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范仲淹雖居高位,不忘尊師(數文)

嚴謹


【正見網2014年12月23日】

一、得到一個偉人,大喜過望

薛簡肅擔任成都長官時,范蜀還是一個被推薦應試的讀書人。

薛簡肅一見范蜀,就喜歡上了他,讓他住在府中讀書,給自己的孩子們講學。

薛簡肅說:“范蜀是國家的棟樑之才。”後來,簡肅從成都回朝,帶著范蜀一起離去。

有人問薛簡肅:“您從成都回來,得到什麼珍奇的東西?”簡肅回答說:“四川的珍稀特產,都不值得稱道。我得到一個可以委以朝廷重任的偉人!”

二、廣泛推行儒學教育的何休

《漢書》 記載: 東漢人何休,為人質樸,不善言辭,卻素有鑽研精神。他精心研讀《詩》、《書》、《禮》、《樂》、《易》、《春秋》六部經書,當世的儒生,沒有趕得上他的。他寫有《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廢疾》等書。

他修建校舍,招進幾百名學生,每天親自到課堂講授六經,鼓勵學生學習。

從這以後,儒學教育,才得以廣泛推行。

三、比顏料染布,還厲害!

《晉書》記載: 虞溥,字允源。他立志於文章典籍教育,大修校舍,廣招學生。

他說:“學習對人的潛移默化作用,比顏料染布,還厲害!”

四、不必登門求教

《匯苑》記載: 宋朝的伊川先生程頤,隱居在龍門。他勸止四方的學者說:“能尊重你所聽到的,實行你所知道的,就可以了。不一定非得到我這裡來學習不可。”

五、向名師學習如沐春風

《涪陰紀善錄》記載: 宋朝時,朱光庭到汝水地方,向程顥學習。回來後,對人們說:“我朱光庭,聽程顥老師講學,如坐春風,像在春風中沐浴了一個月!”

六、偷學問

《世說》記載: 服虔,字子慎,精通《春秋》,他要註解《春秋》,想參考各家不同的見解。聽說崔烈招集門生傳授《春秋》,於是更名改姓,到崔烈那裡打工做飯。每當到了講課時,就在門縫外偷聽。當他知道崔烈對《春秋》的理解,超不過自己時,才稍與學生接觸,評論崔烈講解《春秋》的優缺點。

崔烈知道此事,但不知是什麼人。不過崔烈素聞服虔大名,懷疑此人就是服虔。

第二天,崔烈來到服虔打工住的地方,還沒等服虔睡醒,便叫:“子慎!子慎!”服虔一下子驚醒,不知不覺地答應了。二人於是成了好朋友。

七、學生請為老師修廟

《宋史•許希傳》記載: 許希,開封人,補任翰林醫學。宋仁宗趙禎病了,許希為仁宗針灸,仁宗的病因此好了,於是賜給許希紅衣、銀魚、金幣。

許希拜謝了仁宗,忽然又向西叩拜。仁宗問他原因,許希說:“扁鵲是我的老師。我今天能治好皇帝的病,不是我的功勞,而是我的老師賜給我的。我怎麼敢忘記老師呢?請皇上允許我,把我所得的金子,用來興建扁鵲廟。”

宋仁宗於是在城西,建了一座扁鵲廟,封扁鵲為神應侯。

八、兒童向老師學習做人

《漢紀》記載: 兒童魏照,拜師郭泰,每天在郭泰身邊打水掃地,侍候郭泰。郭泰說:“你應當用心學習,鑽研我講課的內容。用不著麻煩你在我的身邊侍候。”

兒童魏照說:“學習經書的老師好找,但做人的老師卻難求得。我呆在你的身旁,猶如使白絲靠近朱色、藍色。”

九、范仲淹雖居高位,不忘尊師

《石林燕語》記載: 范仲淹因為晏殊的推薦,才得以進入秘閣任校理,開始了他的仕途生涯。所以,他一生把自己看作晏殊的門生。後來,范仲淹雖然當了副宰相,仍然未改變他和晏殊的這種師生關係。

宋仁宗慶曆末年,晏殊在宛丘任職,范仲淹去南陽,路過宛丘,留在晏殊那裡歡聚了幾天。范仲淹寫的求見名片,還稱自己是門生。臨分別時,范仲淹寫的贈別詩,有“曾入黃扉陪國論,卻來絳帳就師資”的句子。

知道的人,無不為范仲淹尊師的行為,感嘆欽佩。

(以上均據清代程維周《人鏡類纂》)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