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遙測:三峽大壩下陷 長江流域180萬公頃被淹

【正見新聞網2020年09月09日】

台灣中央大學研究三峽大壩衛星圖。

過去3個月中國多地持續暴雨成災,長江流域飽受水患之苦,三峽大壩備受關注。近日,台灣中央大學研究三峽大壩衛星圖發現,三峽大壩輕微下陷,而長江流域7月有超過180萬公頃土地被淹沒。

據中央社9日報導,台灣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利用衛星,遙測中國大陸7月長江水患淹水區域,以及三峽大壩長期變形的狀況。

中央大學在新聞稿中說,中國南方自5月下旬連續強降雨,造成長江、淮河等流域嚴重洪患,7月份有1萬8千平方公裡(180萬公頃)土地被洪水淹沒,其中有1萬平方公裡是耕地,而城鎮、村落等被淹面積也逾2千平方公裡,顯示洪患情況嚴峻。

該研究還發現,目前三峽大壩上游不遠處,水庫右岸的茅坪溪防護土石壩的壩體中段上部,有輕微的下陷趨勢,大致上沿衛星觀測方向,每年下沉約5mm。而三峽大壩的壩體表面,則未發現明顯變形或破壞。

長江中下游淹水情形前後對照,圖中為嚴重淹水區之一的江西鄱陽縣。

中國多省連續數月強降雨,導致洪災泛濫,長江流域接連迎來5波洪峰,直衝長江中下游,三峽大壩自6月中旬持續「超級泄洪」,加劇了下游的災情,數千公裡堤防水位超警戒,防汛形勢一度非常嚴峻。

中共喉舌新華社7月18日承認三峽大壩發生「位移、滲流、變形等」,但沒有給出具體的位移、滲流、變形的數據。

8月下旬,當年反對興建三峽工程、毛澤東前秘書李銳的女兒李南央接受法廣專訪時,直指「三峽大壩不但防洪功能為零,而且是負值」。

李南央說,三峽工程最初只是為了「防洪」而建,後來就變成發電、防洪、通航等綜合性工程。當時她父親考量到二戰剛結束,因此說服毛澤東打消了興建三峽大壩的念頭。雖然後來多次提起,皆因經濟、工程能力因素被壓下。

直到1989年「六四學運」血腥鎮壓後,江澤民為穩定民心並宣揚所謂的國威,因此下令興建三峽大壩。李南央強調,當初設計三峽大壩時,沒有綜合性和統一的論證,三峽不但不能洪水,而且需要泄洪,導致中下游淹得更慘。

李南央說,今年長江洪災的慘況,完全體現了大壩毫無防洪功能的事實,因為泄洪大壩反而對下游造成極大禍害,沒有任何亡羊補牢的方法,除非「炸掉」,但當局為顧全面子絕不可能這麼做。

(新唐人)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