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正在加速地球上物種的滅絕

【正見新聞網2017年01月06日】

世界自然基金會近期發布了一份令人憂心的報告,指出全球的野生動物數量急劇下降,上萬物種掙扎於生存的邊緣,以對抗它們唯一的敵人:人類

世界自然基金會每兩年出版一次《2016地球生命力報告》,上周四(12月29日)發布最新一期指出光在1970年到2012年間,脊椎動物數量就下降了58%。世界自然基金會警告,如果這樣的趨勢持續下去,我們將會在2020年前失去將近三分之二的動物。

自然基金會的動物保護部主任ColbyLoucks表示“當人類對地球越來越索求無度,對自然造成越來越大的壓力,我們將見到野生自然生態的耗盡。”

這份報告指出,人類已經全面影響到所有的脊椎動物,包括魚類、鳥類、哺乳類、爬蟲類和兩棲動物。報告中提出的警告,是針對所有動物物種的大量消失,而不只是單一物種的滅絕。我們面對的完全是另一個問題。

Loucks把這樣的現象和啟示錄當中“四騎士”所面臨的環境浩劫做比喻:棲地喪失、濫用土地及海洋資源、污染、外來種生物、氣候變遷。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在陸地、海洋和淡水區域生物做的調查記錄,以上這些因素已經使得3706種生物遭到減少。根據這份報告,生活在淡水區域的物種受到的衝擊最大,減少了81%的數量。即使淡水區域的生物群系只占了0.01%的地球表面,但卻涵蓋十分之一的野生動物物種種類。

“這已經不是像瀕臨絕種的熊貓需要幫助的層次而已。因為人類需要水才能生存、才能種植作物。”Loucks說,“水源幾乎都在被人類所耗用,卻沒有水源的保護或節省。”人類已經高度擴張,把熱帶雨林砍伐得一乾二淨、大肆狩獵、過度捕撈魚類,幾乎已經到了需要“1.6個地球”才能繼續滿足人類每一年對食物、商品與服務需求的程度。

世界自然基金會將人類日常消費的“生態足跡”做出計算,是指人類在不同地區生活方式所需要的資源。富有的國家,包括美國、加拿大和澳洲,當地的人們就產生了世界上最大的生態足跡。

“我不認為人們有意識到動物急遽減少的程度有多嚴重。Loucks指出,“最終,我們將需要集體行動來試著讓人類,以及人類所仰賴的這個自然環境能夠繼續生存下去。”

另外一項試圖記錄今年動物數量的研究行動,也發現了類似的驚人下降。這份關於非洲大象的報告,發現光在七年間,大象在整個非洲大陸的數量就減少了30%。而澳洲的大堡礁已經成為了海中的珊瑚之墓。連世界上最長的青蛙也已經死亡,這絕對是物種危機的象徵。

這份報告指出,目前仍有時間阻止物種的大規模滅絕。全球各地許多正在發生的氣候行動與再生能源發展計劃,讓我們並非從零開始。

“即使這份報告提出的事實跟數據,呈現出一個相當具有挑戰性的未來景象,但我們仍有樂觀的空間。”報告說,“如果我們能夠讓關鍵的重大轉型發生,成果也將會十分可觀。”這些轉型譬如食物系統的改變,成為在人類需求與生態可承受度之間尋求平和的食物生產與消費方式。

“若要達成維護地球的永續和韌性,地球上的人們就必須認識到這顆愈來愈脆弱的星球有著無比的價值,而她也需要被照顧、被滿足。”這本報告說:“人類與自然間的相互理解與連結,將會世界帶來深層的改變,且會讓地球上的生命無比興旺。”Loucks提到,如此的改變將會“非常、非常困難”且需要長期的思考與計劃。“當我們開始看到更多發生在周遭的生態衝擊,譬如你最喜歡的一座湖完全乾涸了、或者你最喜歡的一種動物消失了,或許在那個時刻,你就會開始思考更長遠的問題。”他表示:“每個人都有有一個自己的門檻,過了門檻才能讓他們開始說出‘哇,我在乎!’但若繼續等到某個程度,這個地球將會大吼“我受夠了!”而那就是大災難來臨的一天。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