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喙鯨莫名集體擱淺,都是海軍聲納害的

【正見新聞網2019年02月01日】

科學家許久前就知道,喙鯨若受到海軍聲納干擾,就會衝上岸,擱淺沙灘、痛苦而死;它們何以如此?科學家現在有了答案:這是因為它們得了俗稱「潛水夫病」的「減壓症」。

英國皇家學會報告生物科學版(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今天發表的解釋,乍看之下讓人難以置信。

鯨魚是精準潛水的機器,可以一口氣潛入水面下好幾公裡,深入伸手不見五指的海中獵食。

那麼,技術如此嫻熟的深海潛水員,為何會落到讓氮氣泡毒害靜脈的下場,仿佛新手潛水夫那樣,一口氣太快浮出水面,以致罹患減壓症?

答案很簡單:聲納真的、真的會嚇到喙鯨,特別是科氏喙鯨(Cuvier’s)。

研究主要作者、西班牙拉斯帕馬斯大學(University of Las Palmas de Gran Canaria)動物衛生研究所(Institute of Animal Health)研究員貝爾納多迪季羅斯(Yara Bernaldo de Quiros)表示:「在聲納出現的地方,它們受到壓力,拚了命地游離聲源,改變潛水模式。」「換言之,這種壓力反應壓倒了潛水反應,讓鯨魚累積氮氣,就像打了腎上腺素那樣。」

其中一種聲納特別會讓喙鯨亂了套。那就是 1950 年代發明、用於偵測潛艦的中頻主動聲納(mid-frequency active sonar,MFAS)。現在這種聲納主要用於海軍巡邏與演習,美國與他們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盟邦用得特別多。

1960 年左右,船隻開始以大約 5 千赫(kHz)的頻率發送水下訊號,從那時起,喙鯨就開始出現大量擱淺事件,特別是在地中海地區。

1960 至 2004 年間發生 121 件這些所謂的「非典型」集體擱淺,至少有 40 件與海軍活動時間和地點密切相關。這些事件都不是老病的鯨魚單獨擱淺,也不像去年 11 月 200 多頭領航鯨集體擱淺紐西蘭事件。那段時間發生的擱淺,都是一小群喙鯨在一到兩天內被衝上岸,擱淺距離相隔不超過數十公裡。最致命的事件發生在 2002 年北約海軍活動期間,36 小時內,有 14 頭喙鯨擱淺在西班牙加納利群島(Canary Islands)。

貝爾納多迪季羅斯表示:「聲納部署數小時後,鯨魚開始現身海灘。」表面上,這些鯨魚沒有生病或被傷害的跡象,它們體重正常,皮膚沒有損傷或感染。但它們的體內就不一樣了。它們的靜脈充滿氮氣氣泡,大腦也有出血。解剖後,也在它們的其他器官、脊椎和中樞神經系統發現損傷。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