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不獻美女,願獻蠶婦!(數文)

華翰


【正見網2014年11月04日】

一、鄭剛中獻策救饑民

《明史》記載:明代鄭剛中,擔任溫州判官,正遇災年,流民滿於道途。於是,鄭剛中勸太守,打開糧倉,救濟災民。

太守說:“我恐怕糧食不能真正落實到饑民手中!”

鄭剛中說:“那好辦。請準備銅錢一萬個,每個錢上,用墨印上一個字。我組織幾個誠信差役,夜間出巡,遇到僵臥街巷的饑民,就發給一錢,告訴他說:不要擦掉錢上所印之字。明天早晨,官府憑此錢,發給糧食。這樣,真正的饑民就可無一遺漏。”

太守嘆服其法得當。立即施行。饑民得救,歡聲震天!

二、盧坦抑制糧價有方

《唐書•盧坦傳》記載:盧坦,字保衡,河南洛陽人,曾任職河南尉。

當時,江淮一帶大旱,糧價猛漲。有人請求:由官方出面,壓低糧價。

盧坦說:“河南所屬地面狹小,糧食都由其他州縣販來。如果我們這裡價低,外地的糧食就進不來了。不如任其定價。”

不久,外地商販,爭相運糧來到這裡,糧價也就持平了。

三、捐款救災,以身作則

《厚德錄》記載:扈稱(人名)擔任梓州路轉運使,所屬州縣,遇到荒年。扈稱自己先拿出全部俸祿的糧食,來救濟災民。因此,富家豪門,都受到感動,願把自家的糧食,送到官府,而使數萬饑民,保全了性命。

又,《厚德錄》記載:王居易侍制,出任漢川太守,當年遇到大災荒。於是,這位太守(王居易),帶頭拿出自己的俸祿,然後動員下屬官吏、以及郡中富豪,共捐出糧食數萬斛,來賑濟饑民。得以救活的饑民,數以萬計。

四、拿出糠餅,哭求朝廷

《元史•蓋苗傳》記載:蓋苗,字耘夫,大名元城人。被任命為濟寧路單州判官。

當時正遇災年,百姓饑荒。各縣將災情呈報郡府,郡府派蓋苗,到朝廷戶部請求賑濟。戶部拒絕他的請求。於是蓋苗跪伏在地下,拿出懷中的糠餅,給人們看,說道:“這是濟寧百姓的食物,況且還有很多人,連這樣糠餅,都吃不上!朝廷難道能坐視不救嗎?”說著淚流滿面。

蓋苗的苦求,使宰相深受感動,這才得到朝廷的救濟。使所有受災的百姓,都能夠活了下來。

五、縣令拒絕為修昭陵出人、出物

《宋史•范純禮傳》記載:范純禮,字彝叟,是范仲淹的兒子。擔任陵台縣令兼永安縣丞。當時正建昭陵,京西轉運使,向本路各縣分配承擔的木石、磚瓦以及工匠勞力數字。一路中,唯獨永安縣不接受命令。

於是,上官派人將這情況,報告給昭陵修建總指揮韓琦。韓琦說:“永安縣丞范純禮,哪能不知此事的重大?恐怕另有緣由。”

過了幾天,韓琦詢問范純禮。范純禮回答說:“陵寢皆在本縣,每年修繕治理不斷,現在還要與百縣,再次平均負擔人力、物力,我縣實在承受不起。不如將這些人力、物力,作為平時維修所用。”

韓琦了解到實情,覺得范純禮能體貼民意,是其治下的百姓之福!表示贊同。

六、不獻美女,願獻蠶婦!

《明史•汪應軫傳》記載:汪應軫,字子宿,浙江山陰人。出任泗州知府。正值正德皇帝南征,宮使來往駐紮,到處擾民。

汪應軫率領壯漢百餘人,站在水邊,待宮使舟至,就牽挽著宮舟,使其駛出州境。

正德皇帝,在南京停留時,命令泗州進獻美女和善於歌唱演奏的,數十人。

汪應軫知府說:“我們泗州女子,大都醜陋,沒有能夠符合皇上標準的。臣原來招有桑婦數人,請皇上收到宮中,讓她們傳授養蠶的技術,以倡簡樸,而勵農桑。”由於汪應軫的這個主意,使得皇帝不好再強求。要求獻美女之事,便不了了之。

七、鮮于優(人名)是福星!

《宋四國史》記載:宋哲宗考慮到山東各州縣,深受繁重的徭役賦稅的困擾,再次任命鮮于優(人名)為京東轉運使。

司馬光說:“以鮮于優之賢明,不應出任地方官。但顧及齊魯地區民生凋敝,日甚一日,必須有像鮮于優這樣的福星,去解救才行!”

當鮮于優啟行赴任時,哲宗說:“福星出發了!怎麼能夠得到百個像鮮于優這樣的福星,布滿全國呢?”

八、國家之本在農,不在錢!

《後漢書•劉陶傳》記載:劉陶上書朝廷說:“當今國家之憂,不在於貨幣,而在於百姓的饑寒。現在,朝臣們不顧念發展農業是根本,大多是在談論鑄錢之利。懇請陛下放寬種種刻薄的禁令,不要再專聽鑄錢的議論。聽一聽民間流傳的諺語,問一問街上老人的憂慮吧!”

九、唐玄宗殺皇親,為大臣申冤

《舊唐書》記載:李傑為御史大夫,為人十分正義。長孫昕(人名)一直怨恨李傑。一日,長孫昕與李傑,在路上相遇。長孫昕糾集玄宗連襟楊仙玉,一起毆打李傑。

李傑被打後,上訴說:“毀壞臣的髮膚,痛在自己身上。而侮辱臣身上衣冠,則是恥在國家(衣冠是官服,朝廷所授)!”

玄宗大怒,命令杖殺長孫昕等三人,以謝百官。並親自寫信向李傑表示慰問。

(以上均據清代程維周《人鏡類纂》)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