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媒報黃河水清 專家:理論上黃河正在死去

【正見新聞網2017年11月05日】

大陸兩家媒體近期分別刊發「黃河變清」的調查報導,引起外界關注。專家認為,目前報導的這次「黃河清」只是暫時的。而在理論上,黃河正在死去。 《瞭望》報導稱,今年5月中下旬,從托克托縣河口鎮到鄭州桃花峪,1200多公裡的黃河中游,已然一河清水;稱「這意味著,連同基本是清水的上游,在非汛期,黃河80%以上的河段是清的。」

水資源保護專家、原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局局長翁立達先生,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目前報導的這次「黃河清」,肯定是暫時的。現在實際上把黃河的泥沙全部留在水庫裡,這不能算治理的成績。治理黃河,更重要的是要使得上游生態得到修復,環境得到保護,水土流失得到治理。

關於黃河,黃河斷流被外界認為是更重大、影響更深遠的問題。

資料顯示,黃河自然斷流指黃河最下游一個水文站利津水文站測得的徑流量不足1m³/S。斷流始於1972年,在1972~1996年的25年間,有19年出現河干斷流,平均4年3次斷流。1997年,斷流達226天,為歷時最長的斷流。從2000年開始,隨著小浪底樞紐一期工程竣工開始發揮調蓄工作,黃河斷流現象停止。

翁立達說,所謂「黃河斷流現象停止」,這是人工調節的假象。黃河上水庫修得非常密集,它的儲水量遠遠超過了黃河的徑流量,如果它不調節的話,所有的水都可以不到海裡去。

「正常情況,黃河每年應有400、500億立方水入海。現在能有多少?全流域的斷流早就出現了。」翁立達說。

至於通過調水工程搶救黃河,翁立達認為這是異想天開,「想通過一些工程設施,改變自然環境、自然資源的配置,歷史上這樣的行為很多,都遭到了大自然的懲罰。」

翁立達認為通過調水的手段無法救黃河。他說,黃河在理論上正在死去,這跟全球的氣候環境,生態變化有關。人類的大漫灌造成的水土流失,起到了一個臨界的效應,加劇生態危機的爆發。現在對黃河而言,正是一個生態危機的最後時期。黃河走向內陸河是不可逆的過程。

這個過程,首先,是階段性的流不出水,水流不到大海去,成為內陸河;然後,成為季節性的河流,汛期才有水,枯水期沒有水;最後,逐步全流域的階段性斷流。

「這個過程正在開始,」翁立達說。

(大紀元)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