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詩醇:李綱詩「憫生靈之塗炭,恨奸回之誤國」

鄭重


【正見網2013年07月24日】

北宋末期,金兵氣勢洶洶,長驅南下,連續攻克檀州(今北京密雲)、薊州(今河北薊縣)、直撲燕京,繼撲汴京。在這山河欲碎的危急形勢下,李綱撐起了抗金衛國的大旗。
 
李綱(1083~1140),字伯紀,邵武(今福建邵武縣)人。少年時代,就很關心國家大事,三十一歲中進士,三十六歲任太常少卿(專司祭祀禮樂之官)。當時朝政被蔡京等弄得腐敗透頂,李綱不怕威脅,上奏宋徽宗,要求改革朝政,預防女真侵擾,因而遭到貶謫。到紀元1125年(徽宗宣和七年)才官復原職。第二年正月,金兵渡過黃河,直逼汴京(今河南開封)的時候,他把逃跑派駁得啞口無言,挺身而出,願意率領廣大軍民,拚死守住京城。大敵當前,宋欽宗不得不順從軍民意願,任用李綱為親征行營使,並主持汴京的防務工作。

這年正月八日,開封保衛戰開始,李綱親自登上城頭督戰,並和士兵們一起用猛烈的炮火和弓箭,向金兵射擊,打退了敵人的多次進攻,使金兵損失了不少人馬。經過了將近一個月的戰鬥,金兵敗退,汴京解圍。投降派看到京城保衛戰中李綱深得群眾擁護,便尋機排擠他。八月,他們誣告李綱“專主戰議,喪師費財”,欽宗把李綱充軍到建昌(今江西南城)。
    
這時,敗退的金兵經過半年休整以後,再次南侵,逼近汴京。可是北宋的勤王兵,已被投降派解散。紀元1126年十一月,開封岌岌可危,欽宗不得不重新啟用李綱,下詔恢復原職。可是太遲了,待詔令送到南方的時候,開封早已失守。自此北宋滅亡。
 
紀元1127年(高宗建炎元年),南宋剛建立時,李綱從南方趕到南宋政府所在地南京(今河南商丘)。在百姓的輿論壓力之下,高宗不得不任命李綱為宰相,裝點門面。李綱於危難之時,出任宰相,連續給高宗上了十篇奏議,提出一系列愛國自救的主張,如:罷和議,嚴守備,用義軍,嚴懲漢奸,薦舉抗戰派宗澤,做開封尹兼東京留守,舉張所 做河北西路招討使,傅亮做河東路經制使。這些主張得到了主戰派和抗金義軍的支持。但宋高宗趙構只信任投降派,他不但不接納李綱的積極可行的建議,還繼續執行偏安政策,相信投降派對李綱的污衊,逼得李綱出任宰相僅七十七天,就自動退職。所有他建立的抗金措施,四、五天內,全被投降派廢除。
    
李綱被罷相後,改任觀文殿大學士,後又被貶謫鄂州(今湖北武昌),繼又被放逐到海南島,在流放中,他寫下了《病牛》這首詩,以“病牛”的遭遇,比喻自己的坎坷一生。老牛勤勞耕作一生,到精疲力盡的時候,遭到冷遇,並不計較。比喻他自己,雖然遭受貶謫、降職流放,但他並不為個人嘆息,只為愛國事業無成而憂傷。
    
李綱忠貞不渝地維護民族利益,他先後被貶到武昌、海南島做地方官,每到一地,總是替人民努力做好事,並且時刻關心抗金大事,經常上疏反對議和,提出建設性措施,但終究沒有被高宗接受。高宗建炎三年(紀元1129年)二月,金軍圍揚州,高宗倉惶逃往杭州,朝野激憤,高宗被迫罷免右相黃潛善和知樞密院事汪伯彥的官職。三月,將官苗傅、劉正彥打著“為民除害”的旗號,發動兵變,逼高宗於三月六日發下《內禪詔書》,讓帝位給三歲的兒子。各地將領呂頤浩、張浚、韓世忠等發出檄文,起兵鎮壓,支持高宗恢復了帝位。
    
被貶謫到海南島的李綱,這時雖然遠離朝廷,無職無權,仍然十分關心國事,他讀了《內禪詔書》以後,百感交集。想到在國家危難之中,權臣逼高宗讓位給一個三歲的孩子,實際是權臣借傀儡竊奪國家大權,這在當時歷史條件下,很可能導致國家分裂,而陷入更加不可挽救的泥潭之中。這是非常使人擔憂的。因此,他滿懷激憤憂傷的心情,寫下了《伏讀三月六日內禪詔書及傳將士榜檄……》這首詩,再次向皇帝敲響警鐘,盼望國家中興,用“聖哲從來只自強”的名句,鼓勵人們只要自己努力,南宋不會衰亡。對國家對人民一片丹心的“病牛”精神,躍然紙上。但是,這片忠心,始終未激起帝王的覺醒。紹興十年(紀元1140年),這位不得志的忠臣,在憂鬱中與世長辭了,終年五十八歲。遺著有《梁溪集》、《靖康傳信錄》等。
 
選錄李綱詩二首: 

   
一、病 牛
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
但得眾生皆得飽, 不辭贏病臥殘陽。

【今譯】
這頭牛耕過許多土地,充實過國囤糧侖,
當前筋疲力盡,誰會對它略示憐憫與憂傷?
只盼望百姓能夠吃飽飯,
它絕不推辭病苦,即使累倒在垂暮的殘陽!

二、伏讀三月六日內禪詔書及傳將士榜檄,慨王室之艱危,憫生靈之塗炭,悼前策之不從,恨奸回之誤國,感憤有作, 聊以述懷:

胡騎長驅擾漢疆,廟堂高枕失堤防;
關河自昔稱天府,淮海於今作戰場。
退避固知非得計,威靈何以鎮殊方?
中原夷狄相衰盛,聖哲從來只自強。

【今譯】

外敵入侵,鐵蹄踐踏我漢疆,
朝廷昏睡,並無半點提防;
函谷關與黃河,本是天然屏障,
戰火紛飛,竟使國土淪喪;
退避和逃跑,從來是下策,
朝廷威嚴盡失,怎能鎮守四域八方?
我方與敵方,互為消長,各求堅壯,
聖明的君王,從來都應是自奮自強!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