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3年03月18日】
下載方法:按滑鼠器右鍵,在彈出菜單中選擇「目標文件保存為…」(Save link As...)。
輪迴紀實(音頻):渭水為證
作者:大陸大法弟子
播音:新宇音
來聽隋朝時期渭水之濱走出三個人的尋法故事。
有個書生從小就喜歡吟出一些句子,剛開始他也不懂什麼押韻,就是隨口說說。而且在隋朝時期,詩歌文化並沒有大面積普及。秦漢時期的樂府以及歌賦的風格走向沒落,但還有人在用。而他就是喜歡吟一些句子,特別是看到外面的景物觸景生情之時,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再吟出句子就有些順口了。
他喜歡遊玩,經常約三五好友登高攬月,大家一起吟唱。這是隋朝初年的時候。等到隋煬帝時期,因為皇帝好大喜功,窮奢極欲,加上頻繁的對外戰爭,導致民不聊生。他們的吟唱,也顯得悲苦與淒涼。隋朝很短暫,在短暫中也引起他們對人生的思考。一切都如同曇花一現,轉眼即逝。每每想到此處他就悲從心中來。
他決定去西域,聽說那裡佛法很興盛,於是對好友們說了,可是大家都嫌路途遙遠,而且那裡也不太平,無人跟從。他只好打點行裝獨自上路了。
他走出渭水不久,看到路邊的風景,情不自禁的吟出幾句接近詩的句子,正在這個時候,從遠處飛奔過來一匹快馬,在他面前放慢了腳步,然後就停住了。只見快馬上馱著一個年輕女子,這女子好像昏睡了一般。他把女子抱下來,呼喚她,過了一會兒女子才醒過來。他拿出隨身帶的水給她喝下。女子見有人救了她,就開始痛哭不止。
哭罷多時,女子才說:自己和父母是去洛陽投親的,結果在半路上遇到盜賊,他們把父母和家人都殺了,她騎著馬拚命的跑,後來就暈過去了,幸運的是她把韁繩纏在手上和腳上,以至於沒有摔下去,所幸被他搭救。
「我這匹馬可是一匹非常有靈性的馬,它會識人,不善的人它躲的遠遠的,遇到善良或有緣的人它就會在他的身邊停留或者撒歡兒。既然它在你面前停留,那就說明你和這匹馬有緣。而且你好心救了我,我就把馬送給你。我繼續一人去洛陽投親好了。」說完女子把馬韁繩往他手裡一塞,轉身就要走。
他見狀,覺得這女子算的上是奇女子,很颯爽的一個人。於是說:「此去洛陽一路上也會有強盜出沒,要不我們一起去西域怎樣?那裡有大漠和流沙,聽說還有佛法。我們一起去那裡見識一下。」說完又隨口吟出幾句。那女子聞聽此言覺得有些道理,再者看他似乎也有點才學,就同意了一起去。
他們二人一起經敦煌走入西域,那時的敦煌,人們也是剛剛開始鑿窟造像不久,他們看到佛和飛天的樣子都感覺很神聖。後來在西域他們遇到了幾位高僧,也見識了高僧的一些神通。當時的西域很多地方很乾旱,一些小國家都瀕臨滅頂之災。那裡的戰亂很多。
經過一番辛苦,他們又回到了敦煌,因為中原此時早已是戰亂不斷,他們就在敦煌住了下來。
一路走來,他們看到了太多的生命因戰爭或者貧窮與飢餓而導致困苦甚至死亡。
當他心情出現一些變化的時候,經常吟出一些句子,後來隨著邊塞詩的流行,他也受到薰染,吟出的句子更有內涵。經常引得周圍小孩子們的圍觀與模仿。
有一天,他們家來了一位百歲老人,這位老人是這裡的老壽星,很有威望。老人一進屋就說:」我昨日夢到一位金甲神人對我說,讓我告訴你們,千萬不要忘記今生與佛法所結下的緣份。這段緣分將來要與當今唐太宗皇帝有關。佛法還有很多類別絕不局限於這些。」老人見他們瞪著大眼睛聽著,就繼續說:「我早年也聽老人們說,能夢到神人點化,那可是這個人的大幸運,祖上得積累相當大的德才行。你們要好好珍惜。」說完老人在這裡喝了一些水,走了出去,出去之後,看看那匹馬,拍拍馬的腦門,馬也表現的很溫順。當他走遠之後,馬突然長嘶一聲。表示一定會記住老人的囑託。
他倆見狀更覺得奇異,於是下決心在佛法上用心研究。而且絕不落入框框。
在以後的轉生中,他們經常以夫妻或者別的形式在一起,當他看到法輪大法創始人的著作《洪吟》中的「憶長安」一文時,總感覺自己與唐朝有很大緣份。覺得那個朝代對自己而言很親切甚至知心。
今生雖然他們年齡相差好幾歲,但還是成為了夫妻,在一起工作,一起在修煉的路上精進著。
下面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出生在中唐時期,謂水之畔,在安史之亂後長大,當時吐蕃經常入寇,他就參軍,也參加了抵禦吐蕃入侵的戰鬥,怎奈被俘。因為他很有文化,被俘之後,人家就沒有殺他,還把一個吐蕃貴族女兒嫁給了他。這讓他很糾結,因為他畢竟是中原人,喜歡中原文化,在異邦有著諸多的不習慣。吐蕃女雖然性格很彪悍,但對他很好。
當時的藏地,信仰比較混亂,有從印度傳來的佛教信仰,也有藏地本地的信仰。佛教信仰這裡也有好幾種派別。
他在這裡呆了二十多年之後,也基本習慣於藏地生活了。在信仰方面,他總是覺得藏地的各種教派很怪,與中原有很大的不同,一直不願接受。但因為長期受到宗教信仰的薰染,對於佛也有很多的認識。沒事的時候他喜歡看一些藏傳佛教的佛經。
雪域高原的生活是不容易的,尤其是一個漢人在這裡長期居住,那種滋味很不好受。如果說生活上的苦還好度過,在精神上的孤寂與痛苦是很難熬的。
當他實在受不了這種精神上的「放逐」「流浪」之後,他想了一個辦法,讓吐蕃妻子和她父母商量讓他們一起去中原做生意,這樣他們不但能回中原開開眼界,又能經常回吐蕃看望父母。
妻子的父母在勸說下也就同意了,還給他們帶了很多的錢財和傭人,讓他們去中原做生意。
他們將從中原或者西南地區帶來的茶和一些日用品賣給這裡的貴族,把一些藏地特有的東西拿回中原去買賣。時間長了,他們還真賺了不少的錢。
在賺錢之餘,他望著高原上的雪峰和富饒的漢地,這巨大的反差讓他經常陷入沉思。在藏地他明白生命有輪迴與成神之說,也懂得做好事得福報,做壞事會有惡報的道理。但他總覺得藏地的佛法不是自己要追尋的。
在漢地他也遇到一些高僧與異人,也向他們討教一些修行方面的方法。但不知為甚麼他總覺得不開心。心裡甚至一直在想,自己要在佛祖住世傳法之時聞聽佛法該多好呀!
此生中他總是一直在探索中,他的吐蕃妻子因為他的關係也接觸一些漢地的文化和修煉方式。為了他們今生得到真正可以讓人修行回升的大法做了很好的鋪墊。
在五代十國時期,一個女孩出生在渭水之畔,這條河因距離長安很近,也就有了許許多多與之相關的故事。
女孩也聽著老人們給她講述那些與渭水有關的故事:姜子牙渭水垂釣遇周文王,唐初的渭水之盟等等。通過這些故事讓她明白「隱忍」和「淡漠」的內涵。
因為當時的戰亂很多,百姓經常受離亂之苦,這個女孩也不例外,二十來歲的時候家裡的親人不是被抓當兵了,就是被殺了。她在戰亂中也失去了一隻眼睛。原本俏麗的她,因為失去一隻眼睛而一度難過得想自殺,後來被一位老尼姑救下來。再後來他們輾轉來到了恆山。
此時的恆山香火鼎盛,修行的人很多,女孩來到這裡與原來的那些比丘尼相處的很好,大家一起誦經、修行,很精進。
後來,一位中年比丘尼在外面雲遊時染上重病,回到山中,不久就病死了。這件事讓她對修行有了深刻的思考:「修煉目地是得到解脫,但在修煉中重病而死,怎麼也不能說是解脫了吧。」她的想法固然很有局限,但她在那個時候就是這個想法。
女孩把自己的這個想法說給帶她上山的老尼姑聽。老尼姑沉吟了一會兒,說:「其實人的生死與解脫固然是兩個概念,但佛家不看重怎麼活、怎麼過世,那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心懷佛法,能在來生真正的獲得解脫。」
女孩聽了也覺得很有道理,但似乎心裡不是很踏實,覺得冥冥中應該有那種講的更明了,法力更大的佛法出現。
帶著這種祈盼女孩在廟裡呆了二十多年。有一次她在外面整理東西,聽見屋內本寺的比丘尼與遊方至此的比丘尼在討論佛經。聽著聽著她們好像說到佛祖的《妙法蓮花經》中提到將來會有轉輪聖王住世傳法。她一聽「轉輪聖王」幾個字,馬上感覺一股祥和慈悲的能量從百會穴進入身體。她此時就認定「自己一定要等到轉輪聖王住世傳法的那一天。」
有了期盼也就有了希望。在以後修行的路上女孩無論遇到什麼艱難險阻,不再退縮。有一次她和另外兩位比丘尼下山化緣,走了不遠和一群官兵相遇,那些官兵的二話不說,就把她們綁到官爺面前。這個官爺為人很好色,看她們三人長得還挺好(只有她是獨眼),就圖謀不軌。當時把另外兩個女尼嚇壞了。女孩卻說:「我的師父告訴過我們,佛陀不看重人的生和死,只看重心中是否能時常懷著佛法。只有真心懷著佛法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脫。縱然身體會遭受一些罪。」她算得上是一字一頓鏗鏘有力,慈悲中沁著威嚴。
那個官爺一聽,真感覺如雷貫耳,很羞愧。就命令人把她們都放了。
在晚年的時候,女孩身體也不是很好,此時的她更希望早日得到轉輪聖王的親自傳度,那種心情越加迫切。當她處在彌留之際時,覺得這方的土地給過她很大的恩惠,如果將來能真正得法,一定要將大法的福音傳給當地人。
今生當女孩真的得到轉輪聖王的親自傳度之後,她在山西呆了很長的一段時間,盡力的去把大法的福音傳給與她有緣的人。
這正是:
渭水滔滔逝千年
生命尋法未曾閒
眾得師尊親傳度
勇猛精進兌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