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新聞網2017年03月27日】
夏朝:大禹時代之十四
在這一章中,我們要來記述和大禹一起治水的那些人。
大禹治水時,華夏、東夷各部落首領各自帶領著眾多的徒眾和禹並肩治水。洪水遮天覆地,治水的陣容十分浩大,每州動用了十二師,共三萬人,十二州也就是三十六萬人。帶領如此眾多的人群在兇猛的洪水中劈山導河,攀越群峰,這些首領們個個都是天賦異稟的能人。他們在不同的領域中有著天賜的才幹,攜手和大禹一起整治淹沒在大水中的土地,披荊斬棘,成就了一個偉大的時代。這些上古的賢人從舜帝的時代一直活到了大禹的時代。上古人們的壽命大多很長,超過百歲的不在少數。
《淮南子‧人間訓》中上描述了這些有才能的人立下的事功。
〝上古時堤霸不修,洪水成災,夏禹鑿開了龍門,開闢出伊闕,使洪水平息、土地整治,百姓在地上安居樂業。百姓不親、五倫未立,於是契教育百姓君臣、父子、夫婦、兄弟之間的尊卑禮儀。田地荒蕪了,百姓沒衣裳、少糧食,后稷引導人們開墾荒地,改良土壤,播下糧食,好叫萬民豐衣足食。這三位君王的後代沒有不成為帝王的,這是因為他們積德深厚的緣故。〞
后稷是舜帝的農官,契則是司徒,也是火正,是掌管教育和火的官。伯益是林官,就是教眾民鑿井、馴服野獸的人。馬嘴的皋陶則是華夏民族最早的獄長和法官。皋陶雖然沒有追隨禹王四處治水,但他威儀赫赫,命令十二州的眾民服從大禹,是禹王背後的大功臣。
大禹治水的得力助手都是舜帝的賢臣。他們在大禹治水時各自領軍,在不同領域中創造發明,開啟後世。有這些天才各司其職,治水大業才能在十三年內大功告成。後來,與大禹一起治水的賢人各自領有封地,成立了富庶的王國。這些王國在其後裔的治理下各自壯大,後來先後接續夏朝,締造了華夏歷史上最初的幾個朝代。
如契的後裔建立商朝,后稷的後裔成立了周朝,而伯益的後裔則開創了秦國和趙國,秦國最後統一六國,建立了秦朝。也就是說,華夏最初的三代:夏商周和之後統一中國的秦,都在大禹時代就奠定了基石。
懂鳥語的林官伯益
最初帝禹把帝位禪讓給皋陶,由於皋陶早逝,大禹轉而把帝位讓給了伯益(也作伯翳,又叫大費,那是因為他被封在費地)。伯益善於畜牧和狩獵,能馴服鳥獸,跟隨大禹走遍了九州。伯益因治水有功被舜封於梁山,建立梁國。〝伯翳之始封秦,地為七十裡。〞 之後,伯益的後裔日漸茁壯,他的後代建立了趙國和後來稱霸群雄的秦國。也就是說,伯益是春秋戰國時代秦人的祖先:〝益,伯翳也,是秦國、趙國的始祖。〞
關於伯益的傳說,還有一些神奇之處。相傳他是東夷鳥族人,是帝俊的後裔,通鳥語。傳説上記載他是玄鳥所生。〝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孫曰女修。女修織,玄鳥隕卵,女修吞之,生子大業。大業取少典之子,曰女華。女華生大費(即伯益),與禹平水土。〞 身為日後統一中國的秦國的始祖,伯益是一個有許多奇能的人物。大禹治水的時候,伯益在一旁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大禹和伯益一個疏導大水,一個焚燒山林驅逐野獸,更改了上古時代大地的形貌,造福了萬民的生活。〝舜帝使伯益主掌火,益焚燒山澤,禽獸四處奔逃藏匿。大禹疏九河,瀹濟、漯而流入大海,決汝水、漢水,排准水、泗水而引導流入江,然後中國的百姓有了食物。〞
治水成功,舜帝賜給大禹一塊黑色的玉圭。大禹對舜帝說:〝治水成功,不是我的功勞,還要靠大費的大力幫助。〞
聽了大禹的話,舜帝對伯益說:〝費啊,你真是難能可貴,從旁成就禹的大功,我賜給你一面有黑色飄帶的旗幟。以後你的後裔將大有所為。〞
於是,帝舜賜給伯益姚姓之玉女。大費助舜帝馴服鳥獸,舜帝賜他姓嬴氏。這就是秦始皇嬴政之〝嬴〞的來源。
伯益追隨大禹治水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收穫。伯益把跟隨大禹治水時所經歷的地理山川、草木鳥獸、奇風異俗、遠古軼聞一一記下來,畫了圖,成為日後《山海經》的素材。《山海經》圖和帝禹所鑄九鼎上的圖像也互為所本。《山海經》圖是大禹伯益上山下河畫出來的草圖,在時間上應該先於塗山大會後所模鑄的九鼎圖像。不過現在的《山海經》經過歷代流傳,與原先伯益書寫的模樣或已有所出入。
平定洪水後,伯益在舜帝的朝廷裡擔任虞官,掌管山澤,牧養鳥獸。在以農牧為生的先民心中,伯益猶如他們的父母官。伯益被封在秦地,日後,伯益的後人費昌、仲衍、造父、處父都以善於馴服鳥獸而聞名於世。建立了秦國的非子善於養馬,曾經為周孝王牧養了眾多的良馬。另外,費昌的後裔費仲成為商紂的大臣。
伯益造井
伯益教眾民拿熊熊的烈火驅趕林中的野獸,眾民得以在險惡的環境中安居,不受野獸侵擾。接著,益分給眾人稻種,播在低溼的地方。 聚落的糧食日漸地豐盛起來。星羅棋布的部落遍布在土地上,百姓播下稷(小米)黍粟麥,又在林官伯益的帶領下鑿出了一口口水井。井是養活眾人的源頭活水。因為伯益傳播的打井技術使得百姓有了活命的水,伯益被喚作井神。
把伯益驅獸、打井、種稻黍和大禹治水一齊考量,我們才能對堯舜時代大水中先民的生活有比較完整的認識。蠻荒的大地上,眾民一邊和洪水及猛獸爭地,一邊辛勤地開墾大地,種下糧食。
隨著伯益教百姓鑿井、開闢田地,神州大地上出現了一塊塊生機盎然的田畝。吞食生命的大水漸漸退下,千萬條溝渠奔流向糧地。咆哮肆虐的黃濁大水被納入渠川窪地,成為滋長穀物、養人性命的水。眾多的山嶺開發出來,眾多的河流疏通了,大水淹沒的土地曬乾了,生出草木,四海之內,四方諸侯國前來進貢的道路暢通無阻。神州大地上,九州漸具規模。
發明水井的意義是很深遠的。上古時代,為了取水方便,眾民多聚居在距離水源不超過一二裡的地方,自從有了水井,人才能居住在距離水源較遠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遠離了洪水。一個圓圓的井往下鑿,鑿向地底,通向水源,像是人類生根在大地上。從泛濫的洪水到土地上源源不絕的水井,華夏民族的生活向前邁了一大步。
伯益造井,在華夏文明中是一件意義深遠的事。由於水井對人生活的意義重大,《淮南子‧本經訓》把水井的發明和倉頡發明文字相提並論:〝從前倉頡造字,天雨粟米,鬼夜哭。伯益作井而龍飛上玄雲,神棲止在崑崙山上。〞龍知道將要決川穀、漉陂池,恐怕自己將被殺害,所以登上玄雲飛去,棲其神於崑崙之山。#
參考文獻:
1. 《淮南子》
2. 《鹽鐵論》
3. 《史記》
4. 《孟子》
5. 《尚書正義》
6. 《山海經》
7. 《淮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