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欣賞:答人

文思格


【正見網2005年03月15日】

答人

太上隱者

偶來松樹下,高枕石頭眠。
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

【作者簡介】

太上隱者:此詩雖有署名,但因為沒人知道他的身世和居處,也和「無名氏」差不多。只不過根據這個署名和本詩的內容,我們倒確實可以斷定作者是一個道家的修煉人。對於欣賞此詩來講,這也就足夠了。

【字句淺釋】

題解:據《古今詩話》所載,作者來歷不為人知,於是有愛管閒事的人去當面打聽他的姓名。他並不回答,卻寫下了這首詩,因此名之「答人」。枕:(作動詞)放在頭下墊著當枕頭。歷:記錄年、月、日和節氣的書、表等。

【全詩串講】

偶然來到這株松樹下面,把頭高枕在石頭上安眠。
山中歲月沒有曆書記載,冬去春來不知道是何年。

【言外之意】

唐代佛道盛行,人心返古:捐身佛廟道觀者很多,隱居深山密林者不少。在這眾多的修行者中,確有不少人修成得道,跳出紅塵。比較為人所知的就有呂洞賓、孫思邈等。至於不與人接、不為人知的就不知到底有多少了,而本詩作者就是一個不為人知的道家真修者。無論其成道與否,單憑這首詩的產生、內容和語氣來看,本詩作者已經不是一個泛泛之輩了。信與不信,讀者不妨將此詩細讀精思、心體意會,自有同感。

(偶來松樹下)可見作者自由自在、無拘無束,行蹤不定、飄忽如雲;(高枕石頭眠)可見作者自適自娛、無憂無慮,恬淡不求、閒靜不爭。(山中無曆日)不與世交、不與人接,不求名利、不落人情,完全沒有必要記住天時人事之類的東西了;(寒盡不知年)雖然冬去春來、尚知冷暖寒暑,一年過去、也知一歲又來,但長期不聞不問,也就不知今世何世、今年何年了。

此詩名為「答人」,但說起話來旁若無人;隨口道出二十個字,便是一幅活脫脫的世外高人的自畫像:不但遠離世俗、不涉紅塵,連松樹、石頭也是隨緣而遇、隨興而去。獨往獨來,空間於他無拘無礙;忘日忘年,時間於他不掛不牽。他的世界已經不是常人生活的世界,他的時空也不是常人感知的時空!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詩詞曲賦