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與疾病:揭秘薯片如何成為垃圾食品之王

【正見新聞網2013年08月09日】

關於薯片,你是否有這樣的切身體會:吃下了第一片後,就會一口氣把它們全都吃光。不是為飢餓,而是為了一種愉悅感而進食。

為什麼食用薯片會感到愉悅,讓你不停吃下去?《紐約時報》的調查記者麥可•莫斯花了4年的時間,採訪了300多名加工食品行業的從業人員、研究者及大公司CEO,他發現,偏愛垃圾食品,是整個行業精心設計的結果。實驗室、市場部、超市的所有努力都是為了讓你沉迷於這些廉價的方便食物。

生產商精心打造出的薯片

人體在生長的過程中,出於生存的需要,要攝入高糖、高脂肪、高鹽的食物,因為它們能提供更多的能量,於是大腦就自動將這類食物視為一種獎勵,指揮人去尋找糖、鹽和脂肪。

食品公司們建立了龐大的科研團隊,針對人的這種“古老的本能”,創造一個個最能激發消費者的進食慾望的食物配方。其中,薯片堪稱能讓人吃上癮的經典製作。

薯片外面裹的鹽——它會像香菸和海洛因一樣使人上癮,裡面含的瞬間讓大腦得到獎勵體驗的脂肪、添加劑和土豆本身含有的糖。這些成分會刺激人的大腦生成內啡肽(一種快樂荷爾蒙,讓人倍感愉悅),再鼓勵人進食更多的脂肪和糖分。

樂事薯片(Lay's)的生產商菲多利公司(Frito-Lay)在美國達拉斯有一個強大的研發中心,有將近500名化學家、心理學家和技術員在從事食品行業的相關研究工作,每年花掉的經費高達3000萬美元。他們在原味樂事薯片基礎上,又增添了鹽和醋、鹽和胡椒、酸奶油、胡椒奶酪等不同的新口味;在每一樣食品的酥脆度、口感和香氣上大花心思,讓它們的糖、鹽和脂肪的配比剛剛好,既能挑起人的味蕾,又沒有會讓大腦產生厭倦的濃郁味道。他們使用的工具中,甚至包括一台價值4萬美元的咀嚼模擬器,用以測試和完善薯片的口感,找出諸如“最佳崩裂點”這樣的東西。

如何讓你吃更多薯片

精心炮製的工業配方加上花樣百出的營銷活動,公眾自然節節敗退。

市場心理學的先驅歐內斯特•迪希特曾經為薯片生產商菲多利公司撰寫了一份報告,應對消費者對薯片又愛又怕的心理。歐內斯特•迪希特先列出了消費者對薯片的擔心:讓人發胖、對身體不好、油脂含量高、吃不完難保存、對孩子有害。

迪希特的建議是,提到薯片時,用“烘焙”代替“油炸”,聽上去更健康;給它換個小包裝,對那些控制不住自己食慾的消費者更有吸引力,其實他們選購的總份量未必會變少。 

迪希特還建議薯片生產商把薯片從零食裡區分出來,把它打造成人們的日常飲食中最常見的要素。“鼓勵餐廳將薯片列入菜單,”迪希特說,“薯片可以配雞蛋、三明治、湯、水果;調沙拉;還充當主菜裡的蔬菜。”

迪希特的這些提議,後來成了整個食品業普遍使用的方法。

當“減鹽”成為一種社會共識的時候,菲多利公司開始高調嘗試“減鹽行動”。菲多利的CEO艾爾•凱瑞(Al Carey)還向投資人保證,即使口味改變,也完全不用擔心銷量上的損失,因為人們會把“少鹽”看成是放心吃零食的“綠燈”。

艾爾•凱瑞說,低鹽休閒食品的前景相當美好。一些學校正發起“抵制校園垃圾食品”計劃,凱瑞認為,菲多利公司有辦法做出好吃而且符合校園食品計劃的薯片,讓孩子們“吃著它長大,享受吃它的感覺。”

減鹽舉動固然值得褒獎,但這種策略運用在零食上,卻有可能導致人們吃的更多。

一個已經無法挽回的惡性循環

多年以來,食品行業耗費了大量的金錢和人力生產出高糖、高鹽、高脂肪的食物;然後,又花了大把的金錢和精力把它們推銷出去,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對公眾健康造成的影響已經無法挽回。

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凱利•布朗內爾將食品加工業與菸草業對公共健康的威脅相提並論,“我們為菸草公司的廣告不安,但卻對食品行業的營銷手段聽之任之,實際上,不良飲食習慣對公眾健康的危害足以和菸草匹敵。”

國際肥胖症研究協會的報告警告說,那些食品企業正在利用網際網路直接向孩子推銷他們的產品。報告的作者蒂姆•洛布斯坦博士說:“食品企業現在能使用新的技術,來鼓勵孩子們間互相推銷,且不受家長控制。”他補充說:“食品企業目前針對兒童營銷的方式怎一個‘亂’字了得。”

每家食品企業都以兒童為目標,其營銷廣告方式各有不同,涵蓋所有的營銷媒體,包括電視、玩具、包裝、企業網站和社交媒體。他說:“其後果是小孩子自我控制力降低,廣告的狂轟亂炸,誘惑兒童去吃垃圾食品。”他希望美國和各國政府制定防止垃圾食品推銷的規定。

凱利•布朗內爾也認為,如果不停止垃圾食品對兒童的市場宣傳,就沒有遏制肥胖的希望。

甚至食品行業的高管自己都開始感到後悔。在《紐約時報》的報導中,貝氏堡(Pillsbury)食品公司的一位高管、55歲的詹姆斯•貝克(James Behnke)承認,那些患有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的肥胖兒童的照片一直困擾著他。

菲多利公司的前首席科學家羅伯特•林(Robert I-San Lin)也很懊悔。在他看來,他,還有很多像他一樣聰明的科學家本該幫助公眾來尋找減輕對糖、鹽和脂肪上癮的方法。 “但我什麼也做不了,我真為公眾感到難過。” 林對《紐約時報》記者說。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