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生公說法,頑石點頭(二文)

陸文農 整理


【正見網2019年09月01日】

一、生公說法,頑石點頭

「到蘇州而不游虎丘,乃是憾事!」蘇東坡曾經這樣說過。
    
蘇州虎丘的「千人石」上,有一處,由唐代李陽冰,用篆書題刻「生公講台」的地方。相傳晉宋年間,有高僧竺道生,被稱為「生公」的人,曾在這裡,聚石為徒,開講《涅槃經》。當生公說到「一闡提,皆有佛性」時,隨即問道:「如我所說,契佛性否?」當時,周圍的群石,盡皆點頭。至今,生公講台前的白蓮池中,尚遺有「點頭石」一塊,上鐫「點頭」兩字。
    
由於生公說法,道理講得透徹,鞭辟入裡,所以感化頑石,竟至使頑石們,盡皆點起頭來。後來,佛書《續傳燈錄》中,圓機禪師有道:「直饒說得天花亂墜,頑石點頭。」

另外,《蓮社高賢傳》中,也記載有這個同樣的故事:

傳說晉代有個和尚,名叫竺道生法師,他自幼修行,研讀佛經。竺道生幾十年如一日,靜住廟堂,專心一意,埋首佛家學說。他不僅自己聞達、通曉佛理,而且能深入淺出、形像生動地向別人傳誦。一些佛教門徒,聽了他講經,都心領神會,大有所悟。後來,竺道生為了宣講佛理,曾到各處遊歷。據說有一次,他到了蘇州虎丘山,見遍地石頭叢生,於是,便收石頭做徒弟,並給它們講《涅槃經》。那些石頭,聽了《涅槃經》,都眉開眼笑,頻頻點頭,表示讚賞。
    
後來,人們把這個故事概括為「頑石點頭」,用來比喻道理講得清楚透徹,使人心悅誠服。

頑石受到感動,既能點頭,天花聽得高興,當然也會亂墜而下!

當年梁朝的武帝,是位信佛虔誠的帝王。一次,梁武帝延請雲光法師,在建業(今南京市)城南講經,待講到精彩生動處,遂感動上天,而致天花紛紛墜落。當時墜落的花雨,一時皆成五色斑斕的卵石,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雨花石」。因為當年雲光法師開講佛經的山丘,狀似平台,所以後人稱為「雨花台」。

梁代釋慧皎《高僧傳》中,也記載有這樣一則故事:

梁武帝時,有一個名叫雲光的法師,天天講經。由於他講經講得好,感動了天上的花神。由於花神高興,便把鮮花從天上撒下來。鮮花紛紛落地,五光十色,耀人眼目。後來人們把這個故事概括為「天花亂墜」。

雨花台邊埋斷戟,莫愁湖裡余微波。
所思美人不可見,歸憶江天發浩歌。

-----後來,歷代詩人以雨花台入詩的,很多。
 
法要說得淺顯,說得生動,說得既淋漓盡致,又鞭辟入裡,才能感動上帝,才能由此而天花亂墜,頑石點頭。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寺塔記》裡,「大同坊雲華寺」條目裡,說:「大曆(唐代宗年號)中,僧嚴講經,天雨(墜落)花,至地咫尺而滅,夜有光燭(照)室。敕改為『雲華』。」智嚴為唐代華嚴宗大師,因在長安雲華寺開講《華嚴經》,而使得華嚴宗的宗風,一時大振,遂被人們尊為「雲華尊者」。

古代佛家講經,引得 「天花亂墜,頑石點頭。」均系實事,並非虛言。現代的法輪功修煉人,遍於世界各國,他們千辛萬苦,發放真相材料,講述三退道理,使天下有緣人,明理三退,使三退得救而者,有三億數千萬人之盛!這是宇宙奇蹟,天人同敬,功在千秋,譽滿萬世之舉!絕非僅只「天女散花,頑石點頭。」之奇蹟而己也!
    
二、拔除欲箭,慧若天人!    

古希臘神話講:戰神阿瑞斯和愛神阿佛洛狄忒,他們有個名叫厄洛斯的孩子。厄洛斯背後長著一對矯美的翅膀,平時,他總愛手裡拿著弓箭,調皮地在天空裡飛來翔去,對著人們的心坎發射。厄洛斯射出的箭有兩種:一種是金箭,一種是鉛箭。中了金箭的男女,總會情不自禁地雙雙產生愛慕之情;中了鉛箭的男女就糟了,因為這意味著從此將失去愛情。
    
無獨有偶,佛門經書裡,也有一種箭,名為欲箭。《華嚴經•淨行品》說:「若得五欲,當願眾生,拔除欲箭,方得安穩。」唐朝慧琳《一切經音義》解釋:「欲箭:欲心與境相應,如箭之中心。」世上眾生,一旦被無窮無盡的貪慾,牽著鼻子,就會在暫時的滿足裡,滅掉智慧之光,最終墜進苦海。「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慾起。」《佛遺教經》說:「使人愚蔽者,愛與欲也。」「愛欲之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有燒手之患。」 「財色於人,人之不捨,譬如刀刃有蜜。」《四十二章經》也說:當年寶蓮香比丘尼,持菩薩戒。但她卻又私行淫慾,還妄言說:「行淫非殺、非偷,無有業報。」不料話剛說完,她的陰中就燒起一陣猛火,隨之猛火蔓延周身,終於使她跌進無間地獄。這是《楞嚴經》第八卷裡的一個警世故事。寶蓮香因被欲箭射中,而遭了殃。
 
佛陀就不同了,當年天神向他獻玉女時,他卻以不淨觀,把玉女看成為是「革囊眾穢」,不加理睬。佛門教義,如要識心見道,非得拔除欲箭,把人世間的一切貪慾,除盡不可。不然,就像塵霧一樣,難免翳目障心,又怎能明心見性?
 
從方法論講,斷欲去愛,不要放逸自身是法,「自淨其意」,從「斷心」下手也是法,並且是更加根本之法。比較中西價值觀念,佛門「拔除欲箭,方得安穩」的智慧,竟和西方哲人的一些至理名言,不謀而合。
    
赫拉克利特,說得幽默:「如果幸福在於肉體的快感,那麼就應當說,牛找到草料吃的時候,是幸福的。」
    
結合現實,愛因斯坦的自我表白,也意味深長:「人們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標——財產、虛榮、奢侈的生活,我總覺得都是可鄙的。」同時並解剖道:不管時代的潮流和風尚怎樣,人總可以憑著自己寶貴的品質,超脫時代和社會,走自己正確的道路。現在,大家都為了電冰箱、汽車、房子而奔波、追逐、競爭。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特徵了。但是也有不少人,他們不追求這些物質的東西,他們追求理想和真理,得到了內心的自由和安寧。如果不是生活必需,一個人一旦沉湎於奢侈的物質享受,便就難免入於庸俗一路,而愛因斯坦則高蹈絕俗,壁立千仞,超脫於塵世之外,在內心的自由和安寧中,為人類的文明進步,作出了卓著的不滅貢獻。「振衣千仞崗,濯足萬裡流!」中國古代的賢士和現代的法輪功修煉者,盡皆然也!    
    
除了曉喻世人,契訶夫的一席話,更是帶著一種警誡的口吻。他告誡世人:「人生的快樂和幸福不在金錢,不在愛情,而在真理。即使你想得到的是一種動物式的幸福,生活反正也不會任你一邊酗酒,一邊幸福的,它會時時刻刻、猝不及防地,給你打擊。」
 
再宕回一筆,佛家的《俱舍論》第一卷裡有偈道:

   趣求諸欲人,常起於貪念;
   私慾若不除,苦惱如中箭!

可見,一旦拔除欲箭,便就身住清涼世界,智燈慧炬,明我道心了。
    
有求皆苦,無欲則剛。人到無求品自高。待到欲箭一旦拔除,你還將驚喜地發現,非但此時此刻,慧炬常明,心住清涼世界,而且是那麼的充滿勇氣,充滿活力,竟至入於無所畏懼,寵辱皆忘的理想境界,那才真是:佛光普照,禮義圓明;身心俱爽,慧若天人!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