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2年11月28日】
岑參是一位非常有名的邊塞詩人,他的詩詞大都是反映軍士疾苦和邊塞環境惡劣的。其中也可以看到詩人的堅毅和對國家的熱愛。這首《逢入京使》看似也是這樣的,然而背後卻隱含詩人個人的感情因素,我們會看到一個真實的岑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全詩共二十八個字:「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干。」詩人寫這首詩的時候,大概是自己三十一二歲的時候,正值壯年。詩人要到安西節度使高仙芝處做幕府書記。詩人一路西行,卻不停的回望家鄉,看著漸漸遠離的故土,詩人的淚水或許沒有停過。古人三十歲的時候,正是老人需要人照顧,妻子年輕兒女大概也有十幾歲的樣子。很接近於我們今天人的四十歲左右,與我們理解的人到中年很相近。上有老下有小,人生最難的時候。詩人為生活所迫不得不遠離家鄉來到這偏遠荒涼之地。此時的詩人幾乎是絕望的。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詩人此時還沒有到達自己的目的地,或許也就離家一月有餘的樣子吧,這時看到要入京的使者,就要讓其捎信報平安,也更加證實詩人此時的心情。詩人與入京的使者只是匆匆的相遇,甚至都不能停下來說太多的話,只能捎個口信了。
詩人的詩道出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不管怎樣詩人還是一個官員,還有自己的自由性。而守邊關的將士,他們不也會思念家鄉嗎?他們的痛苦是遠遠的超越詩人的。
哪裡都沒有家好,所以中國人都喜歡團圓。中秋節和過年都是為了團圓,遠方的親人可以回到家鄉,與親人團聚,這就是最重要的。按理說,今天的汽車、火車和飛機都非常的方便了,人們相聚的卻更少了。一邊感嘆人與人的冷漠一邊又不願意團聚,就是今天人與人的矛盾關係。其實一切的根源都源自於人們相信無神論的副作用,人們什麼也不相信。造成對傳統文化的缺失,卻不知傳統文化裡面蘊含著生命的傳承和幸福,只想幸福不要傳統是不可能的。
現代科學是冰冷的,很難找到幸福的。或許只有真正的拋棄它,人們才會找到真正的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