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新聞網2015年08月15日】
中央社紐約蒙特婁15日綜合外電報導,科學研究指出,牙膏和洗面乳等洗潔用品中常添加的塑膠微粒可能已流向全球各地的海洋、湖泊和河流,被魚吃進去後又進到人類的嘴裡。各國政府與部份歐美品牌已宣布停用。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報導,加拿大科學家研究聖勞倫斯河(St Lawrence)生態時,意外發現河床有數百顆微小的塑膠粒子,外型異常光滑且五顏六色。
馬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科學家裡查迪(Anthony Ricciardi)指出,有些磨砂微粒沉到湖和河的底部,再被魚吃進肚子,而人又吃下黃鱸魚這類的魚。
這個現象凸顯出美加交界的五大湖塑膠污染問題,紐約州立大學佛勒多尼亞(Fredonia)分校化學家梅森(Sheri Mason)發現,安大略湖(Lake Ontario)內每平方公裡就有百萬顆塑膠微粒。
這種塑膠微粒1976年由挪威人發明,化妝品工業過去10年才發現這類微粒用來磨牙和臉部肌膚多好用。
紐約人每年洗出19公噸的塑膠微粒都流入下水道。這些小顆粒在水中會分解,釋放出生產過程中使用的毒素,它們也可能被多氯聯苯(PCBS)等其他毒物包覆。吃下這些顆粒物的魚會生病,而吃進這些魚的人類會發生什麼事則還不太清楚。
牙醫曾表示在患者牙齦上發現這些細小柔珠。
牙膏與洗面乳生產者陸續採取行動,聯合利華公司(Unilever)和高露潔棕欖公司(Colgate-Palmolive Co.)都已停用,寶鹼公司(P&G)與嬌生(Johnson and Johnson)則表示2017年會跟著停用。
不過這些大廠希望政府全面禁用,避免有公司取得不公平優勢。
加拿大勞動部長上月底宣布政府將把微珠列為有毒物質,並禁止生產、進口與販售含這類物質的“個人保養”產品。
美國已有8個州通過禁令,4個歐盟國家則由荷蘭帶頭敦促歐盟禁止美妝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