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成年禮含義深 消失在大陸盛行於日韓

【正見新聞網2014年10月16日】

冠禮,作為古代中國漢族男性的成年禮,是華夏民族嘉禮的一種。冠禮表示男青年至一定年齡,已成熟,可婚嫁,並從此作為氏族的成年人參加各項活動。成年禮(也稱成丁禮)由氏族長輩依據傳統為青年人舉行一定的儀式,才能獲得承認,男子稱冠禮,女子稱笄禮。

古者以禮為治亂之本,尊卑有分,長幼有序;倫常之建立,即在各守分際、各盡本分。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婦朋友互相敬愛,所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進退應對、待人接物,各有分寸、各守禮節;婚喪、祭典、冠鄉、朝聘,各本禮儀,各循節度,於是和樂平易,變亂不生,謂之禮治。

古人說冠禮是“禮之始”。在行冠禮之前,當事人還是孩子,加冠以後,他就成為大人,別人就要以成人之禮相待,自己的言行舉止也就應該按照社會的禮儀規範來進行,所以冠禮為“禮之始”,正因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古代的冠禮是極為莊重、複雜的。

冠禮的程序

據《儀禮•士冠禮》記載,貴族男子到了二十歲,便會由“主人”(一般是該男子的父親,如父亡則代之以兄長)在宗廟裡主持冠禮。其基本程序如下:

一是“筮吉日”,即要在宗廟門口占卜吉日;

二是確定和邀請賓客,包括“戒賓”、“筮賓”和“宿賓”。“戒賓”就是由主人通知參加冠禮的所有見證賓客,“筮賓”則指從中占卜出一名行冠禮時主持加冠的正賓,“宿賓”是迎請正賓提前來到宗廟。

三是“設洗”和“陳服”。“設洗”是指當日凌晨在宗廟的堂前設置供大家洗禮的設施,“陳服”就是準備行加冠禮時所需的各種特製服裝和冠冕,有爵弁服、皮弁服、玄端三種。首先,選定加冠的來賓,並準備祭祀天地、祖先的供品,然後由父兄引領進太廟,祭告天地、祖先。

四是“迎賓入廟”,即恭請正賓和其他賓客進入廟門來到堂前。

五是整個過程的核心儀式——“加冠禮”,由正賓依次加冠三次:

首先,加緇布冠。緇布冠,就是用黑麻布做成的帽子。加緇布冠的目的,主要是要冠身以後“尚質重古”,並“不忘本”。在古人看來,“不忘本”,然後才能事君;能事君,然後才能敬事神明。所以古人都把緇布冠看得非常重要,並把它作為加冠的第一冠。

其次,加皮弁冠。皮弁冠,就是用白鹿皮做成的帽子。這種冠,大多綴飾有玉,尖尖的冠頂用象骨製成。由於冠身的地位等級各有不同,因此綴合成冠的白鹿皮塊數也往往多寡不一。皮弁冠,古為朝服。所以加皮弁冠的目的,主要是要冠身以後“行三王之德”,勤政恤民。

最後,加爵弁冠。爵弁冠又叫雀弁冠,這是僅次于冕的一種帽子。這種冠,一般廣八寸,長一尺二寸,前小後大,其色紅中帶黑,多用極細的葛布或絲帛做成。由於其形如“爵”(古酒器),“爵”又似“雀”,故名爵弁冠或雀弁冠。爵弁冠,古為祭服。所以加爵弁冠的目的,主要是要冠身以後“敬事神明”。

六是“禮賓”。三次加冠完成後,主人必須設酒宴招待賓、贊等人(贊是賓的助手)。

七是“拜母”,即受冠者入內拜見母親。

八是“取字”,即由正賓為冠者取一個寓意良好的“字”,代表今後自己在社會上有其尊嚴。

九是 “送賓”與“拜親”,“拜親”指拜見兄弟和姑姊。

十是“拜君卿”,即去拜見國君、卿大夫(在鄉有官位者)和鄉先生(退休鄉居的官員)。

冠禮的文化內涵

“冠”,《說文解字》解為:“弁冕之總名也。”冠字有三從,從“冖”,即以布帛蒙覆;從“元”,古亦謂冠為元服;從“寸”,《說文》說:“冠有法制,故從寸。”

《禮記•冠義》篇系統闡述了“冠禮是禮儀的起始”的觀念。它說:“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容體正、顏色齊、辭令順,而後禮義備。以正君臣、親父子、和長幼,君臣正、父子親、長幼和,而後禮義立。故冠而後服備。服備而後容體正、顏色齊、辭令順,故曰:冠者禮之始也。”

簡單地說,舉行冠禮就是要提示行冠禮者從此將由家庭中毫無責任的“孺子”轉變為正式跨入社會的成年人,只有能履踐孝、悌、忠、順的德行,才能成為合格的兒子、合格的弟弟、合格的臣下、合格的晚輩,成為各種合格的社會角色。只有這樣,才可以稱得上是人,也才有資格去治理別人,才能繼承和發揚華夏禮儀文明。因此,冠禮就是“以成人之禮來要求人的禮儀”。

禮文化是華夏文化的核心,華夏禮儀分為“吉禮、凶禮、軍禮、賓禮、嘉禮”五種類型,冠禮屬於嘉禮的一種,它是一個新的成人第一次踐行華夏禮儀,冠禮也是冠者理解華夏禮儀的起始,進入華夏禮儀系統的起始。

“禮”正是中華神傳文化禮義之邦的精髓所在。中華民族華夏子孫之所以不同於披髮左衽、文身野居之四夷戎狄是因為有“禮”,所以五千年來仍能為泱泱大國而屹立天地之間,也正是基於此。

人與人之間能相互尊重倫常,社會上能講信修睦,各安本分;施政上能以民為本,壯有所用,老幼皆有養;國際上則輕利重義,繼絕世,興亡國,不附庸強國,不欺凌弱小。忠恕之道,仁愛之心,莫不依於禮,發乎禮,成於禮。

目前,冠禮在中國大陸已經消失。但日本和韓國一直保有這個禮儀。

韓國的成人禮

韓國政府規定每年5月的第三個星期一為“成年日”,虛歲20歲的孩子們在這一天宣告進入成年,並舉行傳統的成人儀式。成人儀式,首先是“立塔告天”儀式,司儀手持特製的傘帳,向上天報告成人禮的開始,並祈求上天保佑。

接下來是孩子們身著韓服入場,首先由其中的一男一女代表宣誓,然後舉行男子的冠禮和女子的笄禮,這是成人禮上最重要的環節。

以前男子行冠禮時,要將長發盤起來,戴上禮帽。如今男子都是短髮,省卻了盤發這一環節,長輩只為他們戴上一頂黑色的禮帽,表示其已經邁入成年。


圖為韓國男子的冠禮。

與此同時,女子的笄禮是由長輩將她的頭髮盤起後,加上一根簪子,再將一頂特製的彩色小帽戴在頭上,並換上另一種顏色和款式的韓服,標誌著其少女時代從此結束,可以談婚論嫁了。


圖為韓國女子的笄禮。

儀式最後,向長輩行跪拜大禮,並用韓語集體宣讀前朝鮮時代政治家栗谷的“垂訓”:“入則孝,出則悌;讀書以資窮理,行善以求復性;靜則敬直乎中,動則義方於外。策之以勇猛,持之以悠久。如斯而已。”以此作為韓國人進入成年後的行為準則。

日本的成人禮

每年1月第二個星期一為日本的成年日。日本凡年滿20歲的男女青年,在成人節這天要身穿傳統服裝,參加官方或民間團體為他們舉辦的成人儀式。成人儀式,內容包括年輕人宣誓、長者的祝賀和參拜神社以及參加各種傳統的文娛活動等。

 
當日,市政府會為年滿20歲的男女主持特別的成人禮儀式,並且頒發證書一張,表示他們從當日開始成為成年人,以後必須獨立生活、擔負起社會責任及義務。
 

日本相當重視成人之日,因此在這一日,日本人都會舉行祝賀儀式。以前,祝賀儀式大都在家裡舉辦,現在,不少人成人禮這天都在公司、學校或者公共場合度過。在成人之日,年輕人的父母、同事、主管、同學、親戚和朋友都要向他們祝賀及贈送禮品,而當事人亦需要表達感謝之意,並將自己的未來計劃及理想告知眾人。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