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叩「化學元素」之門--關於物質結構的一點新認識

大陸北京大法弟子 拂曉


【正見網2022年05月16日】

本文針對物質結構,特別是「化學元素」做一探討,也會有些相關的外圍討論,雖然化學方面不是很專業,但也想寫出來與大家交流。由於小標題較多,為使讀者先有個整體概念,特加目錄於下。

                   目錄

(一)「化學元素」的由來、分割與「轉移」
(二)物質「無限可分」嗎?
(三)與中華傳統宇宙觀的聯繫
(四)物質結構與性質
(五)為什麼會有不同的化學元素?
(六)對師父應邀做的實驗的個人理解
(七)「元素」就是一層天,一個世界嗎?
(八)「元素」是「自然」形成的嗎?
(九)宇宙高能量物質與元素
(十)人類探索微觀粒子出路在哪裡?

圖一:物質分割大致情況圖示

圖二:物質合成大致情況圖示

(一)「化學元素」的由來、分割與「轉移」

化學家最初引進「元素」概念,他的意思是指「最小的微粒物質」,是「不可再分的」,「元素」一詞的外文含義就是不可再分的意思。實際上他們說的「元素」就是原子。

多少年過去了,至目前,按現在的西方科技手段,已經知道原子可分,而且發現了原子的構成,發現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世界」(在一個原子「世界」,原子核的體積極小,但是它的質量卻占了99.96%以上。)。原子核又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質子和中子又分別由「夸克」構成,其中還涉及到「膠子」的作用。

然而到目前為止,基本上認為「夸克」、「中微子」、「電子」就是「基本粒子」了。也就是說,即使認為還可以再往下分割,目前也無能為力,只得稱其為「基本粒子」。

師父講:「物質存在在極微觀下,特別微觀下特別微觀下它這種物質實際上是沒有生命的本源物質。一種本源物質,不可用常人思維想像的那種東西。這種本源物質非常可怕,任何物體掉進去一下子就會散掉、解體。這種本源物質,準確的說還算不上物質。宇宙有個特性叫真、善、忍。為什麼說物體的微粒中都有真、善、忍?其實真、善、忍就能夠把最本源的物質──最本源的那個東西還不能完全叫其物質,把最本源的東西聚合成原始最微小的原始物質。形成後把它結合成各種極微粒物質,又把這種微粒物質分化結合成各層空間的土、石頭、金屬元素、光和時間──宇宙中的各種基礎物質。然後進一步生化,產生更大的物質,因此產生了萬物。」(李洪志師父著作《轉法輪(卷二)》〈在大嶼山講法〉)

目前科學界認為的「基本粒子」:夸克、中微子、電子這些東西決不可能是真正的基本粒子,真正的基本粒子,我認為就是上面師父所講的那些「極微粒物質」(見上一段),或者說「最微觀粒子」(見李洪志師父著作:《論語》)。

而那些「最微觀粒子」距人類不知道有多遠!「人類永遠也不可能真正認識宇宙的真實展現。」(李洪志師父著作:《論語》)

既然「元素」的本義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物質」,那「元素」就應該已不再是原子,而是像夸克、中微子、電子這層「基本粒子」了,這就是我說的「元素的轉移」的概念。但是,由於理論上還是可以繼續再分下去,所以真正的「元素」,我認為就應該是師父講的「最微觀粒子」。

不過,我們完全可以不必使用「元素」這個詞來指代師父講的那些「最微觀粒子」,他們本就是最高層的、最微觀的粒子!這裡為了在人的層面說明和理解一些問題,暫時在此文使用一下。

為什麼科學家仍然沿用「元素」代表原子呢?我分析,一是習慣了,二是因為我們人類空間的物質性質是由分子決定,而分子是由元素起一定作用的。

(二)物質「無限可分」嗎?

對人類認知來說,我們可以說物質是「無限可分的」。因為人類目前對物質、對宇宙天體、對生命、對時空的認知極其有限,相對於龐大的宇宙和物質世界極其渺小!所以對人類來說你儘管卯足了勁兒去探索,也差遠去了!但是永遠達不到最終目地。(更何況現代的西方科技是實證科學,排斥神,所以不會被神承認,也就更達不到那高處)。

不僅如此,就連如來釋迦牟尼佛,都講「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都沒有看到宇宙的邊緣,那可是神通廣大的佛啊!

「什麼意思呢?在如來這個層次上,大,看不到宇宙的邊緣;小,看不到物質的最小微粒,所以他講了『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李洪志師父著作《轉法輪》)。

而對於宇宙來說,物質不是「無限可分的」,而是「有限可分的」,這是我的觀點。而那個極限,我認為就是師父所講的「最微觀粒子」,那「極微粒物質」。

「人的分子細胞也一樣。人們問宇宙有多大,我告訴大家,這個宇宙它是有邊緣的,可是在如來這樣一個層次上,都把它看成是無邊無際、無限的大。」(李洪志師父著作:《轉法輪》)

(三)與中華傳統宇宙觀的聯繫

中華傳統的宇宙觀有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道德經》)。我認為這是符合法輪大法法理的。

對照師父的法(見上面標題(一)裡),先賢老子指的那「道」,應該就是宇宙根本大法「真善忍」!「道生一」,我認為就是大法「把最本源的東西聚合成原始最微小的原始物質」的過程。那「一」,就是那「原始物質」。那「二」,就是那「各種極微粒物質」。那「三」,就是那「宇宙中的各種基礎物質」。

我理解,那「最微觀粒子」(「各種極微粒物質」)也是多種多樣的。而他們還不是最微小的「原始物質」(請注意師父講的,有「粒子」和「物質」名詞的區分)。他們被稱為「最微觀粒子」,在他們之上是更微觀的「原始物質」,也就是那「一」。

(四)物質結構與性質

化學上講,物質結構決定其性質,性質決定用途。我們人類這個空間的物質,是以「化合物」(分子)為表征的,化合物不同,物質性質就不同。

例如水的「分子式」是:H2O,就是說一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H)和一個氧原子(O)「化合」而構成的;酒精(乙醇)的分子式是:C2H6O,就是說酒精的一個分子是由兩個碳原子、六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水與酒精的物質結構不同,當然性質就不同。(這裡說的是整體性質,而不是某一方面。例如,都是液體,這只是流動性一致而已)。物質的性質包括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

分子(化合物)是由原子構成的。所以,物質的性質取決於元素構成、以及原子間的結合方式。

那具體來說,是哪些因素決定了物質的性質呢?

俄國科學家洛蒙諾索夫是「原子分子論」的奠基人,1741年他提出了關於物質結構的「原子分子論」基本原理,其要點有三:1)「元素」是組成物體的微小粒子,「元素」不是由其他任何物體組成的。2)「顆粒」是質量非常小的、由「元素」結合而成的一個小的整體。3)如果組成「顆粒」的「元素」的種類、數目和結合方式都相同,「顆粒」就相同。如果組成「顆粒」的「元素」在種類、數目或結合方式上有所不同,「顆粒」就不相同。這就是物質的多樣性的原因。

鑒於教科書翻譯的問題,我們不妨把他說的「物體」也可稱為「物質」。

洛蒙諾索夫當時並沒有「原子」「分子」這兩個名詞,是後來才有的。所以按照現在的化學,他說的「元素」就是原子,他說的「顆粒」就是「分子」。

他說的第一點,已經是錯誤的了,上面已經說過了,原子是可分的。第二點是說,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第三點,是說「元素」的「種類、數目和結合方式」決定了物質(分子)是否相同。

也就是說,是元素的「種類、數目和結合方式」決定著物質的性質,也就是物質多樣性的原因。

我們需要剖析一下這三個要素,以方便隨後的討論。

首先,元素的「種類」。是說物質是由哪種元素構成的。到目前為止已知的元素都在「元素周期系」裡。

其次,元素的「數目」。確切的說,是不同元素的原子「數量配比」。例如水分子(分子式H2O)是由兩種元素構成的,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配比組成的。而氧氣的氧分子(O2)是由一種元素(氧元素)的兩個原子構成的。

第三,「結合方式」。也就是原子間是怎樣結合的,這通常需要以「結構式」來表達,而不是「分子式」。

我們可以把「結合方式」稱作「排列程序」,把不同元素的原子「數量配比」稱作「結構」。

因此,物質的性質就決定於「元素種類」、「物質結構」和「排列程序」。

這已經是公認的。

(五)為什麼會有不同的化學元素?

這個問題似乎像小孩子問的一樣,不過卻可以引導我們做深入探究。我覺得多一些類似的提問比較好。

比如拿原子來說,原子上一層(人們稱亞原子粒子)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組成,這些粒子通過它們不同的「數量配比」和不同的「排列程序」,形成了不同的原子,也就是形成了我們這個「分子世界」的不同的「元素」。(而那些質子、中子、電子也應該是不同的,下面有論述)。

這就是我們這個世界有不同「化學元素」的原因!

例如「氧元素」的原子,原子核有8個質子,8個中子,核外有8個高速運動的電子,有兩個電子層。而「氫元素」的原子只有一個質子和一個電子,不含中子。而「碳元素」的原子呢:原子核有6個質子,6個中子,核外有6個電子(有7個中子的是同位素碳13)。

既然人類空間的「元素」-----原子,是可以分割的,那麼可以說層層都有「元素」,元素「轉移」。「人類空間」的「元素」是原子,「原子空間」的「元素」是質子、中子、電子。

這樣一來,決定原子屬性的,也就是決定「化學元素」屬性(元素周期系)的,就是質子、中子、電子這類「原子空間」的「元素」的「種類、數量配比和排列程序」。

那麼像質子、中子、電子這類「原子世界」的「元素」,它們也有不同種類嗎?比如質子,也有不同種類嗎?

這就是比較尖銳的問題了。

一種觀點認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質子和中子沒什麼兩樣,完全相同。舉例說,鈉原子與鎂原子中的質子、中子沒什麼兩樣,只是數量不同。(注意:不是說質子與中子一樣,而是說,質子跟質子,中子跟中子,電子跟電子,是否一樣)。

另一種比較客觀的觀點認為:電子是一樣的,只不過數量不同罷了,中子和質子是不是所有物質當中都一樣暫時還沒有定論,不排除未來發現不同的可能,目前的技術還不能完全了解質子和中子的內部結構。

質子是「複合粒子」,這是公認的了。而電子,多數人認為是「點粒子」,因為至今未發現它有內部結構。但是,電子它是有質量的,認為是「點粒子」的恐怕是錯誤的。

我個人認為,質子、中子、電子這類「原子世界」的「基本粒子」(元素),也應該是有不同種類的,也是多樣性的。

因為,既然原子(元素)有不同種類,為什麼亞原子不會有?

因為,師父講:「從天體最微觀到出現最微觀粒子,層層粒子無量無計,從小到大,再到表層人類知道的原子、分子、星體、星系以至更大,不同大小的粒子組成了不同大小的生命與不同大小遍及宇宙天體的世界。」(李洪志師父著作:《論語》)

(六)對師父應邀做的實驗的個人理解

師父在廣州講法中,講到了一個實驗:一個鋁片被封閉在玻璃管中,師父拿在手裡晃了晃,把它的分子排列程序改變了,這個鋁片的金屬成份就發生了變化,部份有了銅、鐵、銀、金的成份。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理解,因為已經說過了,內部的「排列程序」改變,就可以使物質發生變化。所以鋁就可以變成其它物質。

酒精(乙醇)與甲醚,它們的元素構成是相同的,都是碳氫氧三元素組成,分子式都是C2H6O,但是它們的「排列程序」不一樣,所以他們是兩種不同的物質(同素異形體,或叫同分異構體)。

由此看來,「指水為油」、「點石成金」的神話故事,是多麼的容易理解啊!

我體悟,「點石成金」也僅僅是改變了分子級的排列程序,再多恐怕也不會深入到原子內部。而修煉卻是從本質上,從生命本源上,從微觀向洪觀上,以「高能量物質」改變著本體!「點石成金」、「指水為油」僅僅是表層物質的改變。即使這樣,也足以讓常人驚呆了!就像「白日飛升」,它只是修煉的初級過程,卻已經被人稱為「神仙」了。

聽說過去有道家煉丹的,或者配製「靈丹妙藥」,常人服用後表面身體發生變化。例如戰國時期鄭國有個名醫叫秦越人,服用高人長桑君贈的神藥後,眼能透視,隔牆視物,尤其以診脈出名,而古時有個扁鵲,與軒轅黃帝同時代,精於醫藥,人們把秦越人比作扁鵲而稱之;還有服用神藥後,頭上生出角來的,等等。

怎麼解釋「遁入另外空間」?

一塊純淨的玻璃可能看不到它,純淨水、酒精和空氣都是透明的,人們從普通科普知識中可以知道它的原因,它可以透過可見光,不吸收,不反射不折射,不論什麼物質元素,它的結構就是那樣的,鬆散和特殊的,所以成為透明體。修煉人或有這樣能力的人,當然就可以讓身體的「這個空間的結構」滿足那樣的要求,從而「隱身」和「透明」,隨意變化。

(七)「元素」就是一層天,一個世界嗎?

從法中我們知道,分子到原子之間是一層空間,也是極其廣闊的龐大的天體。就像分子構成我們這層空間的萬事萬物一樣,原子構成了原子到分子(也可說分子到原子)之間那層空間的萬事萬物。

每一層空間都有構成那層世界的「基本粒子」,也可稱其為每一層空間的「元素」,而這每層空間的「元素」又都是由更微觀一層的粒子通過一定的結構和排列程序建造起來的。例如原子(各種元素的原子)構成分子,「原子」是分子與原子之間這層空間的「基本粒子」;「分子」則是構成我們這層空間的「基本粒子」;原子以上也有構成那層空間的基本粒子,例如質子、中子、電子;質子、中子、電子以上也有構成它們的基本粒子,例如夸克、中微子等...,層層層層,直至宇宙「極微粒物質」。

所以,「元素」就是一層宇宙,一層天體,一個生命,一個時空,一個世界。

分子是一層天,原子是一層天,質子也是一層天,每個粒子都一層天。

我們知道,原子與太陽系非常的類似,電子圍繞原子核運轉,九大行星圍繞太陽運轉,太陽系是一層天體,所以原子也是一層天體。

為什麼說「龐大、遙遠」呢?
 
在原子世界,原子核質量雖然占原子總質量的99.96%以上,但體積卻僅占原子體積的幾千億分之一!核外電子又比原子核小很多很多!在我們太陽系,太陽質量占太陽系總質量的99.8%,但根據網上查看的資料,換算下來,太陽的體積僅占太陽系體積的三萬億分之一!而地球體積又僅占太陽體積的130萬分之一!假如你是電子上面的生命,那麼整個原子世界對你來說是不是極其龐大遙遠?

當然,是否應該把「原子核」與「核外電子」算作「原子世界」的「基本粒子」而不是質子、中子,本人不作否定。這篇文章只是定性的、大概的做一探討,不一定很精確。

每個粒子都是一層天體,反過來說,每層天體也都是一個粒子。

往洪觀方向,假如把我們這層空間(例如太陽系)看作是構成更大空間的基礎粒子(基本粒子),那麼我們這層空間就是更大一層空間的「元素」、粒子,一層一層往上.....。

就是說:每一層基本粒子,它既是上一層(微觀方面)的天體,又是下一層(洪觀方面)的基本粒子。

就像「系統工程學」大系統與子系統整體與部分的關係,既是它上一級的部份,又是它下一級的整體。不過要倒過來說而已。(見圖一、圖二)

故,「元素」既是粒子,也是世界。

正所謂「一花一世界」者也!

而每個世界也都有生命存在。師父說:「不管哪個空間的物體都是物質存在,物體都存在生命」。( 《轉法輪(卷二)》〈在大嶼山講法〉)

(八)「元素」是「自然」形成的嗎?

人們往往提到「大自然」。但是什麼是「大自然」?「大自然」是「自然」的嗎?

「元素」是「自然」形成的嗎?否。

從法中我悟到,「元素」,它是由微觀粒子按一定「法則」組成的世界,而那微觀粒子又是更微觀粒子按高一級「法則」組成的世界。層層如此。

所以「元素」的形成沒有什麼「自然」。「自然是不存在的」(《歐洲法會講法》)。

宇宙不是「無序」的,而是「有序」的。「一切都不是偶然的」(《法輪功》)

而那構建各層宇宙天體的「法則」,就是各層宇宙天體、各個空間的「法」,他是宇宙根本特性「真善忍」宇宙大法在不同層次的展現!

一切都是造物主的安排,是法輪大法開創了一切!

(九)宇宙高能量物質與元素

師父講:「我們這套功法,是真正屬於性命雙修功法,我們煉的功儲存在身體的每一個細胞當中,一直到極微觀狀態下所存在的物質本源微粒成份中,都儲存著那個高能量物質的功。隨著你功力越來越高,它的密度越來越大,它的威力也越來越大。這種高能量物質是帶有靈性的,因為它儲存在人身體的每一個細胞當中,直到生命的本源,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和你身體的細胞是一個形態的,和分子排列程序也是一樣的,和一切原子核的形態是一樣的。但是本質卻發生了變化,已不是原有肉體細胞所構成的這種身體了,你不就不在五行中了嗎?」(李洪志師父著作:《轉法輪》)

我們從法中知道人體是個小宇宙,人體內部有各種系統、組織、細胞,細胞內有分子,再微觀是原子等等。人修煉,通過上師的演化,以另外空間的高能量物質不斷充實體內細胞,充實各層各空間的微粒。用「元素」一詞來說的話,也就是改變了「元素」的本質,物質發生變化,已經不是原來的肉身,但是結構和排列程序還保持原有狀態,表面還是人原來的形像,只是「年輕化」了。

為什麼很多故事中,深山裡的「道童」看似小孩兒,卻已經「幾百歲」了呢?道理就在這裡吧?

不過這只是一個方面的表現而已,功的高低,師父講了:「真正決定人的功力層次的功不是煉出來的,它是靠「德」這種物質轉化來的,靠修心性修出來的」(李洪志師父著作《法輪功》)。

而這並不與前文說的「原子分子論」相矛盾,的確「元素」的本質改變了,人體物質改變了,但結構和排列程序沒有變,形像沒有變。

(十)人類探索微觀粒子出路在哪裡?

現代科技發展到今天,對微觀世界的探索大致只達到夸克、中微子級別,再往上探索不知何年何月才能進入下一個級別。而且,人類社會的發展決不可能是人類一廂情願的結果。

「其實人類科學怎麼發展的,也是隨著歷史的安排在發展的,你人為的想達到某一目地,也是達到不了的。」(李洪志師父著作《轉法輪》)

現代科技的研究和探索,往往只是單獨的、分離的研究一個「點」,看不到那個面;光學儀器觀察如同肉眼一般普通,再遠又能怎樣?即使使用射線或電磁什麼的「先進儀器」,但如果你的射線粒子比那被觀察探測的物體還大很多,那就像「高射炮打蚊子」,你有那麼精準嗎?它比你那射線粒子甚至光子還細微的話,而且還高速運動,就像「笨熊抓飛鳥」,你能捕捉到、探測到它嗎?還有一點,另外空間的物質我們可能還看不見,比如真空,你怎麼探測?除非修煉人的天目!再說了,那也許是有智慧的高級生命呢,你什麼目地?能讓你碰著嗎?不過你要誠心敬意的叩拜請求,沒準兒讓你知道一些。

主導現代科技的是所謂的「實證科學」,是西方傳來的科技(值得深思的是馬列邪惡主義也是西方傳來的),它發展研究的基點是否定神的存在的,因而是不講道德的。根本上說,它不會展現出真實的宇宙本質,他們把自己的思維框住了,基點又錯,因而必然是畸形發展,必然造成破壞。

愛因斯坦還算是比較明智的科學家,也是最頂級的科學家,他知道人類的思維是有局限的,最終他相信神了,還有牛頓也是。

講德,就應該「善用」開發出來的科技,如粒子科技,微生物科技,化學科技等等。但是,人們看到的很多都是「惡用」。過去的日本軍國主義建立731細菌實驗用於戰爭和摧殘生命,德國納粹用毒氣消滅猶太民族,中共用毒藥殘害法輪功群體和其他善良民眾、開發生化武器和感染人類的病毒。農業上大量使用化肥農藥致使環境嚴重污染。人類探索到了原子、中子,卻用來製造原子彈中子彈殘酷性武器。聽說史前時期還有過核災難,有火星發生過核大戰。

現代科技已經造成地球環境極度惡劣,這是有目共睹的。

「人類的探索是為了技術競爭,藉口是改變生存條件,多數是以排神、放縱人類道德自我約束為基礎的,因此過去人類出現的文明才多次被毀掉」。(李洪志師父著作:《論語》)

從法中,我們知道,人類不可能通過技術達到高層次,那是神在把控。再微觀的粒子放射性更強,人類恐怕也控制不了。

「人類的科學要想達到那麼高,首先必須是人的道德標準先上去,不然的話就會發生星球大戰的」。(李洪志師父著作《轉法輪(卷二)》〈在大嶼山講法〉)。

「神不會叫人帶著殺心上天堂」(李洪志師父著作:《洪吟(五)》:什麼是信仰)

所以,「人類探索微觀粒子的出路在哪裡」?已經有答案了,那就是修德、信神、追隨神!

而這也早就有鋪墊了,早就有實踐了,那就是中華五千文明輝煌的歷史、中華傳統神傳文化與科技!他是與神溝通的、有聯繫的。傳統神傳文化直接奔宇宙真相來研究,這條路線最直接最快最好了!我也想,這一定是偉大神聖慈悲的創世主的最好的安排。卻被紅魔的化身----宣揚無神論進化論假理的中共給糟蹋了。

有很多古代案例,已經證明其科技遠遠高於現今的西方科技。

古人那超高的智慧、精湛的技術、輝煌的作品,簡直現代人望塵莫及!秦始皇兵馬俑出土一把寶劍,之前是被壓彎在地下,拿開之後竟恢復如初,歷經兩千二百年竟不被腐蝕且彈性不減!敦煌壁畫,還有其他一些地方的壁畫等作品,怎麼那麼逼真、好看?還有顏色不退?人物、神佛等怎麼那麼活靈活現?那些場景、故事又是怎麼來的?

五千文明神傳文化,有很大一部分修煉因素。古人講打坐入靜,調理身體,調整心態,清心寡欲,心無旁騖,基本接近修煉狀態。所以會出智慧,會有領悟,會有靈感,會有感應,狀態最好。時間一長,功夫一深,品德一高,可能就會與神溝通起來,神就會點悟或顯現。還有,他在做好事的時候,比如在雕刻或者畫神像、佛像的時候,精誠所至,就會得到啟發,或者顯像給他,因而創作出天國一般的作品!

師父說:「佛家講:佛無處不在」(《轉法輪》)。「宇宙是一個繁榮的、是一個巨大無比的天體,一切都有生命,一切都是生命,生命多的無處不在。」(《各地講法五》〈二零零四年美國西部法會講法〉)。

那畫家、雕塑家,不管是「聽到」,「看到」,「感覺到」也好,或「幻覺」,或「夢境」,或腦子中「想像出」的也好,我認為都是高級生命給他的點悟和智慧,幫了他,只要你心念純正。

所以必須虛心誠意,有敬畏之心。

為什麼要講修德修心?試想,如果他不重德,他求,那神佛能給他嗎?他能有神跡嗎?

而修煉者呢?那就更會出傑作,出神跡的!

記得曾經看過作為工程師的同修的修煉文章講,修煉法輪大法後他能夠看到炙熱鋼水裡的物質成份,看到分子,知道分子式的組成。

「人類要想了解宇宙、時空、人體之迷,唯有在正法中修煉,得正覺、提高生命層次。修煉中也會使道德品質提高,在分辨出真正的善與惡、好與壞、走出人類層次的同時,才會看到、才會接觸到真實的宇宙及不同層次不同空間的生命」。(李洪志師父著作:《論語》)

今生,我們有緣得法修煉,有法輪大法創始人親自帶我們,難道這不是最好最好、最幸福最幸福的嗎?!

結語

以上只是自己目前對化學元素物質的認識,可能有不對的,或者漏掉的。由於課題比較大、比較深,學識淺薄,時間倉促,未能系統整理和深入研究,對此給讀者帶來的凌亂或矛盾或不足,表示歉意。

不符合大法的地方,還請留意和指正。

值此法輪大法洪傳三十周年暨世界法輪大法日之際,恭祝慈悲偉大的師尊,生日快樂!

法輪大法好!

謝謝師尊!

謝謝同修們!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