報告顯然得到了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支持。從而很有可能改變有關癌症的討論, 包括癌症的定義, 治療,以及今後的研究。

美國癌症協會首席醫療官奧蒂斯.布勞利(Otis W. Brawley)說:“我們需要21世紀的癌症定義,而不是我們一直在使用的19世紀的癌症定義。” 布勞利並沒有直接參與該報告所涉的研究。

近幾年,高度敏感的篩選技術可能增加了一些所謂的偶然發現,但這些在醫療檢測掃瞄中偶然發現的東西,有可能永遠不會引發問題。然而,一旦醫生和患者知道有病變存在,他們通常感到將被迫進行活檢、治療和移除,從而給病人帶來巨大的生理與心理的痛苦和風險。這個問題往往簡稱為過度診斷,患者所經受的不必要的治療過程被稱為過度治療。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官員說,誤診是一個重大的公共健康問題,是該機構優先考慮的事項。 “我們仍然有困難讓人們信服,一些乳房X光檢查、PSA測試和其他篩選設備所檢查出來的結果,並不總是傳統意義上的會殺了你的惡性腫瘤,” 諾貝爾獎得主、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所長哈羅德.瓦慕斯醫生( Dr. Harold Varmus)說 。

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之一,是改變所使用的術語。 該報告的主要作者、舊金山加州大學Carol Franc Buck乳房護理中心主任蘿拉.埃瑟曼(Laura J. Esserman)醫生說。

“乳腺導管原位癌不是癌症,那麼,為什麼我們叫它癌症?”埃瑟曼醫生說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工作組專家還呼籲,更注重研究有關良性與生長緩慢的腫瘤和侵略性腫瘤之間的識別。

但持不同意見的專家則認為,醫生無法告訴病人哪些癌症不會進一步發展,哪些癌症會殺了他們,所以改變術語不能解決問題。比如,低危乳腺導管原位癌也有可能變成一個侵略性癌症。不過,他們也同意,醫生們需要專注於有關癌前病變和癌變的條件,與患者進行更好的溝通。

“我們的調查人員不只是尋找及早發現癌症的方法,他們都在思考的一個問題是,當你發現癌症時,是什麼因素可能決定其表現的積極程度,”瓦慕斯說, “這是一條很長的路要走,20年前的想法是,當你發現了一個腫瘤細胞,你會覺得有一個巨大的死亡風險。”

中醫對癌症的看法

傳統中醫並沒有“癌”這病名, 只有謂廱疽、症瘕積聚、熱毒蘊淤 等名稱。可知氣血不暢、情志不舒、環境和 食物污染等等,均影響細胞正常運作。

西醫認為癌症是由癌細胞 不正常分裂引起,並對身體 組織造成破壞。故西醫治療 癌症主要是消滅癌細胞, 把實體腫瘤摧毀。即用手術、 電療、化療等手段介入著手。但是並沒有解決致癌的主因 。因此治療後, 常常容易復發或轉移、擴散。

中醫對癌症,早有認識,可於古籍文獻中獲見其端,如《內經》載云:“黃帝問於歧伯曰:‘石瘕何如?’歧伯曰:‘石瘕生胞中。’”,《周禮.天官》載:“有瘍醫下士,掌管腫瘍……等病”,《晉書》所載:“初帝自有大瘤疾,使醫割之”,《隋,諸病源候論》所載症瘕,《宋.三因方》所載之癭瘤至《宋.衛濟寶書》第一次提到癌字,到《元.丹溪心法》所載已提到乳癌。

在元朝以後的醫書中,又有提及腎癌和舌癌(舌菌)的名稱,腎癌的症狀是“馬口內生堅硬豎肉一粒,數年後腫大劇痛,肉翻花如石榴,甚或流血如注。”這和陰莖癌的症狀相似。舌癌的症狀是:“初起如豆,漸大如菌,疼痛紅爛無皮,朝輕暮重。”也和今人所說的大致相同。

有些疾病,中醫雖不稱之為癌,但它們的症狀卻很類似癌症。例如繭唇的症狀是:“唇腫重出如繭,或本細末大,如繭如瘤…若患者忽略,治者不察……反為翻花敗症。”類似現在的唇癌。噎膈的症狀是:“噎枯在上,咽喉擁塞,飲雖可入,食不能下;膈枯在下,胸臆否悶,食雖可入,至胃復出。”這和食道癌或胃癌很相似。失榮的症狀是:“生於肩項、耳前、耳後等處,初起如痰核,日久漸大,堅硬如石,推之不動,按之不移,一年半載方生陰痛,氣血漸衰,形容削瘦,破爛此斑,滲流血水,或如泛蓮。兼多穢氣,愈久愈大,愈潰愈堅。”與惡性淋巴瘤由早期到晚期的症狀大致相符。

此外,在中醫稱為石癭、石疽、石瘤、骨瘤、腸覃、症瘕,積聚等病的症狀記述中,都提及可摸到的堅硬腫塊,其情況和癌症的腫塊極為相似,而某些致命的惡瘡、癰疽、翻花瘡等也未必不是癌症。

雖然上述各種疾病不一定都是癌症,但如果我們說其中有不少是癌,那就“雖不中,不遠矣。”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