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渙與《登鸛雀樓》

新生


【正見網2023年02月26日】

王之渙,字季凌,是大唐時期著名詩人,古書籍對他的記載很少,一生作了上百首詩,留給後世的僅有六首,可首首都是佳作。一首《登鸛雀樓》更是千古絕唱,被評價極高。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登鸛雀樓》)

這首詩,是他在早年及第,曾任冀州衡水縣的主簿,不久因遭人誣陷罷官,一次出遊鸛雀樓時所作。

鸛雀樓,位於山西永濟市,傳說常有鸛雀在此棲息,故取名鸛雀樓。詩人登上鸛雀樓,站在高樓上遠望,見天際的一輪白日依著山巒緩慢下落,那奔騰咆哮的黃河水正一泄千裡流向遠方。為了擴大自身眼界,詩人又登高了一層。

古書記載,詩人在年輕時豪放不羈,時常舞劍放歌,他的詩很受歡迎,多被制曲傳唱。這首《登鸛雀樓》是在35歲那年作的。那時,正是他人生處於低谷,官場失意心情鬱悶的時候。

面對這些煩心事,詩人是如何解脫出的?

詩人登上了鸛雀樓,墜入眼帘的是大好風光,「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的壯闊景象。白日下落又朝起日復一日,黃河蕩蕩入海奔流不息,詩人被眼前的景物震撼,大自然的規律誰能抗拒?回頭想想自己,心的容量亦在漸漸加大,人生所遇坎坷又算得了什麼?隨之壓在心底的鬱悶也淡然了。

「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詩人的心釋然了,轉念一想,眼前的風光固然好,能否觀賞到更遠更遠的地方,於是,又登高一層,發現眼界大開,萬裡山河盡收眼底。位置的高低不同,所看事物也不盡相同,詩人溶於這天地之間。

於鸛雀樓一游,詩人收穫頗多,既賞了風景又擴了容量,不僅看淡人生又留下了千古大作。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詩詞曲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