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1年06月23日】
釋迦牟尼佛曾對金剛密跡主菩薩說:「我滅度後,於南瞻部洲東北有國名大震那,其國中有山號曰五頂,文殊師利童子遊行居住,為諸眾生於中說法。」大震那,說的就是中國,國中的山指的是山西五台山,這裡的文殊師利指的是文殊菩薩。佛經中明確說:文殊菩薩坐蓮台,騎獅子,道場在五台山。
大約在唐朝時,五台山正式被確認為文殊菩薩的道場。《山西通志卷》記載了唐太宗所言,「五台山者,文殊閟室,萬聖幽棲,境系太原,實我祖宗植德之所,切宜祗畏。」盛唐時期,全山寺院多達三百所,有僧侶三千多人。唐武宗滅佛後,五台山的修煉環境遭到破壞,僧人減少。宋元時又重新開始發展起來,興建了一批寺廟。明清時期,五台山佛教發展到了鼎盛,喇嘛教開始興盛,而且清朝皇帝頻頻朝禮五台山,這進一步提升了其地位。
無疑,五台山是個修行的好場所,自然有很多神跡出現。如《華嚴經》記載,太陽升起來時,文殊菩薩帶領一萬菩薩,在五台山上度化有緣人。如文革期間,林彪為修建私人官邸,命令炸毀五台山兩座寺廟,結果爆炸的煙塵中出現文殊菩薩像。
本篇說的是唐朝一位名叫牛雲的僧人,因虔心向佛,得文殊菩薩開智的神奇故事。
釋牛雲,俗家姓趙,山西雁門人。童年時腦中就似乎缺根筋,入私塾,整日都渾渾噩噩,不知學的是什麼。惟有見到僧尼時,他才似乎有所反應,懂得合掌並露出敬畏之色。大概也因為這個原因,他的父母在他12歲時將他送入五台山華嚴寺出家,拜淨覺法師為師父。
在寺中,牛雲每日砍柴挑水,因為他腦子還是笨笨的,連基本的早晚課都學不會,因此其他僧人時常嘲笑他。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一晃過去了二十多年。牛雲36歲那年,突然說道:「聽說五台山上常有文殊菩薩顯靈,我現今要跣足去拜見菩薩,請求菩薩讓我變得聰明些,好學誦經文。」
當時天寒地凍,還下著雪,牛雲並沒有退卻,而是朝著山頂爬去。到東台頂時,看見一位老人正坐在火堆旁取暖。牛雲問老人從何而來,老人說「從川下來」。牛雲又問為何不見腳印,老人答說是在下雪前來的。
不待牛雲繼續發問,老人問道:「你究竟有何心願?為何在雪天赤足而來?」牛雲回說:「我雖然是僧人,但自恨昏鈍,不能誦念經法,因此特來尋找文殊菩薩,請求為我開智。」
老人很驚訝,又問:「如果此處尋不見菩薩,你還要去哪裡找?」「上北台去。」老人說自己一會兒也要前往北台。牛雲先在東台頂轉了一圈,沒有發現文殊菩薩的蹤跡,遂告別老人去北台。
快到黃昏時分,牛雲才到北台,然而卻又見到老人圍火而坐,大為驚訝,便問他為何先到。老人說是牛雲不知道捷徑,所以來遲。牛雲心下暗想,莫非老人就是文殊菩薩?因此跪拜。老人起初不受,但牛雲仍堅持執禮。
良久,老人說:「罷了,待我入定看看你前生造下何業,以致今生昏鈍。」老人閉目入定,過了一會兒,睜開眼說道:「你前生是一頭牛,因運送過佛經,今生得以轉生為僧,但頭腦不靈光。你可取一把钁頭來,待我將你心頭淤積的肉挖掉,你就頭腦清明了。」
很快,牛雲找來一把钁頭。老人讓他閉上眼睛,待叫他睜開時再睜開。牛雲閉上眼睛,似乎感覺到胸口有動靜,但卻覺察不到一絲疼痛。稍後便感到心一下子敞亮了,腦子也清明了。顯然,文殊菩薩運用的是神通,而菩薩之所以幫助牛雲,是看到了他那顆一心向佛之心。
等牛雲睜開雙目,看見老人現出了文殊菩薩像,並告訴他,從今往後,誦念經法將過目不忘,而且他與華嚴寺有大因緣,不要離開。牛雲大喜而泣,伏身叩拜,待抬頭時,菩薩已不見了蹤跡。
果然,此後的牛雲好似變了一個人,智慧大開,所有經文皆過目成誦。第二年五月,他繞著育王塔誦經,念著念著,突見一道金光從北台直到塔基,長久不散,金光中閃現一個寶閣,題雲乃是牛雲居住於此。金光散盡後,牛雲依照金光中所現,建造了一個寶閣,並在此傳授佛法,終成一位高僧,於開元二十三年坐化。
參考資料:《宋高僧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