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正述-夏之十六:后稷和契

神傳文化之中國歷史研究組

【正見新聞網2017年03月29日】

夏朝:大禹時代之十五

播種百穀的后稷

大禹治水之時,一邊是伯益教人墾荒鑿井,另一邊,大禹的另一功臣后稷教導眾民如何耕種,並分送糧食給饑寒交迫的眾民。在發生饑荒的地方,他送去救命的食物,又從豐足有餘的地方把稻粟運向四方。《史記》上這樣記載:大禹〝命后稷予眾庶難得之食。食少,調有餘相給,以均諸侯〞。在洪荒的上古時代,農官后稷及時把救命的糧食運送到饑荒的地方,在物資匱乏又災難頻仍的洪水時代,給眾民帶來了福澤。

稷又叫棄,姬姓,是傳說中周朝的始祖。稷的母親姜嫄是帝嚳高辛氏的正妃。帝嚳的次妃是簡狄,也就是吞下玄鳥生的蛋而生出商朝始祖契的那位簡狄。也就是說,商朝和周朝的始祖都分別出自於帝嚳。

關於后稷在稼穡方面的天賦異稟來自何方,在西漢劉向的《列女傳》中有詳細的記載。

〝姜嫄的性格清靜而專一,好稼穡。棄長大之後,她教他種植桑麻。棄聰明而仁厚,把母親教自己的事吸收並引申運用,這才使得他得到了‘稷’這個名字。堯命棄做稷官管農事,封他於邰,號后稷。等到堯駕崩,舜帝即位,對他說:‘棄!黎民為飢餓所阻,你來做農官,依照時令播種百穀。’〞

就這樣,后稷在堯舜時代做農官。稷善於種植各種糧食作物,相傳他教眾民耕種,耕種小米和麥。稷的後代世世代代做農官,到周文王、武王時成為天子。後世的君子都讚美他的母親姜嫄貞靜而有化育之德。〝姜嫄光明盛大,她的美德貞堅不變,以上帝為依歸。〞

后稷的後裔締造的周朝和夏之間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在下面這一段中能看到端倪。

〝從前我們的先王世代擔任農官,為虞夏盡心盡力。夏朝衰頽,廢了農官不顧農事,我們的先王不窋只得到戎狄附近定居。商王帝辛為眾民所棄絕,百姓受不了他的殘暴統治,轉而擁戴武王,武王於是出兵牧野。可見先王不是尚武,而是體貼百姓的憂患,為他們除去禍害。〞

夏商周三代在文化禮法和制度上一脈相承,即或是周朝以後的百世,其根源都可以一直追溯到這三代,更遠可以一直追溯到華夏的第一個王朝夏朝。孔子曾經説過:〝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也就是説,華夏文明的基石在夏朝早已奠定。即使在百世之後,這基石的輪廓梗概依然清晰可見。

看守火種的契

當年隨大禹治水的賢臣中還有一位契,是帝嚳的妃子簡狄吞下鳥蛋而生下的嫡子。〝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這位帝嚳之子天賦異稟,他的生平和伯益一樣多彩多姿。

舜帝即位後,命后稷為農官,契為司徒,皋陶為士,大禹為司空。有了農官之後,還需要掌理人倫的司徒來教導眾民人倫。〝后稷教人民各種農事,種植五穀。但是人若只是吃得飽、穿得暖、能安居而缺乏教育,便同禽獸差不多。〞

於是舜帝命令契擔任教化眾民的司徒,教給百姓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這五種倫常。舜帝對契說:〝契,百姓不親,五品不遜。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寬。〞 這樣,契肩負起了化育百姓的責任。〝契為司徒,讓眾民知道孝弟尊有德。〞

大禹治水時,舜帝命令契隨同大禹治水。契追隨大禹治水成功後被封在商丘,在今天的陝西一帶。

和上古時代的賢人一樣,契的才能是多方面的。可以説,這位古代的〝教育部長〞有著獨特的稟賦。史書中記載契還做過火正,也叫閼伯,也就是火官,掌管祭祀火星, 〝陶唐氏之火正契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紀時焉。〞契住在商丘祭祀大火,這裡的大火是指火星:〝祀大火者,閼伯祀此大火之星,居商丘,而祀火星也。〞〝火紀時〞就是以火星的運行來定季節,也就是說定下了以火紀時的曆法。

古時的火官在祭祀大火星之外,還需觀察大火星以預知災祥,以及判斷春分秋分,授民以時。三月末時,大火星出現,閼伯就號令百姓放火燒荒;九月鶉火(柳星)出現,黃昏大火星不見時,閼伯就號令百姓在家生火,不得在外放火。

另外,圍繞著閼伯還有一些古蹟和民間傳説。在河南商丘古城西南的閼伯台是一處觀星台遺址,亦稱火神台、火星台,距今4500多年。契去世後被尊為火神,人們在契生前觀察火星的高地上埋葬之,這就是閼伯台或火星台。數千年來,祭祀火神的古廟會莊嚴隆重,展現了火神在民間信仰中歷久不衰的威望。

作為火正,契也可説是上古的天象家,他觀察大火星,發明了以火紀時的曆法,並造觀星台。契的後裔商湯後來建立了商朝,契是夏商周三代的第二代——商朝的始祖。正是上古的火官契建立了重視天象占卜的商朝。

教導眾民播種耕種的后稷、守護火種觀察火星的契,以及懂得鳥語、教民造井的伯益──這三位天賦異稟的上古賢臣,跟隨著帝禹,在洪水退去的中華大地上開創了新的輝煌。#

參考文獻:
1. 《史記》
2. 漢‧劉向《列女傳》
3. 《毛詩正義》
4. 《國語》
5. 《論語》
6. 《尚書正義》
7. 《荀子》
8. 《春秋左傳正義》
9. 《商丘縣誌》
10. 《漢書》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