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諫諍而拒不獻鷹,反得唐太宗賞賜(數文)

恭謙


【正見網2014年08月15日】

一、講明利害以正視聽,使君王知錯

據《明史•梁儲傳》記載:梁儲,字叔夏,廣東順德人。秦王(明朝的宗親王)向朝廷請求要關中一帶田地,以便牧馬。明武宗不顧群臣反對,答應了這一請求。

在命令內閣大臣起草聖旨時,楊廷和與蔣冕二人,均以生病為由,拒絕參加擬詔。武宗大怒。只有梁儲,考慮到不可力爭,就自願起草詔書。他在代擬的聖旨中,寫道:“太祖高皇帝,當初明令這一帶土地不分給藩王,並非吝嗇,而是考慮到這片地寬廣富饒。如果藩王得此地,廣蓄兵馬,富而且驕。再被奸臣引誘枉法,對朝廷和國家,極為不利。如今秦王得到此地,應當更加謹慎,不可網羅奸人,不可多蓄兵馬,不可聽信狂人之言,圖謀不軌,騷擾邊防,危及國家。如若不然,那時,即使想保住皇親地位,也不可能了。欽此!”

武宗看完這封剛才起草的詔書後,大吃一驚,說道:“如此說來,此事的後果,值得考慮。”於是秦王要地之事,遂予終止。

看來,裝病躲避,實屬下策。講明利害,以正視聽,使君王知錯,才為上策!

二、晉平公射鴳的故事

據《國語》記載:晉平公射鴳鳥未死,讓豎襄用手去捉,鴳鳥卻飛掉了。晉平公大怒,將豎襄逮捕,並準備斬首。

叔向對晉平公說:“我王一定殺掉豎襄。當初我先王唐叔,在徒林地區,射死猛兕,名聲大振,分封晉地。而今我王繼承先王唐叔之業,射鴳死,豎襄卻捉之不得,這是故意暴露我王無能,而加以羞恥。您務必要殺掉他,不要使鴳飛掉的事,讓他再傳言出去,有辱聖名。”

晉平公聽後,慚愧得紅了臉,說:“鴳己飛走,堵不住悠悠眾口。殺人就更是錯上加錯。”便立刻叫人:放了豎襄!

三、欄杆不加修整,用來自警,並彰忠臣

據《漢書•朱雲傳》記載:朱雲,字游,魯人。漢成帝時,丞相安昌侯張禹,因為是皇帝的老師,而晉升特快,地位特高。

朱雲上書求見成帝,對成帝說:“臣請陛下賜與尚方斬馬劍,斬一大奸臣,以警告其餘。”

成帝問:“這一大奸臣是誰?”

朱雲回答說:“就是安昌侯張禹。”

成帝大怒道:“一個小臣,竟敢誹謗上司,到朝廷上侮辱皇帝的老師,罪當斬首不赦!”

御史就要將朱雲拉下去處死。朱雲緊緊抓住宮殿的欄杆不放,以致欄杆折斷。

朱雲高呼道:“為臣死後,不過在地下追隨商紂時的忠臣龍逢、比干罷了。但不知您這聖朝,將來會怎麼樣!”

這時,左將軍辛慶忌,免冠解印,在殿下叩頭說:“朱雲一向以剛直著稱於世。他進言正確,訣然不可處死!即使進言有誤,亦應當原諒。臣今以死,為其爭辯!”

辛慶忌連連叩頭,直至流血。漢成帝方才息怒。

事後,有工匠在修整殿上己遭損壞的欄杆時,成帝說:“不要換掉!”留下這一欄杆,不加修整,用來供皇上自警,並表示彰顯忠臣。

四、爰延面責漢桓帝

《後漢書•爰延傳》記載:爰延,字季平,陳留外黃地區的人。

漢桓帝時,任侍中(侍從皇帝之官)。桓帝游上林苑,從容問爰延道:“朕是個怎樣的帝王?”爰延答道:“陛下就像漢中王一樣。”桓帝問:“何以言之?”

爰延解釋說:“漢中王那時,尚書令陳蕃當政,就國泰民安;內臣專權,就亂政誤國。陛下既可與忠良為善,也可與奸黨為非。所以說:您與漢中王一樣!”

桓帝說:“當初,朱云為進忠言,折斷殿上欄杆;而今,侍中你當面指責朕不能重用忠臣,使朕知道了自己的缺點!”

五、“魚頭參政”

《宋史•魯宗道傳》記載:樞密使曹利,恃權驕橫,魯宗道多次在宋仁宗面前指斥他(指曹利)。因此,從皇親國戚,到掌權者,大家都無不懼怕魯宗道,稱其為“魚頭參政”。這是借用其姓(魯字的上部,是魚字),又因為他強硬如魚頭,故有此稱呼。

老百姓說:“魚頭強硬,正是好魚!”“魚頭參政,天下太平!”

六、皇帝也不能包庇樂工犯法

《唐書•崔隱甫傳》記載:崔隱甫,貝州武城地方的人。他在任洛陽令時,梨園子弟胡雛,犯法躲入宮中。唐玄宗託言他事,召崔隱甫入宮,當時胡雛,正躲在玄宗身後。

玄宗悄聲地對崔隱甫說:“我今日求卿赦免此人。”

崔隱甫回答道:“此話是輕視朝廷大臣,而重視罪犯樂工。臣請辭職還鄉!”三拜之後,就要離去。

玄宗趕忙說:“朕這是與卿開玩笑,何必當真?”於是,玄宗命令:將胡雛拽出門外,交由崔隱甫處置。

崔隱甫立即派人,將這個罪犯胡雛,亂棍杖死,以絕後患。

七、諫諍而拒不獻鷹,反得唐太宗賞賜

據《舊唐書•李大亮傳》記載:李大亮,京兆涇陽人。

有一次,唐太宗給他寫信道:“因為卿才兼文武,節操堅貞,所以委託給你巡守一方的重任。你在州鎮,功績顯著,此等忠勤,實令朕時刻掛念。此次使者至卿處,命令你處獻鷹,卿未服從;並且引古論今,遠獻忠言,披心瀝膽,非常懇切。古人說:一言之重,比之千金,卿獻此忠言,實在太珍貴了。今賜卿‘胡瓶’一枚,雖無千金之重,但是朕自用之物啊!”
(均據清代程維周《人鏡類纂》)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