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發布銀河系附近 19 個螺旋星系的韋伯高清晰圖片

莫心海

【正見新聞網2024年02月03日】

【編者注】宇宙的浩渺對人類永遠是個迷,無從知道其實質。現代天文學所認識到的只是用現代高科技捕捉到的天體在人類所在空間能觀察到的變化瞬間,科學家抓住這一刻的觀測數據,提出理論,假說,象盲人摸象,難以窺探到整體和其本質所在。如果只在人類這個空間去探索宇宙的奧秘,終歸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希望讀者從現代天文的發現中,能思考宇宙、人體、生命的真正意義何在。

2024年1月29日,NASA公布了韋伯望遠鏡近紅外和中紅外光組合相機拍攝的銀河系附近19個星系的高解析度圖像。這些多姿多彩的星系圖片與以前用其它望遠鏡所拍攝的照片相比,顯的更清晰,更有層次,也更迷人。

圖片來源:NASA/ESA/CSA/STScI/Janice Lee (STScI)/Thomas Williams/PHANGS/Elizabeth Wheatley (STScI)

這是大型項目鄰近星系高角解析度物理 (PHANGS) 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得到了全球 150 多名天文學家的支持。在韋伯拍攝這些圖像之前,PHANGS 已經充滿了來自美國宇航局哈勃望遠鏡、歐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遠鏡多單元光譜探測器和阿塔卡馬大型毫米/亞毫米陣列的數據,包括紫外線、可見光和射電光的觀測數據。韋伯在近紅外和中紅外方面的貢獻提供了一些新的拼圖。

星系NGC628的韋伯圖像

「韋伯的新圖像非同尋常,」巴爾的摩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戰略計劃項目科學家珍妮絲·李 (Janice Lee) 說。 「即使對於幾十年來研究這些星系的研究人員來說,它們也是令人興奮的。氣泡和細絲被解析到迄今為止觀察到的最小尺度,並講述了關於恆星形成周期的故事。」

韋伯的NIRCam(近紅外相機)在這些圖像中捕捉到了數百萬顆閃爍著藍色色調的恆星。有些恆星遍布整個旋臂,但另一些則緊密地聚集在星團中。

星系NGC4535的韋伯圖像

該望遠鏡的MIRI(中紅外儀器)數據突出顯示了發光的塵埃,它存在於恆星周圍和恆星之間的位置。它還突出了尚未完全形成的恆星——它們仍然被包裹在促進其生長的氣體和塵埃中,就像塵埃山峰尖端的鮮紅色種子一樣。加拿大埃德蒙頓阿爾伯塔大學物理學教授埃裡克·羅索洛斯基 (Erik Rosolowsky) 表示:「我們可以在這些星系中找到星系中最新、質量最大的恆星。」

星系NGC1300的韋伯圖像

韋伯圖像顯示氣體和塵埃中存在著巨大的球殼。俄亥俄州立大學天文學教授亞當·勒羅伊(Adam Leroy)解釋說: 「這些洞可能是由一顆或多顆恆星爆炸造成的,在星際物質中形成了巨大的洞。」

追蹤旋臂,找到呈紅色和橙色的擴展氣體區域。 「這些結構在星系的某些部分往往遵循相同的模式,」羅索洛斯基補充道。 「我們將它們視為波,它們的間距告訴我們很多關於星系如何分布其氣體和塵埃的信息。」對這些結構的研究將為星系如何構建、維持和阻止恆星形成提供重要資料。

 

星系NGC1566的韋伯圖像

有證據表明,星系是從內向外生長的——恆星的形成從星系的核心開始,沿著它們的旋臂擴散,螺旋式遠離中心。恆星距離星系核心越遠,它就越年輕。相比之下,核心附近被藍色聚光燈照亮的區域是較老的恆星群。

充滿粉色和紅色衍射尖峰的星系核心表明可能存在一個活躍的超大質量黑洞,」德國海德堡馬克斯·普朗克天文學研究所的科學家伊娃·辛納勒說。 「或者,靠近中心的星團非常明亮,以至於它們已經飽和了圖像的該區域。」

資料來源:
https://science.nasa.gov/missions/webb/nasas-webb-depicts-staggering-structure-in-19-nearby-spiral-galaxies/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