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與人類:咸豐初年浙江溫州疫疾

林蘭 編輯


【正見網2004年07月17日】

瘟疫和其它天災,旱、水、蟲、風、地震等一樣往往對人類和人類的歷史起著關鍵的作用,在人間的社會、秩序、社會變動與重大事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縱觀歷史,是人主宰著人類的命運,還是蒼天主宰著人類的命運?

◇◇◇ ◇◇◇

疫疾往往與其他自然災害相伴隨。咸豐二年(1852年)夏天,浙江大旱,自五月以後,雨澤稀少。旱災引起災荒,與旱荒同時,浙江的部分縣,如溫州樂青縣,發生了瘟疫,流行範圍較廣,死亡人數較多。

咸豐三年(1853年)夏六月十七(7月22日),浙江許多地區連降暴雨,溫州也是最為嚴重的受災區之一。浙江巡撫黃宗漢向朝廷奏摺中談到:「溫州郡城於六月十八日起,狂風大雨,歷八晝夜之久。山水漲發,江朝泛人。東門城內水高四、五尺,低洼田廬暨城廂內外各米鋪,悉遭淹浸,民間口食維艱。」溫州下屬的玉環、瑞安、樂清、平陽四廳縣遭受的水災,與州城相同。由於當時正是早稻收割季節,收種剛剛開始,因此「早晚稻子,顆粒難收」。

大水災後的次年上半年,溫州地區出現了嚴重的瘟疫流行,趙鉤《過來語》中記載了咸豐四年(1854年)三月間的情形,他說:「現在疫氣到處流行傳染,由上年水災引起了災荒,加上瘟疫疾病,溫州地區死傷累累。生病餓死的到處都有,天天可見。有一個討飯的老婦人說,去逝的人根本無人殯葬,任憑野狗噬食,早上還是一個全屍,到了傍晚被野狗吃得只存半個子。」真是悲哀啊!這次瘟疫傳染,以近海地區最為嚴重,錢橋、梅頭二村,各死掉男丁二千多人,上戴村本只有一百七十多人,染病死去的高達一百多人。鮑田、海安等村落也死了很多很多人。樂清縣僅間隔一年,再次遭到瘟疫襲擊。林大椿《紅寇記》記述了這年正月至六月,樂清縣出現嚴重饑荒,瘟疫流行,「死亡相繼」。據專家分析,這場疾疫從臨海村落流行開始,很快波及溫州廣大地區,死亡人數極多且速度很快,似是從海上傳人的鼠疫一類急性烈性傳染病所致。由於水災剛過,百姓缺吃少穿,生活條件和衛生條件極差,對疾疫流行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參考資料:《三千年疫情》)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與環境

人與環境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